聊城:打通“六级联动”最后一公里 把档案服务推到百姓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4-04-07 20:18:44被阅览数:30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聊城市档案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持续的基础性工作,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深化农村改革和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聊城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基层档案数字化转型,拓展档案服务延伸领域,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治理、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依托山东省档案馆“在鲁查档”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联动”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体系,将档案利用服务延伸到基层一线,实现档案利用“网上办、掌上办”的服务新模式,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彻底打通。近日,聊城市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山东省档案馆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验收的试点市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全市各级档案部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凝心聚力推动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实际谋创新,紧抓试点促发展

  2023年以来,市档案馆把推进全市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有力抓手,紧抓在手,强力推动。

  1.统筹谋划,构建“1+1+8”工作机制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昌松亲自部署督导,建立“办局一体、局馆联动”工作模式,深化局馆协同,加强力量统筹,“行政职能+档案业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市档案局、档案馆相关负责同志带队前往市直部门及8县(市、区)试点涉及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市直相关单位档案室建设情况,服务大厅档案查询点布设情况及各县(市、区)数字档案馆建设、馆室一体化平台部署、乡镇档案收集整理等基本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制定符合聊城档案工作实际的《聊城市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实施方案》。

  综合8县(市、区)不同现状和现实条件,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接续进行试点申报工作。市档案局、档案馆相关负责同志多次与东阿、阳谷两个基础较弱的县进行沟通,分析形势,协调解决资金缺乏等实际困难,积极动员参加试点工作,最终实现“六级联动”试点市域全覆盖。全市所辖8个县级档案部门同步完善局馆联动机制,全面构建“1+1+8”工作机制,在试点工作推进中紧密协作,立足经济欠发达实际,既不盲目提过高目标,又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2.齐头并进,深化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1)打牢应用基础

  市、县两级通过会议推进、教学培训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平台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要领,共组织3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参加。目前,全市545个档案查询专区均明确了具体工作人员,配备了设施设备,畅通了政务网和互联网,全部接入“在鲁查档”服务平台。在接入行政审批和涉农部门的基础上,全市与民生紧密相关的28家主要部门(单位)接入“在鲁查档”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数字档案馆、档案室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平台应用基础坚实可靠。

  (2)强化问题督导

  通过学习交流和现场观摩,检验阶段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弥补不足。印发《聊城市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工作常见问题解答》,及时答复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每周汇总各县(市、区)进展情况,每月通报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市档案局、档案馆先后到8个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开展中期督导调研,坚持“三进三看”(进部门、进乡镇、进社区,看进展、看问题、看成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破解难点堵点,督导试点工作全面落地落实。

  (3)推进深入宣传

  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平台宣传推广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计投放“平台使用明白纸”“平台使用指南”2万余份,宣传立牌600余个,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官方账号、“抖音”视频号挂接宣传链接100余处。在各单位微信公众号、网站、查档一体机、公益电子宣传屏等播放“‘鲁小档’讲平台”短视频,在市和县(市、区)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工作微信群进行广泛转发和传播,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使用率。

  (4)狠抓基础业务建设

  市档案局、档案馆组织业务骨干全部下沉基层,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整理工作进行手把手、一对一指导,提高镇街和村(社区)档案收集整理规范化水平。加快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档案数字化,指导监督数字化质量。完善档案划控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开放审核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大涉及农业农村、涉及民生的档案开放力度,努力实现“应开尽开”,着力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各县(市、区)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同步开展,开放档案数字化成果及时上传“在鲁查档”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馆室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

  试点创建显成效,构建服务新格局

  1.平台覆盖面不断扩大

  “六级联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设置545个“六级联动”档案查询专区,覆盖72个行政审批、涉农、民生等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及136个乡镇(街道)、337个村(社区),乡镇覆盖率达100%。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通过“在鲁查档”服务平台的查档量为2509人次,在为群众补办证明材料、解决涉农资金补助、查找政策依据、学术研究等方面提供档案资料1000余件,为群众查档节约了时间,提供了便利。

  2.基层档案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全市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工作为抓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业务骨干全部下沉基层,对镇、村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全面指导、跟踪反馈、定期抽检,基层档案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12月1日,全市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市级试点及8个县(市、区)级试点全部通过省档案馆组织的专家验收。通过实地查看、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全市40余个镇、村的档案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档案收集整理及平台使用情况进行现场验收。从验收结果来看,镇、村两级档案工作体制逐步健全,档案管理不断规范,档案服务持续优化,有效地服务了乡村振兴、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3.档案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

  市档案馆积极与临清市、阳谷县、东阿县、高唐县等4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沟通协调,大力推动“馆室一体化”建设项目落地。目前,临清市、阳谷县“馆室一体化”系统已完成部署,东阿县、高唐县专项资金已落实,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镇村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快,目前目录数字化率达100%,全文数字化正在稳步推进。

  瞄准目标定方向,推动档案事业新发展

  市档案馆将继续做好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工作后半篇文章,持续夯基础、抓基层,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将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做深做细做实。

  1.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上见成效

  目前,除东阿县新馆正在建设外,市馆及其他7个县(市、区)均已搬至新馆,档案保管条件和容纳空间得到了极大改善,为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档案利用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扎实基础。下一步,市各级档案部门将继续加大档案进馆力度,推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民生档案等专题档案进馆,建设专题档案数据库;继续加大档案征集力度,拓展档案征集渠道,构建特色档案资源体系;加强基层档案指导,确保基层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打造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格局。

  2.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上做文章

  以此次“六级联动”试点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2021年12月,聊城市档案馆获批“国家级数字档案馆”。2023年11月,东昌府区档案馆获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为未来其他县(市、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范本。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将积极融入数字聊城建设,及时与大数据局对接,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机关电子政务和信息化总体规划,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工作,逐步构建起市、县、镇、村多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档案网络。加快推动全市数字档案室建设,推进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

  3.在强化宣传推广上求突破

  “六级联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及试点涉及单位虽然已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但宣传的广度和力度还远远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下一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六级联动”工作的宣传,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搭建“1+N宣传体系”,“1”即市档案馆总宣传,“N”即试点涉及单位同步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让“六级联动”宣传工作走进家门口,走到群众身边,让“在鲁查档”服务平台惠及更多群众,真正实现“互联网+档案服务”的档案利用目标。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