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4-09-19 20:20:19被阅览数: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   者:石磊

  摘   要:档案工匠型人才是国家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界定了工匠精神和档案工匠型人才的内涵,剖析了新时代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优化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研究发现,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将工匠精神引入档案人才培养,对于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当前,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面临档案高等教育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数智素养培育薄弱等问题。破解困境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深化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档案人才;档案人才培养;档案工匠型人才

  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先进的职业道德文化,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代表着职业的极致追求。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全面、系统、深刻阐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同时也为档案人才培养和档案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3]。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档案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拟结合工匠精神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界定档案工匠型人才内涵,剖析当前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我国档案人才培养、档案学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档案工匠型人才内涵阐释

  1.1 工匠精神及其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源自工匠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其精髓在于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和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匠精神就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4]。从理论溯源来看,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具体体现为痴迷专注是工匠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是工匠执业的基本要求;耐心细致是工匠完成作品的重要品质;开拓创新是工匠的重要价值追求。

  1.2 档案工匠型人才的内涵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档案事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亟须一批“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档案人才。结合工匠精神内涵,新时代档案工匠型人才应具备多方面关键素质。一是专业素养过硬。要有扎实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既掌握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档案编目、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业务工作。要熟悉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分析挖掘等新兴理论与技术,善于拓展档案资源智能化开发、多元化应用、智慧化服务新思路。二是实践能力突出。要具备档案工作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积极实践和经验积累成为档案管理某一业务环节或某一专业领域的专精能手。要善于借鉴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改进、完善,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三是创新意识强烈。要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紧跟档案事业和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要善于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提出档案工作的创新思路和突破口。四是职业操守高尚。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操守,对档案工作高度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奉献。要恪守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好档案的忠诚守护者。五是综合素质优良。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宽广的理论视野、丰富的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处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爱党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

  2  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2.1 档案高等教育有待深入优化

  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档案学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类课程的需求较为迫切,但目前高校实际开设此类课程的比例偏低,课程内容不够系统、深入。二是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虽然众多高校设立了档案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三是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数字档案管理实训、智慧档案馆建设项目等参与式、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比例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档案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档案学专业教师中具有计算机背景的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档案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校亟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业务精湛、视野开阔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2.2 档案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来看,档案人才培养机制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虽然国家和部分省市制定了档案人才发展规划,但在具体落实层面仍不够深入,对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有限。二是培训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档案系统的人才培训大多以专题讲座为主,培训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的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难以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三是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档案职称评审标准与现代档案工作实际存在一定差距,档案人才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限制,晋升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四是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国家和部分省市相继开展了档案人才工程,但受众面较窄,档案基层单位参与度不高,亟须完善档案人才遴选、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全链条设计,以便在更大范围发现和培育档案工匠型人才。

  2.3 档案人才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档案工匠型人才,是适应新时代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目前档案人才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科研创新的原创性、引领性有待提升。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创新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部分档案工作者安于现状,创新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不强。二是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滞后。档案部门普遍存在专职科研人员编制少、科研条件简陋等问题。三是科研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档案的稿件送审周期长、发表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人才投身理论研究、勇于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2.4 档案人才数智素养相对薄弱

  数字技能已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数智素养已上升到国家意志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但从目前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数智素养培育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是数智化档案人才供给不足。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精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紧缺。二是数智化素质培育机制不健全。各类人才培训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挖掘、智能检索等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的关注度不够,档案人才缺乏系统化的数智化再教育[6]。三是数智化意识有待提升。部分档案工作者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对数智技术持观望态度,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3  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首先要在目标定位上形成清晰共识,需要在档案主管部门、高校、企业等多方协同下,将档案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应用型”。一要坚持德技并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在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中注重思想引领和职业操守养成。二要突出专业特色。聚焦档案业务技能、数字化应用能力等,培养精通业务、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三要强调实践导向。把一线档案工作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培养能够满足智慧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档案管理方式、业务形态的数智化转型,迫切需要优化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档案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数据技能。一要更新教学内容。将数字档案管理、知识挖掘、舆情分析、全媒体传播等前沿知识和技术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二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参与式、项目式等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完善实践教学。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专业素养。

  3.3 拓展协同育人形式

  随着档案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成为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路径选择。当前,不少高校档案学专业已经与档案部门、数字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协同育人。高校要持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要健全“双师型”师资。支持教师到档案部门、科技企业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档案部门业务骨干、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让学生多接触一线实践工作。二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依托档案部门、数字化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和环境中强化实操能力。三要协同开展科研攻关。鼓励师生与档案部门、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3.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档案部门要用制度规范和激励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要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在档案专业人员职称评审、先进评选、项目评审等环节,注重评价档案工匠所展现的业务技能、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形成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二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定期开展档案职业技能竞赛,为档案工匠搭建切磋与展示才华的舞台。完善档案专家库管理,为优秀档案工匠型人才“建档立传”,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三要强化人才激励保障。要在薪酬分配、职位晋升、培训进修等方面向档案工匠型人才倾斜,提高其获得感和职业荣誉感。

  3.5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新时代档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广大档案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爱国敬业、勤勉尽责的模范。一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档案工匠先进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档案工匠的事迹广为人知、受人尊崇。二要优化发展环境。在档案部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职业操守,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一线、尊重实干的鲜明导向。三要关心档案工匠成长。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档案工匠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档案工匠关爱帮扶,及时畅通障碍、排忧解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组织和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金波,杨鹏.七秩春秋,踵事增华: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新征程[J].档案学通讯,2023(1):11-19.

  [2]赵雪芹,鲁雪婷.数智时代基于OBE理念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J].山西档案,2022(4):151-158,150.

  [3]杨文.中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演进脉络与优化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3(5):30-39.

  [4]聂云霞,卢丹丹.社会转型期高素质档案人才培育之路: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背景[J].山西档案,2021(5):67-78.

  [5]许晓彤,张婧妍,张伟霞,等.数智时代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困境与进路:基于教师视角的调查[J].档案学通讯,2024(3):104-112.

  [6]王英,杨鑫.基于HSM理论的数智时代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档案,2023(1):69-77.

  【作者简介】石磊(1977—),男,汉族,山西定襄人,山西省档案馆副馆长,学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