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档案学科建设与档案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4-06-01 19:58:06被阅览数:16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王绍忠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的讲话,对过去一年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结合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要求部署新一年的重点任务,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任务,发出了“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的号召。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作为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创建者,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内外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加强档案学科建设与档案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紧密跟踪档案事业最新发展,把握学科的时代之问、中国之问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会议指明了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发展方向,要结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和近年来全国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发展,从中捕捉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档案工作融入国家战略、档案法配套法规标准制定、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电子档案单套制归档、新技术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档案安全保密等,将这些问题作为当代档案学科研究的主阵地。

  全力发展档案管理专业硕士项目,为档案事业输送创新人才

  “科技”和“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双翼,其中又以“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人才队伍”为本,故而有“人才强档”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而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和档案人才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据国家档案局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42134名工作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占10.5%,档案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8%,面向实际岗位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教育迫在眉睫。2023年9月,学院精心打造的全国首个档案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Archives Administration,MAA)项目正式获批(学科代码:S1259)。2024年3月16日,MAA项目启动仪式暨档案管理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专家咨询会召开,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林振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和来自档案主管部门、学界和业界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MAA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大计。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启动招生,有利于提升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努力为档案事业培养一代代信念坚定、视野开阔、素质突出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创新发展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

  学院“多模态档案保护与开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12月获批建设,成为国家档案局首批认定的8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其主要研究方向兼顾传统档案的保护修复以及数字档案的保存开发,体现了学院科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会议指出“建设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是推进档案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要求“发挥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学院一方面将依托学院学科建设平台,在项目研究、政策建议、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发挥专长;另一方面将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激活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面向实践场景和关键问题推动科技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目前已和两家研发机构就实验室共建达成合作,在数据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力争突破。

  着力夯实档案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国内外合作交流生态

  开放、合作是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学院作为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会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北京学术中心,组织多位师生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有影响力的档案名校访学交流。学院教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文件与档案工作组持续贡献,先后与国内40余家档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一方面,学院将进一步推动2023年发起的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发展平台相关工作,包括召开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大会、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加强高校、档案馆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将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交流,对外传播中国档案学的理论和方法。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