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档案赋能韧性城市建设的举措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4-03-04 14:13:25被阅览数:42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周群

  随着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韧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内容。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ISSB)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能力或过程。2020年11月,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韧性城市”,并将其作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韧性”不再局限于应急管理领域,而被引入更广泛的治理领域。“韧性”主要强调系统受到干扰后,通过综合利用城市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进行再学习、再组织,吸收扰动并降低损失,使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达到新状态的能力。

  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并持续产生的各种资源与能力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和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而档案作为记录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实现城市韧性建设的重要基石。国外档案部门对于档案赋能城市韧性的探讨和实践逐渐深入,档案行业逐渐承担起促进创建韧性城市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聚焦国外档案行业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相关项目和实践基础,梳理并分析档案服务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和作用价值,并从实践角度对未来档案推动城市韧性建设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启示,以期为国内档案部门推动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提供参考。

  档案赋能韧性城市建设的国际项目和实践

  1.法国:“城市档案”项目

  城市档案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记录着城市的发展、演变和重要事件。然而传统的城市档案管理存在存储空间有限、档案资料分散、可访问性有限等局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档案资源,法国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UGE)开展的“城市档案”(Archival-City)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方法,促进城市档案的数字化、存储和共享,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进而推动城市韧性建设。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城市档案进行扫描、整理和编目,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根据最高国家档案描述标准(如ISAG、ISAR等)描述和标准化档案馆藏,并使用城市空间3D建模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等,以提高档案的保存和检索效率,并减少对实体存储空间的需求。其二,建设一个集分类、索引、备份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档案存储和管理系统,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其三,建立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平台,以打破传统的档案访问限制,方便公众、研究人员、决策者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广泛利用,从而推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城市韧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等。

  2.加拿大:“北温哥华故事”项目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加拿大北温哥华博物馆和档案馆(MONOVA)深刻意识到记录和收集社区居民在此期间的经历和故事的重要性。该馆借助参与式档案框架并创建共享平台,鼓励社区居民分享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体验和见解。由此发起了两个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项目: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资源众包项目“北温哥华故事”(NorthVanStories)及其延伸的“北温哥华故事—生活的历史”(North Van Stories-Living Histories)项目。

  “北温哥华故事”项目旨在通过记录和保留社区居民在突发事件期间的个人故事和经历,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城市韧性建设。项目主要是对当下事件的原生数字内容进行实时收集,鼓励虚拟社区使用主题标签来分享他们在突发事件期间的经历。为了鼓励社区参与,该馆每周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包含档案馆的图像档案及其说明(标题、收藏编号和创作者姓名)、特定主题标签(#northvanstories)的提示帖子。图像档案由档案馆工作人员选择并发布,这些图像档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由妇女和原住民创建的档案记录,记录社区事件和活动的图片档案等。通过鼓励社区居民分享经历,相关主题标签达到了1500多个。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以便长期保存和传承,为未来世代提供有价值的社区档案。该项目在增进社区联系与凝聚力的同时,记录和反映了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确保了档案的长久保存,为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北温哥华故事—生活的历史”是一个2020年夏季到2021年秋季开展的数字视频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社区群众的分享,增强社区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具体工作包括与不同社区的领导者合作,形成了“市长最成功的小城市社会韧性集体”(Mayor’s Healthiest Small City Resiliency Collective),以增强城市社会韧性的社区资源,反思当前突发事件期间社区工作的不足。该项目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的愿景,即建设一个有韧性的温哥华,使人们感到连接和包容,从而积极参与并支持建设一个公平健康的社区。基于这一愿景,项目采集并制作了5部数字视频口述史,记录了7位来自不同社区叙述者的经历,分享了人们在突发事件期间适应、学习和成长的经验。许多观众在看过口述历史视频后表示这些故事增强了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档案机构和部门在突发事件期间采用参与式档案框架开展的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城市韧性,这得益于在公众间建立了联系、并在个体和社区间营造了一种社区意识。该馆的在线业务更注重社区联系和营造归属感,同时对这些数字馆藏进行开放管理,以期在未来的城市韧性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3.美国:“城市社区韧性档案”项目

  为了增强城市社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增强对过去灾害事件教训和社区经验重要性的认识,满足社区韧性发展的迫切需求,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大学政治科学系、新闻传播系和刑事司法与犯罪学系共同发起了“城市社区韧性档案”(The Kansas City Community Resilience Archive)项目,通过收集、保存和分享堪萨斯城社区在面对各种挑战和灾害时的相关信息资源,促进社区的韧性建设和知识共享。

  该项目通过在线平台对公众进行访问,在线平台上包含了社区韧性时间轴、社区韧性信息资源和公众参与社区韧性建设的经验分享。社区韧性时间轴从国家、州和城市层面记录了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建立城市社区韧性的发展历程,显示了政府治理在其中的作用。社区韧性时间轴档案包含文本和音频资源,突出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重要挑战和变化,探索政府如何应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塑造未来。社区韧性信息资源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收集了各种形式的档案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涵盖个人经历、社区组织的韧性实践、灾后救援和重建的合作经验等。社区韧性建设经验的分享揭示了个体在维持和影响社区韧性中发挥的作用,这些经验分享使社区成员能够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并共同为未来的韧性规划和灾害响应提供宝贵的参考和经验。此外,该项目还为学术界、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源,以便深入研究和分析社区韧性的关键因素和成功实践。

  国外档案参与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

  1.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数智时代信息技术的全面革新为建设智慧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快速进行自我修复是衡量城市韧性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档案信息资源产生自城市治理活动,凝结着城市治理的相关经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各类城建档案、灾害损失档案等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挖掘,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协同利用,从而发现新信息、新知识,生成科学、系统的知识架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法国“城市档案”项目中,利用现代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城市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和数字化处理,并构建一个智慧档案管理平台,使城市档案可以更好地被组织、存储和利用。通过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推送信息,方便用户共享和交流,这种综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方式可以增加其价值和利用深度,为韧性城市建设和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档案部门引导下的数字资源社会化开发

  当前,档案机构开放赋予社会力量决策权力和机会的新理念逐渐受到青睐,以公众参与为特征的档案实践活动日益丰富。在与韧性城市建设相关的公众参与数据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中,主要由档案开发部门引导,协同多元社会主体构建交互共享的数字档案资源库。北温哥华博物馆和档案馆通过采用参与式档案框架,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分享相关经历和故事,并形成一个共享和互动的数字资源社区。档案部门通过引导和协调,促进了数字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使公众的声音和经验得以记录、保存和分享,丰富了韧性城市建设的档案内容。与传统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不同,参与式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方法通过鼓励社区参与、与社区合作,确保组织与不同社区保持紧密联系,从而促进韧性城市建设。这种方法能增进公众与档案资源的联系,共同参与城市的发展和韧性建设,进而推动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

  3.城市韧性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

  城市韧性档案共享服务平台旨在整合城市韧性相关档案资源,并向公众提供便捷的共享和交流渠道,以支持城市规划、决策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充分借助数字平台优势,将其整合为一个促进韧性建设的共识凝聚空间。美国堪萨斯城的“城市社区韧性档案”项目收集和整理与城市社区韧性相关的档案信息,包括社区发展、灾害应对、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数据和记录。这些档案信息被整合到城市韧性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供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公众访问和利用。同时还鼓励社区居民和组织分享其档案资料和经验,以丰富城市韧性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内容,从而促进经验借鉴、知识共享和协同合作。同时,构建的共识凝聚空间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参与城市韧性建设的积极性。

  启示

  目前,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处于发展初期,档案工作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推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构建档案融入韧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框架

  欲使档案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城市韧性建设中发挥作用,档案工作的数字化框架构建不可或缺。数字化是满足韧性城市多元化数据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将不同类型的档案转化成数字形态,便于存储、检索和分析。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数字档案与其他数据源进行整合,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城市韧性建设数据支持。

  档案管理模式应从传统的分阶段管理、手工管理向集成式管理、自动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各类系统实现自动归档、收集整理及保管利用。档案部门需加强各部门、机构之间的合作,打破档案和数据间的隔阂,共享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建立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同时,借助数智时代的信息技术革新建设智慧档案管理系统,为城市韧性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我国档案部门应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从中提取出城市治理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综合处理和协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系统生成科学、系统的知识架构,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推送。

  2.以档案信息服务呈现韧性城市建设整体价值

  韧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状态,更是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的实际体验,而这种体验需要以档案信息服务作为直接的价值呈现。可以将数字档案馆作为城市韧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效率和信息服务水平。一方面,通过档案信息服务维持城市的稳定与安全。例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等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城市的韧性。另一方面,通过档案信息服务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例如,将城市档案信息进行集成与精炼,可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韧性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至关重要。建立城市韧性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可以整合城市韧性相关的档案资源,并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共享和交流渠道。这样的平台能够促进城市韧性建设中的知识共享、经验借鉴和协同合作。通过数字化和在线化的方式展示档案资源,使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城市的变化和挑战,促进公众参与。同时,通过记录和传承社区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其参与城市韧性建设的积极性。

  3.以档案事务的公众参与强化韧性城市建设自主性

  韧性城市建设并非一时的应景之作,而是需要长期耕耘的持续性事业。单方面的政府力量推动可能会在短期内产生效果,但倘若缺乏公众的参与,则会缺乏持续推进的内生动力。因此,有必要推动档案部门引导下的数字资源社会化开发。档案部门可以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数字资源的开发中来,构建交互共享的数字档案资源库。在此过程中,与社区的各类社群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并统筹协调组织目标一致的行动,明确问题意识、群策群力。通过社群组织鼓励公众个人积极参与开发过程,扩大社会参与主体,共同构建更为完整的社会记忆。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从而推动城市韧性建设。其一,要从公众视角出发,策划符合其需求的活动,从而尽可能地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鼓励其贡献自身力量。其二,要重视公众参与的制度性保障,制度设计时除了要合理划定公众在档案事务参与中的权责,还应避免对其隐私权、财产权等造成损害。其三,重视对公众参与能力的培育。数字环境下的档案事务参与需要一定的数字技能与素养,档案部门与政府部门应主动承担起教育、培训等的职能,从而使社会公众的意愿与能力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孙志强:以城市更新塑造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城市.[EB/OL].(2022-09-22)[2023-05-28].http://www.fudandesign.com/index.php?a=shows&catid=9&id=1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5-28].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梁正.数字双赋打通韧性城市建设“最后一公里”[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Z1).

  [4]ARCHIVAL CITY Bridging Urban Past and Future.[EB/OL].[2023-06-15].https://archivalcity.hypotheses.org/.

  [5]Bushey J.A Participatory Archives Approach to Fostering Connectivity,Increasing Empathy,and Building Resili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Heritage,2023(3).

  [6]TheKansasCityCommunityResilienceArchive.[EB/OL].[2023-06-15]https://www.thekansascitycommunityresiliencearchive.com/ourresiliencetimeline.

  [7]徐丹丹,方鸣.城市精细化治理逻辑下档案信息赋能路径探究[J].北京档案,2021(8).

  [8]古同日.国外公众参与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2019(7).

  [9]张玉昭.基于协同效应视角的数字档案资源多元化开发模式探析[J].档案与建设,2021(2).

  [10]金波,杨鹏.“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话语转向、范式变革与路径构筑[J].档案学研究,2022(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