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珍稀历史档案文献的保存现状、历史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4-03-20 14:12:06被阅览数:571 次信息来源:《四川档案》

  □课题组

  1  龙泉驿区民间珍稀历史档案文献现状

  成都市龙泉驿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移民文化极为丰厚,民间各姓氏家族、商会、宗教团体、民间社会组织等曾经传承了数量众多的历史档案文献,流传至今的所剩无几,故此目前发现的历史档案价值更显珍贵。

  1.1  龙泉驿区档案馆

  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区档案馆现藏民间历史档案共约940余件,其来源主要有三大板块:一是由区公安局移交的档案文献,共501件,以各类契约为主;二是当地福音堂(基督教会组织)清代以来档案共40余件;三是洪安镇宗元祠刘氏家族寄存档案文献401份,最早为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1.2  成都市档案馆

  宗元祠刘氏家族代表刘德忠于2016年捐赠给市档案馆,该批历史档案共计420件。

  1.3  四川省档案馆

  2016年,龙泉驿区柏合镇杨波捐赠给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文献共8件。

  1.4  当地家族和个人保存

  1.4.1  西河镇成都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主要有龙泉镇竹市巷土地庙账簿、千余张历史照片、历史契据及证件两三百件。

  1.4.2  洪安镇文安社区化工村宗元祠刘氏家族历史档案。宗元祠刘氏家族保存下来的历史档案,由刘德忠分别捐赠给成都市档案馆(420件)、寄存龙泉驿区档案馆(401件)外,后来又发现数百件家族档案文献,由自己保存。

  1.4.3  同安镇红光村四组张家祠堂(宋家堰)张氏家族保存11份清代历史档案文献。

  1.4.4  柏合镇乡愁博物馆收藏有几十份历史档案文献。

  1.4.5  洛带古镇宝胜村历史档案。该村保存的档案文献,一是文书碑刻——简州义七甲刘氏祖堂知州示谕暨四种合同文约碑,二是老族谱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老谱或抄本约有12份。

  1.4.6  族谱抄存的历史档案文献。龙泉驿区有的老族谱抄录了本家族的各种契约文书,比较典型的有原黄土镇大同村客家西珍公刘氏族谱、同安镇罗家湾罗氏族谱。

  2  档案文献学分析研究

  2.1  收藏地点

  根据现状调研结果,龙泉驿区民间历史档案文献保存地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保存在省、市、区政府国家公共档案馆中,二是保存在家族或个人手中,三是少量保存在家谱或族谱中。前两处保管的大多为第一手珍稀档案,后一部分属于历代族谱编写者或后代续修族谱时抄录下来的档案,亦称为“抄白”或“引”。

  2.2  保存数量

  龙泉驿区民间历史档案文献保存数量大约为1800余件,另有历史照片档案1000余张,两者相加共约3000余件。公共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文献共约1300余件,其中龙泉驿区档案馆约940余件、成都市档案馆420件、省档案馆8件;民间博物馆、家族或个人保存数量纸质档案文献共约500件左右。

  2.3  文献种类

  2.3.1  文献材质类别。按照档案文献的材质分类,大致分为纸质、实物、照片等种类。现存民间历史档案文献中,绝大部分属于纸质文献,极个别的属于碑刻文献。历史照片档案,在成都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宗元祠刘氏家族保存较为丰富。

  2.3.2  文种类别。现存民间历史档案文献的主要文种有:一是各种契约文书、票据证件类;二是家族历史档案类;三是社会团体、宗教组织的账簿、活动物资清单等;四是家族传承的文化类档案。上述文献种类中,很大部分都是各种契约票据类文书,如今已成珍稀文献。

  2.4  档案年代

  档案形成年代是否久远,是档案文献收藏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2.4.1  龙泉驿区民间历史档案文献,最早的原件为清代形成并保存下来寄存在区档案馆的洪安镇宗元祠刘氏家族历史档案,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1710年),距今已有300余年;其捐赠给成都市档案馆的最早是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土地买卖合约,距今也有240余年。宗元祠刘氏家族档案文献分三处保存,总共近千件(老照片除外),从清朝康熙年代一直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迄今为止龙泉驿区历史保存最为完整、时间最为久远、数量最多、最有延续性的家族历史档案文献,极具珍稀性,值得高度重视。

  2.4.2  龙泉驿区档案馆从公安局接收的501件契约文书档案,其年代基本上都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最早的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

  2.4.3  西河镇成都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龙泉镇竹市巷土地庙账簿极具珍稀性,共有三大本两小册,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开始至1950年,138年间每年延续记账,不仅记载了土地胜会轮流主持人、组织者名单,且包括了活动购物清单、餐饮费和工钱,真实记录了百余年间的物价变迁情况。

  2.4.4柏合镇乡愁博物馆杨波收藏的主要是清代以来的家族历史档案,最早的年代为咸丰二年(1852年),最晚为1967年。

  2.4.5  同安镇红光村四组张家祠堂张氏家族保存的11份历史档案文献,最早为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最晚为嘉庆十年(1805年)。洛带古镇宝胜村的碑刻文书时间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2.4.6  古旧老族谱始于清代的较多。较具代表性的是原黄土镇(现已归并到洪安镇)大同村客家西珍公家族的刘氏族谱,该谱序言和保存的契约文书,有部分是明朝的,有部分是清朝的。

  3  龙泉驿区民间珍稀历史档案文献的当代价值

  3.1  弘扬中华文明优秀文化

  民间历史档案是中华民族档案资源的有机组成成分,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民间档案文献如同埋藏在深山的宝藏,散佚或损毁较多,传承至今的比较珍稀。以本项目调研结果为例,龙泉驿区民间纸质历史档案文献目前传承下来的仅有1800余份(部分族谱、照片档案除外)。这批民间历史档案文献对于研究、发现、续写龙泉驿区的文明历史,弘扬乡土优秀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3.2  蕴藏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龙泉驿区现存民间历史档案文献虽然数量不多,但内容极为丰富。以宗元祠刘氏家族历史档案文献为例,该批档案数量占全区已发现民间历史档案文献一半以上,反映了龙泉驿区一个客家移民家族300余年的变迁史、当地社会开拓发展的沧桑史、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史。这批档案文献呈现其家族历史的连续性、家风文化的优良内涵,在成都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极为少见,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龙泉驿区档案馆馆藏契约档案文献是研究本地法律关系、经济变动、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2013年,区档案馆精选出293件编辑成书、影印出版,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为此专门举办学术研讨会,集辑论文23篇公开出版,在其他刊物发表的论文多达数十篇。

  龙泉镇土地胜会账簿由会首名册和收支账目组成,共三册。这套账簿持续时间长,真实记录了1813—1950年共138年间川西物价变迁情况。

  老族谱是历史上由各家族传承、续修的族谱、宗谱、家谱,其内容较为真实可靠,具有家族历史的延续性。这以西珍公刘氏族谱最具代表性,它是清朝康熙年间从始迁地广东梅州带入四川,记载了该家族的千年根脉——从唐末到元、明和清朝前期在福建广东的家族历史,以及该家族对梅州佛教文化的贡献;入川后在清代、民国均有续修,生动记载了开发龙泉驿等地300余年历史。这类老谱是研究四川乃至全国历次移民运动、家族发展、人口学等方面的代表性文献。

  综上所述,龙泉驿区民间珍稀历史档案文献,在政治、经济、法律、团体、宗教、文化、思想、生活、家族以及个人历史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龙泉驿区学术研究的瑰宝。

  3.3  助推“书香龙泉驿”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分别推出了“书香天府”“天府成都”系列文化活动。2023年,龙泉驿区提出打造“书香龙泉驿”建设三年行动,提出推进“书香润城”“书香化人”“书香兴业”三大工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民间珍稀档案文献本身就是龙泉驿区历史文献遗产的组成部分,更是龙泉驿人过去的“书香记忆”。民间档案文献的内容涉及各个姓氏家族文化,涵盖了中华传统优秀家风,比如在宗元祠刘氏家族历史档案文献中,就大量记载了该家族中一直倡导的仁善、孝道、厚德、清廉等家风家训。有鉴于此,新时代在倡导打造“书香龙泉驿”建设进程中,民间珍稀历史档案文献作为龙泉驿历史上的“书香记忆”之一,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其文化价值。

  3.4  促进振兴乡村文化旅游建设

  龙泉驿区民间珍稀历史档案文献是人类文献遗产的组成部分,是龙泉驿人几百年来的生活记忆,我们应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掘其能够“创造新的历史”的当代价值。振兴乡村旅游的文化建树、打造博物馆群等方面,我们在2022年完成的龙泉驿区社科联规划课题中已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由于珍稀历史档案文献是稀缺的历史遗产,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它是打造博物馆群、向观众展示龙泉驿社会变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实物。在博物馆陈列民间档案文献方面,西河镇的成都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柏合镇“乡愁博物馆”,已有先例并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深入开展民间历史档案调查研究,建立民间历史档案文献专门数据库。通过信息收集可以形成本地区民间档案分布图、民间档案种类表、有价值的民间档案登记表等资料,以便全面、详细、科学地反映民间档案资源情况。

  其次,制定实施民间历史档案文献保护计划。由于许多民间档案处于濒危之中,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和档案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成立民间档案保护组织,制定民间档案保护规划,指导开展档案整理保护,并在民间档案保护经费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抢救保护工作正常健康开展。

  再次,深入挖掘民间历史档案文献在乡村振兴、文旅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建议各地认真重视民间历史档案文献遗产,由文化、档案、文物等管理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民间档案普查工作组,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好本地区民间历史档案普查登记、保管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存勋,刘文杰,雷荣广.档案文献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2]胡开全.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M].成都:巴蜀书社,2012.

  [3]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省级重点学科,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龙泉驿契约文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4]张晓松,林晖,杜尚泽,张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纪实[N].光明日报,2023-06-04.

  [5]课题组.乡村旅游中的龙泉驿区林盘生态和人文研究——以洪安镇文安社区及刘氏宗元祠文化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6).

  [6]杨波.用乡愁博物馆留住乡村文脉[EB/OL].https://www.tuanjiebao.com/zhuanti/2019-08/26/content_193174.htm.

  本课题系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YB-02).

  课题负责人:刘文杰,主研人员:刘君、胡开全、刘萍、范尹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