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5 17:44:37被阅览数:11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伍凤麟
近年来,安徽省霍山县档案馆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紧盯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主动担当作为,做好结合文章,全力建好高水平数字档案馆。2024年11月,县档案馆成功通过省档案局组织的系统测试,成为全省第一批、六安市第一家“安徽省高水平数字档案馆”。
一是高起点规划引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定期进行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十四五”霍山县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力有序开展。自2012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2017年,土地确权等民生档案实现数字化。2023年以来,全力推进全省示范数字档案馆创建。
二是高站位落实保障。县政府将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项目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跟踪督办。县档案局、档案馆建立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定期研讨推进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县档案馆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步骤和责任分工,全员参与,挂图作战,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高质量建设项目。对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安徽省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精心编制《霍山县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打造以数字档案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高效便捷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体系。局域网数字档案馆一体化平台、政务网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平台、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等3个平台相互支撑,达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要求。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6%,目录全部实现数字化。与OA系统完成对接,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为馆室间从业务流到数据流的双向交互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是高效能优化服务。持续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形式,提供网上查档、电话查档、预约查档、异地查档等服务。建立出生医学证明、土地林权、职工人事等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单次检索目录响应5秒以内,群众办理利用登记不超过5分钟。主动接入长三角和省级档案远程利用平台,与兄弟区县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查阅协议,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五是高水平开发利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综合运用主题展陈、纪录片、微视频等形式,打造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利用成果。推出《追寻》等系列微视频,开设“红色霍山”专栏,通过档案文化数字供给,打造线上宣传平台。编撰《霍山简史》《红霍山》《霍山记忆》等书籍,让纸质档案“活”起来。开展“风展红旗如画”党史档案图片展,超1万人次参观学习,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六是高要求保障安全。努力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防范体系,档案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升级库房门禁、监控、温湿度监测等设施设备,改造特藏档案库房,不断完善实体档案安全保管条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举办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完善网络安全软硬件设施设备,日常在线备份和离线备份功能互为保障,重要档案数据完整备份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档案馆异地存放。档案管理利用实行“三员”审核制,按层级审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24日 总第4254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