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抢救保护到世界记忆的开发利用——江苏苏州走出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5-02-25 17:37:33被阅览数:11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卜鉴民 吴 飞 陈思睿 董书忆

  江苏省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珍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市属改制企事业单位的珍贵档案,包括纺织、丝绸、医药、轻工等23个全宗群585个全宗234万余卷(件),涉及苏纶纺织厂、东吴丝织厂、雷允上制药厂等多家百年企业,其中最早的可追溯至清代道光年间。它们记录并展现了百年来苏州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是十分珍贵的地方档案文献遗产。

  这些档案中,最具地方和历史特色的,便是形成于19世纪到20世纪末期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现已独立珍藏在为其专门设立的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内。这是苏州丝绸产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图和丝绸样本实物等不同载体组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于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年来,苏州档案部门对全市改制企业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州模式”。

  及时抢救与规范管理改制企业档案

  2003年至2004年出台的《苏州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苏州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处置工作的意见》《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的概念、组织与管理、归属和流向、经费以及违规处罚等作出明确规定。

  加上此后陆续制定印发的《苏州市工投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加强对名牌产品、专利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档案管理的意见》《关于做好国有(集体)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移交工作的意见》等,为国有改制企业档案处置提供了制度支撑。

  及至2005年,苏州完成国企改制后,共有改制企业档案200余万卷。2012年,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从中整理出苏州丝绸档案2.9万余卷。截至2024年底,该中心集中保管着全市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234万余卷,数字化副本4576万余页。

  自2012年起,市档案部门整合以东吴丝织厂、光明丝织厂、丝绸印花厂、绸缎炼染厂等为代表的41家原市区丝绸企业的文书、科技、会计、丝绸样本等各类档案50余万卷,以及丝绸商会档案数千卷,馆藏丝绸样本档案数量由原来的8.4万余件增加至30余万件,馆藏量极大增加。

  在抢救整理过程中,市档案部门高度重视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收集的国有改制企业档案不仅记载了苏州工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也体现了其在各个时期的辉煌历程。从百年老厂苏纶纺织厂、鸿生火柴厂到苏州四大绸厂;从苏州悠久的工艺美术、苏绣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的小三件(登月手表、飞鹿自行车、凤凰缝纫机)、“四大名旦”(孔雀电视机、香雪海电冰箱、长城电扇、春花吸尘器),它们的档案集中反映了各自企业文化,特别是苏州的一些老字号、百年老厂、工艺美术企业等的档案还蕴含着独特的“吴文化”。

  长期以来,市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保持着良好合作,获得广泛支持。比如,联合发展改革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力量,探索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模式,不但解决了改制企业档案管理难题,也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打开了新的局面。

  高度重视改制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2年,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吴江鼎盛丝绸公司合作,根据丝绸档案复制出菱角小龙、环球龙纹等图案,并通过变换颜色、设计新花型,实现了丝绸纹样的再创新。2013年底,国内首个以宋锦为主题的丝绸文化产业园——中国宋锦丝绸文化产业园在苏州启动建设。

  丝绸样本档案的主要载体是丝织品,其本质上是一种动物蛋白纤维,这就决定了它寿命的短暂性,极易因受到污染而损坏,因此很难长久地保存下来。为最大限度地延长丝绸档案样本寿命,2013年9月,中心联合苏州大学启动了省级科技项目《丝绸样本档案纳米技术保护研究及应用》,通过新型纳米无机抗菌保护剂,解决了丝绸样本档案的防微生物腐蚀和抗光氧化等问题。

  2014年4月18日,第三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拉开帷幕,吴江鼎盛丝绸公司将古老的宋锦艺术与现代需求相融合生产的宋锦拉杆箱、宋锦提包等系列产品大放异彩,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而“复活”的丝绸档案在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风从姑苏来:丝绸印花与国际时尚展览”首次展出大量珍贵丝绸印花档案和出口至世界各国外销样本档案,展示了印花工艺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此外,还推出“拾遗与回响:东吴丝织厂百年档案文献展”“姑苏一梦——跨越时光的锦绣华章”“海丝情忆——丝绸与侨批档案文献遗产展”“何以梦红楼——江南运河上的文学·影像与丝绸展”等大量由馆藏档案引申出的特展与常设展。

  由地方档案遗产走向世界记忆的海洋

  2017年,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成就不仅代表了国际社会对苏州档案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显著提升了苏州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地位。

  2018年,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成立,为档案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地方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近年来,苏州市档案部门陆续出版数批读物与学术专著。总结提炼出的“苏州模式”,促进了国内外学者在档案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为全球档案领域的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该中心不仅是档案学术研究的高地,也是推动苏州档案事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作为苏州特色档案资源主要的保管、利用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于文旅融合的政策大环境,依靠丰富独特的档案资源,已被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游客的特色打卡地。

  “苏州模式”的创新成果与成功经验,是“四个体系”建设不断延伸的具体实践。在治理体系建设方面,确立了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中心纳入国家综合档案馆管理体系的独有架构。在资源体系建设方面,明确了改制企业档案资源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用体系建设方面,遵循民生为本、文化为根、跨界为要的工作理念。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推出全部改制企业档案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新模式,确保改制企业档案安全与完整。这些创新在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24日 总第4254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