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用活红色档案资源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5-03-27 09:26:55被阅览数:7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高新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红色文化新篇?近年来,陕西省档案系统积极汇聚育人合力,深度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独特价值,探索红色档案资源传承利用途径,在利用红色档案赋能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活化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方面开辟了新赛道。
  红色档案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红色档案资源展现了鲜活的历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近年来,陕西省档案系统利用红色档案中真实记录的红色遗址、旗帜性人物、标志性事件、革命和奋斗的经典故事等,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档案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经典教材。
  2024年6月1日,陕西省档案馆里童声朗朗,“大手牵小手,共上一堂课‘大思政课’”活动在馆内举行。活动招募大学生担任讲解员,组织各大高校、小学的师生、家长共80余人参观省档案馆,大家不仅了解了档案馆的职能、档案的作用,还通过参观“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大手牵小手”红色诵读环节更是让来馆的学生们记忆深刻,这是省档案馆2024年将红色档案赋能“大思政课”建设走出的第一步。
  多年来,省档案馆每年都保持“档案馆开放日”的传统,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档案。2019年6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开展之际,省档案馆探索招募大学生讲解员,首次与西北大学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并在数年内通过这一合作平台打造志愿者讲解员队伍,不仅给在校实习生提供了实习机会,有效支持馆校共建,同时加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为后期与多个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举办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各类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省档案馆积极“走出去”,利用红色资源讲授别开生面的档案思政课。2024年6月5日,省档案馆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出发点,与省内高校携手推出“上课啦!一堂别开生面的档案思政课”国际档案日特别直播节目。档案干部与高校教师带着馆藏红色档案的复制件走进八路军办事处、西安火车站等5个红色地标进行现场教学,以“档案+高校+红色地标”的直播模式打开了“大思政课”的新思路,使档案“走”出档案馆,让红色档案成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以活化利用档案资源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直播当天,省档案馆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并举行馆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计划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开展“联学联讲联研”,开发并推荐现场课程和云上课程,互派兼职教师,提供学生志愿讲解和实践岗位,这也是省档案馆多年来协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省档案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用好红色资源重要论述的实践行动。
  坚持省内“一盘棋”,早谋划早部署。西安市档案馆也抓住西安市解放75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利用特有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24年3月1日,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特将2009年5月20日西安市解放60周年纪念日当天升挂过的国旗赠予西安市档案馆,并由西安市档案馆永久保存珍藏,这对于陕西档案系统来说是无比珍贵的红色档案资源。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西安市档案馆联合各区(县)档案部门在全市13所中小学校集中开展“国旗进校园爱国爱西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善用红色资源、丰富课程形式、凸显地方特色,陕西档案系统落实“三个年”活动,积极谋划部署,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上心用脑,努力让红色档案成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
  充分发挥红色档案展览育人功能
  红色档案蕴藏着党的初心使命,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重要成就,蕴含着深厚的红色基因。让档案资源走进社会,展览是激活档案中红色元素最有效的办法。近年来,陕西省档案系统深挖馆藏资源,举办了各类红色档案展览。
  省档案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长期开设“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档案图片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等7个固定展览,还契合重要时间节点多次举办相关主题展览。其中,2023年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参与主办的“江河奔腾红色追寻”长江黄河流域红色珍档联展,是继2022年“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档案图片展后第二次在陕西省委机关大院开展。省档案馆联合团省委推出“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线上档案展览,与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举办“追寻信仰力量续写青春华章—陕西青年红色档案图片展”,依托馆藏资源谋划“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的第一次”“新时代新成就新篇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陕西新时代记忆主题档案图片展”等,以及陕西省咸阳市、吴堡县等地常设的固定红色主题展,以铜川市、眉县为代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举办的主题展,西安交大西迁展、陕煤地质成立70周年档案历史文化展等展览,都以省级带动,辐射市县区、企业、高校的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档案的社会教育价值,达到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各界感受档案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的目的。
  下一步,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将持续整合陕西各市县区、企业、高校档案资源,谋划和指导更多体现我们党诞生、成长、奋斗历程,展现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服务重大国家战略、重大专题、全国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的高质量红色档案展览,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开发多项红色档案宣传编研成果
  红色档案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真实写照,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精神滋养。近两年,一个个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的档案精神文化产品相继推出,成为陕西档案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编研成果方面,省档案馆联合全省市档案馆启动红色档案精粹项目,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精髓和内涵,推出《红色珍档中的陕西革命印迹》、公开出版《三秦大地上的革命印迹—档案中的烽火岁月》;策划珍档“陕”耀系列档案文件汇编,推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陕西省委加强作风建设文献汇编》和《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文献汇编》;持续开发馆藏烈士档案资源,推出“陕西档案故事:忆英烈励今人”6册丛书和《革命先驱人民功臣——许权中》《民主斗士革命先锋——杜斌丞》。
  在宣传成果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全省档案力量,增强档案挖掘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宣传成果的多样性。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推动“一五”时期苏联援建在陕项目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省档案馆推出《三秦珍档·奋斗足迹》微纪录片第一季、第二季,分别在陕西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同时出版“三秦大地上的建设印迹—苏联援建在陕项目档案选编”系列丛书,并推动建立项目专题目录数据库。截至2024年12月18日,18个军工单位完成档案数据和数字化成果报送工作,共报送档案11506件,其中数据7672条,数字化成果3834件。该项工作形成的“项目牵引、宣传先行、力量协同、辐射带动”工作模式初见成效,更为今后的档案开发工作打开了新思路。从档案视角出发全面展现三线建设时期社会背景、建设历程和深远影响的纪录片《档案中的三线建设》上线“学习强国”平台,这两个项目不仅统筹了地市综合档案馆的红色档案资源,还对企业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了梳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个层级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此外,2024年省档案馆联合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打造《漫说档事儿—纪念西安解放75周年》电子图册,重磅推出“档案里的起点—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城市解放档案特别直播”活动,在全省各行各业征集优秀红色档案故事,举办“用劳模精神激励新时代实践伟力”电视演讲比赛,通过联合打造的方式挖掘和展示各行各业、各种门类的红色档案资源,以省档案馆制作的“陕甘宁边区通行证长安通”“黄河文化纪念丝巾”为代表的文创作品更是丰富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使得红色档案成果在多个领域遍地开花。
  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陕西省档案系统持续行动着。下一步将在巩固已有红色档案资源利用成果、总结推广经验、研究部署红色档案赋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的研究,创新档案利用方式,提升红色档案利用质效,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独特作用。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