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4 19:33:48被阅览数:25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汪一珺
民国档案除了传统的文书档案(一般书页大小的文件占绝大多数),还有各类图纸。这些图纸普遍幅面较大,修复起来有一定难度。
就目前修复中遇到的图纸类档案来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幅面大,少数图纸面积甚至超过一般裱桌大小,在修复时展平会比较难操作。二是图纸上有红色或黄色等其他颜色的水彩笔标注,比如作战图,会用红笔勾画要塞、行军路线等,这类水彩极易洇化跑色。三是破损情况多集中在人为撕裂,折叠处磨损开裂、絮化,边缘部分糟朽。
按图纸纸张材质,主要分为以下3种。一是蓝图,正面蓝色,背面白色。这种图纸蓝色不会洇化,但是用力刷纸,会导致蓝色流失变淡。纸张厚度不一,有厚有薄,纸张偏软,极易絮化、粉化、糟朽。二是道林纸,白色为主,纸张非常厚实,表面比较光滑,接近现在杂志印刷用的胶版纸。这种纸一旦受潮,水渍非常明显,需要清洗。道林纸的制造需要添加较多胶料,因此在高温高压下纸张会发生自粘黏,难以揭开,在揭开时由于纸张过厚,又容易分层。三是硫酸纸,纸薄半透明,色黄、纸脆、韧性很差,表面光滑,吸水性不佳,耐折度不高。这种图纸在修复过程中有三大难点:第一,无论是在修复还是干燥的过程中,只要湿度不均,就非常容易崩裂。第二,浆水很难浸透档案,托裱或者修补时都容易脱浆不粘黏,起空鼓。第三,干燥后很难平整,会自动卷曲或起翘。
每幅图纸纸张性能、病害情况等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修复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图纸具体情况,量身制定修复方案。一般来说,拿到一张图纸的前处理有以下几步骤:一是记录图纸的名称、破损情况并拍照,局部细节需要特写拍摄,便于后期修复时有原图可以比对,保证修旧如旧。二是测量图纸幅面大小,即长宽各自数值,方便配纸。三是在图纸上分散几个点测量纸张厚度,便于修复时选用合适厚度的补纸和托纸。四是测量酸度,酸度过低时,需要喷洒脱酸液进行脱酸,以防后续严重酸化导致图纸的再次损坏。
按照档案修复中的最小干预原则,大幅图纸如果不是破损特别严重,优先采用修补的方式,主要包括:将缺损处用补纸“打补丁”、裂痕处用折条加固、清除图纸上的污渍、展平等操作。
修补时,在补纸上按破损形状撕出毛边,接缝处根据图纸的吃浆性能,确定搭缝宽度,通常不超过0.5厘米,易脱浆的接口处可适当放宽,一般不超过1厘米。多用较稠厚的浆水。将补纸贴好以后,立即用鬃刷隔撤潮纸砸实,使补纸牢固地粘黏在档案上,以防脱浆。补纸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原档案图纸状况,视档案厚度而定。可考虑双层皮纸、一层皮纸和一层竹纸、单层皮纸等,同时颜色接近或浅于原图纸。韧性也要尽量接近,否则会导致图纸和补纸在干燥过程中收缩程度不同,发生崩裂或者不平整,影响修补效果。
修补后要再次用喷壶均匀地喷湿整幅图纸,使每个部分干湿程度保持一致,便于随后的干燥过程中图纸均匀地收缩,否则整图在全部完全干透后会非常不平整。
开裂或者折痕处,用折条垂直于裂缝粘合拉住,类似拉链。折条用于加固裂缝,一般用双层皮纸,借鉴于书画装裱,书画装裱中常用宣纸,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宣纸不完全适用于档案,韧性不如双层皮纸,图纸原裂缝在干后仍然会发生开裂。折条宽度不超过0.5厘米,裂缝处有缺损,或者絮化脆化不能粘黏折条时,折条宽度可以视情况适当放宽。折条长度一般1~1.5厘米,每间隔约0.3厘米刷厚浆粘贴,若折痕或裂缝交叉可适当加粗加长或者贴密集一些,确保折条能够牢牢粘住档案,保证图纸干燥过程中不崩开。
大幅图纸的托裱操作难度较大,一般需要至少2人配合。不同质地的图纸,托裱方法不同。硫酸纸由于其易脱浆、易崩裂、易卷翘的特性,为了达到最佳修复效果,采用飞托法托两层,其余材质档案基本托一层纸即可。托纸多使用皮纸,也有些档案可使用宣纸,视档案纸张的厚薄、韧性等而定。大幅图纸不建议采用上墙崩干的方式,一是不易操作,在提拉档案过程中会导致档案变形。二是干湿不均或干燥速度过快,都会再次崩裂。一般是将托裱好的大幅图纸放在书画装裱的机器下不开加热,用机器压平阴干。没有机器的,可以放在大的羊毛毡中,用重物压好,采取阴干的方式。
此外,所有图纸无论修补还是托裱,都要在图纸和桌面中间垫一层塑料薄膜,铺上薄膜后,可以先行在膜上喷水,再把档案正面朝下铺好,然后再在档案背面喷水,这样可以加快润湿档案。图纸在修复过程中一定要时时注意喷水,保持均匀地湿润状态,否则由于干湿程度不一,极易卷翘崩裂,产生新的损伤。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