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西迁档案 传承西迁精神

发布时间:2024-02-21 13:50:09被阅览数:26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1.jpg交通大学西迁后的首次开学典礼

  文/杨澜涛  吕青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总书记关于西迁精神的重要论述为学校激“活”西迁档案、研究传承和持续发挥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的引领作用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2023年年初《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持续发掘西迁精神时代内涵,实现代代传承提供坚实保障。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全面整理为基础,系统研究为支撑,多维展览展示为载体,“数字技术+”多元传播为路径的一体化西迁档案研究传承体系。西迁档案资源体系日益完善,服务师生深化“听党指挥跟党走”之西迁文化精髓、焕发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作用日益凸显。

  建设西迁档案资源体系,筑牢西迁精神传承根基

  档案是历史文献中最客观、最真实的组成部分,作为原始记录,是留存历史记忆最有力的证据。学校高度重视档案建设与保护工作,有较为浓厚的档案文化传统,即使面临如60年前举校西迁的艰巨任务,仍将档案保护得完好无损,使学校形成自建校迄今120余年的完整档案资源。对于档案与西迁之关系,当年参与西迁档案工作的翁巧仙同志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道,“我们西安交大从上海迁过来,不只是新建的校园,还有几十年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档案材料就是我们学校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根”。

  西迁档案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是党领导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探索的重要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一体化策略,全面推进西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着力实施“五项重点工程”,为全面保护西迁档案资源、深入挖掘阐释西迁精神筑牢根基。

  1.实施“西迁人”口述档案抢救建设工程

  在陕西省档案局指导下,围绕西迁历史、人物及精神等展开专门化、系统化访谈,采集包括珍贵实物、声像视频档案等在内的完整口述档案。迄今已累计采访“西迁人”400余人次,形成音频400小时、视频100小时,文字600万字,采集珍贵实物照片超6000件(套),并充分发挥云技术,建成西迁口述档案云存储服务系统。

  2.推进西迁重点档案建设

  西迁是党中央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其涉事重大、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高教部、中宣部和沪陕两地党政组织提供鼎力支持,其间形成大量珍贵历史档案文献。2020年学校开始启动西迁重点档案建设项目,围绕“党中央决策西迁”“主流媒体视角中的西迁”“党的领导与西迁”等专题,深入挖掘整理建设西迁专题档案,目前已形成3个专题500余份珍贵数字档案。

  3.开展西迁珍贵声像档案采集工程

  坚持保护采集并重,学校对馆藏部分西迁人物的声像档案进行修复和数字转化,同步征集社会各界收藏的与西迁历史相关的档案资料。从上海音像资料馆购得“1960年5月上海市政府代表团前往西安进行慰问活动”(内含慰问“西迁人”片段)等珍贵数字影像,弥补了西迁第一现场影像缺失的遗憾。

  4.珍贵历史档案抢救修复工程

  重点推进馆藏历史档案修复、保护工作,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对馆藏清末和民国时期学校4000余卷档案进行分批修复保护,使代表学校悠久文脉的珍贵历史档案得到科学保护和更好传承。

  5.进行西迁档案数字保护工作

  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大潮,主动申报并获批陕西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坚持收集、保护、开发利用并重,推进西迁档案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数字文博平台并上线使用,其中融汇西迁基本展陈、历次临展、校史影音等多个主题内容。为推动西迁档案智慧开发,2023年申报立项国家档案局“基于领域认知智能的西迁红色档案资源应用研究”科技创新课题,以党领导知识分子群体研究为切入点,逐步探索红色档案智慧建设新道路。

  深研西迁档案内蕴价值,彰显西迁精神历史内涵

  档案史料是传承伟大精神的基础,但其价值的彰显离不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保障。为推进西迁精神传承,学校成立西迁精神研究中心,汇聚党史学、教育学、档案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力量,立足西迁历史档案文献的全面整理和系统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社科委托项目“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及其他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深化阐释西迁精神“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1.坚持面向历史,依托西迁档案全面整理研究,深化西迁精神历史内涵的解读

  微观层面,聚焦西迁老教授、西迁青年教师、西迁党员干部、西迁女性等多个群体开展专项口述档案采集、整理与研究,深化西迁精神在不同层面的特征体现、形成逻辑和一般规律认知,不断拓展西迁精神实践传承体系。中观层面,从长时段入手,聚焦西迁创业史,特别是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等,依托西迁历史档案文献和西迁口述档案等,系统研究党领导师生西迁创业成功的经验启示,总结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探索实践的积极贡献。宏观层面,立足西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基础工程,举办“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邀请党史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全国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内蕴于西迁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经验等,深化对西迁精神形成脉络、基本逻辑,西迁精神的核心与精髓等问题的全面认识。

  2.强化价值引领,立足档案工作创新,深入挖掘西迁精神的时代内涵

  将西迁档案的开发利用、西迁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贯通,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紧扣西迁精神“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髓和“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的根本要求,依托西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举办“西安交通大学党史图片实物展”“交大西迁科技报国展”“西迁先贤展”“西迁图片实物展”等系列主题展览,深入揭示“听党指挥跟党走”之“听得准、跟得紧、走得实”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启发引领广大师生将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与担当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使命紧密结合。

  2023年4月,“听党指挥跟党走——西迁档案文献展”隆重开幕,其中两卷档案令人记忆犹新。一卷是1957年3月安装工程处出台含有关于学校仪器设备“编号”“包扎装箱”“存放交接”“开箱验收”等5个“须知”文件,其对西迁仪器设备及物资搬运安装之全流程作出明确细致严格规范要求,从而解决了设备多、搬家难等问题,切实保障了教学生活的正常高效开展;另一卷是1960年9月“关于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的几条规定”,其中明确领导干部大兴调研之风,严格贯彻“实行三去”(到最困难的单位、最急需解决问题的单位、落后单位去),“三不回”(不完成任务不回、不创造经验不回、不改变面貌不回)等,生动诠释了党员干部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身先士卒、攻坚克难于一线,率领师生完成西迁壮举的根本缘由。档案强化自信、凝聚共识,两则档案让参观者们更加笃定,只要听党指挥跟党走、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定能创造属于我辈的历史新贡献。

  构建西迁档案“活化”矩阵,赓续西迁精神红色血脉

  坚持让档案发声,让历史说话,借助“数字技术+大档案”创新西迁档案利用方式方法,探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大矩阵,将传承西迁精神融入学校创新发展各环节,助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和“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等系列主题活动的深化落实。

  依托西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系统深化研究,学校于2018年建成西迁博物馆,已接待56万余人次,使其成为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西迁精神教育传承的坚强阵地。馆内汇聚了党中央决策西迁方案的10余件珍贵档案,沪陕校齐心协力共筑西迁伟业的百余份文书档案、照片和物件及报刊资料等,全面生动再现了中央决议西迁的良苦用心和“西迁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同时,依托数字灯光技术复原草棚礼堂,辅以西迁钢琴实物,将西迁人乐观向上、艰苦创业的精神尽数呈现。为更好传承西迁精神,学校配合中央部门,将西迁珍贵档案图片送至“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北京)展出,同时在香港、澳门等30余个省级行政区展出。另外,还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举办“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在福建、江西等地举办“交大西迁展”,积极发挥档案见证历史、档案活化精神的作用,推动西迁精神在社会广泛传播。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建设西迁博物馆网上展馆,推进“5G展馆+AR/VR”互动项目建设,助力档案资源活起来;充分整合数字西迁档案、校史、展品等资源,建设红色档案资源“云服务”平台,推动红色档案资源“云共享”;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台、人民网等各大主流媒体平台讲述西迁故事,解读西迁档案精神;深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推出西迁主题的多种微纪录片和系列文创产品,构建“音视频+文艺作品+文创产品”等一体化档案开发体系。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