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档案资源信息化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1 08:42:17被阅览数:22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张丽娟  张富

  少林寺巨大的吸引力和不断焕发出来的奇光异彩,实际成为一个蕴量丰富的文化现象。少林文化凭借其以“禅武医艺”为代表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和合共生”的文化传承精神,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宗教、跨种族、跨国界、跨文化的特点。档案资源是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少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意义深远。在少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石刻、少林功夫、建筑绘画、生活方式等为代表的档案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少林学”的重要资料,已成为传播少林文化和展现少林寺形象的载体。

  少林档案涉及少林寺相关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信息,数据量大、类型庞杂。开展少林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实现对少林文化的叙事化、可视化、知识化表达,不仅是响应我国文化战略和宗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还是秉持少林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理念,进一步提升少林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途径。

  少林档案资源现状

  少林档案来源广泛、领域众多、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载体多样,具有多维度、多属性特征,其内容涉及宗教、武术、建筑、书画艺术、医学、历史和外交等多个领域。据统计,少林寺中存有文书档案4万余件,藏经阁图书30万余册,古籍3万多册,其中善本2万余册,北齐至明清时期拓片数千,禅医药典籍3万余卷。已经形成的电子档案资料已有数万件,内容超过100TB,尚未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料保守估计还有上百万件。

  面对数量庞大丰富的少林档案资源,少林寺与时俱进,凭借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开展少林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是少林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

  信息技术深度介入并影响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大数据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少林文化大数据建设既是推动少林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据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纲要,立足少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有价值,从历史传承、研究发展、内外协同三个维度,打造少林“数据资产开发与利用、少林文化传承与传播、少林知识研究与发展、少林寺务管理与决策”四大支撑能力,努力建成具有少林文化特色的大数据生态系统。

  1.少林文化数据底座

  大数据平台的底层数据资源分为文化原生数据和文化衍生数据。其中,文化原生数据按所承载的信息属性,又分为少林文化行为数据、少林文化内容数据、少林文化时空数据等类型。文化衍生数据主要包括3D文化素材、少林文化基因、少林文化素材、少林文化知识图谱、知识地图等。文化原生数据是文化衍生数据的基础,而文化衍生数据是文化原生数据的演化,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表现为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现象、场景等共同构成的循环动态价值链条。

  2.少林文化“三库”体系

  少林文化大数据是建立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之上的进一步细分,遵循国家《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少林文化大数据的“标本库、基因库、素材库”三库体系对应为:

  第一,少林文化标本库。对少林建筑、人物、古籍、碑刻、雕塑、壁画、档案等相关的文字、图片、模型、音视频等按照统一数据库标准存储,以此形成少林文化标本,作为后续库的数据原料。

  第二,少林文化基因库。在标本库基础上,完成数据标注、关联,在确定少林文化标签(清单)基础上,提取相关的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以此形成少林文化的基因库。

  第三,少林文化素材库。在标本库、基因库以及动态采集的数据库基础上,对标注和关联的文化数据进行解构,萃取少林文化元素和标识,分门别类标签化,进而形成可组合使用的少林文化素材库。

  3.平台核心支撑能力

  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的四大核心支撑能力是建成具有少林文化特色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

  第一,数据资产开发与利用能力。对少林文化原生数据及衍生数据进行管理,涉及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数字图书资源、数字档案资源、网络动态资源、少林专题资源(如:少林禅宗、少林武术、少林禅医、少林禅艺等)。同时,顾及“少林学”弘扬发展,按照主题文化要素为平台后期的专题数据馆(如:数字文化馆、数字艺术馆、数字武术馆等)提供数据服务能力。

  第二,少林文化传承与传播能力。以少林文化的传承脉络及历代主持、重要活动为主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少林寺的真实历史,了解真正的少林文化及发展脉络提供便捷途径。涉及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少林寺历代住持、少林族谱、“少林百科”、“时空少林”等。

  第三,少林知识研究与发展能力。对少林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处理,建立少林文化标本库、基因库、素材库等,为少林文化研究、传承与传播奠定基础。涉及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时空地图、知识图谱、知识地图、关系路径、全文检索、知识关联等。

  第四,少林寺务管理与决策能力。掌控寺院的相关活动信息,进行合法、科学、高效地组织、协调,辅助寺务决策。涉及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下院管理、海外中心管理、僧众管理、舆情中心、电子巡更、大事件、通知公告、媒体报道、工作安排、人员流动等。

  4.部分关键技术

  在传统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在语言处理、全文检索、服务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创新。

  第一,基于多字库自增量动态补充技术,同步维护多字库和现代语义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多样性、多义性的问题。并结合学习算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料的标点缺失问题。

  第二,在原始文本库和现代语义库的基础上,充分顾及文字多义性,支持跨历史文化语境的语义模糊检索,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文本全文检索的不足。此外,基于内容描述的图片检索和基于样本图片匹配检索技术,有效提高了针对图片内容检索的准确度。

  第三,充分利用缓冲优化、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个性化推荐、流媒体P2P等技术,实现基于内容的系统资源分配与性能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前端大数据的访问速度,降低了服务器的运算负载。

  构建“少林元宇宙”

  元宇宙改变了人们参与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能通过创造全新的空间,扩展企业的商品化和空间化行为,在虚实交互中实现用户的无缝通信,具有多重技术集合、沉浸式体验和社会文明性三大特征。

1.jpg图1  少林元宇宙技术路线图

1.jpg图2  物理人在少林元宇宙中的交互映射

  “少林元宇宙”是基于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衍生出的另外一种少林文化表达形式,是在少林物理场景基础上少林文化的数字孪生,实现少林文化跨越历史时空的可视化交互与表达。建设“少林元宇宙”以“文化传播为宗旨、用户体验为中心、七种元素为粒子、三类技术为支撑、四种能力为基础”作为建设准则。有别于其他元宇宙,“少林元宇宙”始终围绕少林文化的呈现与传播为目的,淡化市场商业性,强化体验愉悦。

  第一,“七种元素”是“少林元宇宙”的核心粒子,在“人物、时间、地点、场景、事物、事件、现象”七个维度上孪生少林文化,是少林物理宇宙与少林文化宇宙的映射与融合纽带。

  第二,“三类技术”是“少林元宇宙”的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包括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在内的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技术。二是依靠强大网络和算力支持的动画粒子特效、虚拟人、3D引擎等技术体系。三是物联网与传感器。包括手持和穿戴式动捕、眼球识别、视听识别等相关产品和技术。

  第三,“四大能力”是“少林元宇宙”动态性和宇宙扩张性的保障,主要体现在:用户级开放的内容创作能力、体验与交互的功能扩展能力、数据与网络服务的接口开放能力、虚实融合的可视与交互能力。

  少林寺档案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极具研究、借鉴和传播价值。少林寺与时代为伍,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创新少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一直探索推动少林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方法。少林大数据平台搭架起少林文化的数据底座,“少林元宇宙”成为少林文化普世化传播的重要抓手。未来发展中,二者相得益彰,互促迭代优化,势必进一步提升少林文化在世人心灵世界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也为数字人文和文化可视化研究提供了参考意义和价值。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空间可视化技术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X-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