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09:17:35被阅览数:31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罗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行的使命号召,是面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迈宣示。档案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客观上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档案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激活档案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价值,发挥档案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南京市档案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着力在“四高”上下功夫、见实效,以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服务大局有高站位
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档案工作明确的职能使命。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看档案工作者对市委市政府决策意图理解深不深刻,紧跟服务中心大局及不及时,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到不到位。
一是紧跟中心。充分认清“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精神,全面准确系统理解市委市政府决策意图,充分发挥南京市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合作“三张版图”上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以“五个更大力度”举措、“五拼五比晒五榜”活动推进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部署要求,精准锚定档案工作在推进南京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强全市档案工作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挑大梁、勇攀登、走在前”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是深度融入。档案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一切事业、方方面面。做好档案工作,要强化“大档案观”,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由“事后服务”向“前置保障”转变、由“一般性参与”向“全过程融入”转变,找准档案工作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的契合点。主动与市机关重点部门加强对接协调,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服务国家公祭日、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更直接、更深度、更高效做好档案服务指导工作。
三是贴近保障。紧贴中心大局、民生大事,做到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开展到哪里,档案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先前筹划、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扎实抓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两场战役”重点档案归集工作,及时收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档案资源,跟进做好与辽宁鞍山市、陕西商洛市、新疆伊宁市、西藏墨竹工卡县等兄弟市县“三对”档案的指导规范工作,全面记录好留存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奋斗历史和光辉历程。
为民惠民有高品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群众对档案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档案工作者坚持发展为民、以档惠民、高效便民的努力目标和不竭动力。南京市档案馆积极探索实践档案服务为民方式方法,努力构建为人民喜爱认同的档案服务利用体系。
一是查档窗口高效查。充分发挥档案查阅利用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作用,针对查档窗口服务满意度评议意见,优化查档机制和工作流程,简化查档手续、缩短等候时间,对紧急事项、大批量查档业务,开展节假日预约服务;工作日提前半小时开馆,午休安排专门人员值班,保持工作时段查档服务不间断;采取业务骨干领学、相互交流研学、以老带新帮学等方式,定期组织查档利用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努力做到“档案查得到、查阅速度快、服务态度好、大厅环境优”。
二是系统平台共享查。重视用好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长三角民生档案跨区域一体化在线查档平台、江苏省档案查询系统、市域民生档案查询平台功能,先后与上海、杭州、合肥等28个城市综合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利用”合作协议,实现长三角区域内348家档案馆民生档案互通互查,以档案事业的融合发展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在“我的南京”App上线“智慧档案”模块,上线查阅内容主要包括涉外婚姻、调动、职称、招工、出生医学证明、民国户籍等7类高频利用民生档案,在“苏服办”App、“南京的我”微信小程序上嵌入民生档案查询利用模块,拓展民生档案查询渠道和种类,努力让群众“足不出户、档案到家”,不断擦亮“民呼我应、民呼我为”金名片。
三是基层一线便捷查。积极争取市属各区、各立档单位支持帮助,加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3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将各区档案馆建成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扎实推动基层档案部门的数字档案室提档升级,促进全市馆际、馆室共建互通,构建市域一体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融入全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充实完善市、区两级档案馆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积极推动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线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查档便捷度,增加群众幸福感。
基础建设有高效益
围绕档案治理、资源、利用、安全“四个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支撑”,加强统筹推进,抓重点促整体、补短板强弱项、拓领域扬优势,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突出“多元协同、有效监管”。强化局馆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行业协同,会同市档案局建立全市档案事业重要问题会商机制,常态化开展档案业务指导监管和行政执法,对“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阶段性评估,注重发挥各级各系统主体作用,积蓄档案事业发展合力。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突出“丰富结构、数字转型”。树立抓源头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档案资源意识,对224家进馆单位的常规档案和“四重”档案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丰富改善馆藏档案资源数量和结构。对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红色档案、中国工业遗产档案、名人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做到“应收尽收”,用档案展现南京博爱之都、文学之都、人文绿都的“金字招牌”,充分彰显南京独特的城市气质。持续做好“存量数字化”,大力推进“增量电子化”,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突出“扩大开放、高效利用”。依法加大档案开放审核力度,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科技助力、购买服务,依法依规、安全托底”的思路,对馆藏140余万件文书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作出科学安排,力争到“十四五”末全部完成。深度开发利用蕴含“两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战役精神等红色档案资源,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注重发挥档案资政育人功能,赋予档案资源生机活力,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突出“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强化底线思维,突出档案实体、档案数据、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管控,坚持规范制度管、强化责任管、依靠技术管,做到馆藏纸质档案一份不少、一片不损,数据一条不丢。
档案信息化建设,突出“数据支撑、互联互通”。深化拓展具有亿级海量数字资源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创建成果,完善数字档案馆(室)系统功能,突出抓好档案数据质量建设,制发《南京市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暂行办法》,加大信创环境下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力度,扎实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强化能力、激发活力”。以兰台讲堂、业务课堂、青年学堂“三堂活动”为抓手,采取多种途径有效提升档案人员专业化水平。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和指标,培树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让实干者实惠、让优秀者优先、让有为者有位,力争让更多档案人才进入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库。
业务评价有高水平
国家档案局每5年组织对全国47家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进行业务建设评价,这是全国档案系统最高规格和最有“含金量”的业务工作检查督导,也是推动档案业务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2023年,南京市档案馆将以迎接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业务评价为契机,纵深推进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坚持对标找差抓整改。充分发挥《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引导性、规范性作用,认真学习吃透标准,对照标准中明确的建筑与设备、经费与人员、档案基础业务、开发利用服务、工作落实5个方面96项具体评价指标,逐项逐个“过筛子”,找准本单位档案业务建设中的差距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研究务实有效的对策性措施办法,区分类别、逐个整改、整体推进,已整改到位的巩固深化,正在整改的加快进度,尚未启动的抓紧展开,确有难度的尽力弥补,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档案业务建设质量水平。
另一方面,坚持以评促建重规范。迎检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把迎接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与补短板、强弱项结合起来,与谋发展、强业务结合起来,与塑人才、强队伍结合起来,真正使迎检过程成为激发内在动力、发现解决问题、深化业务建设的过程,促使档案业务建设向指标要求看齐、向规范建设靠拢、向常态长效推进,有力提高档案业务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管理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南京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