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纸质档案的清洁作用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4-01-30 09:56:28被阅览数:31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李欢

  传统纸质档案是由纸张和字迹组成的,水则是两者产生的参与者;在档案因温湿度不均衡发生破损时,水亦是参与者;在档案修复过程中,水也是贯穿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清水对档案进行清洁是修复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恰当地道出了水和纸质档案形成、保管保护的关系。

  纸质档案存在的污渍类别中,一般有水渍、泥斑、霉斑(点)、黄斑、油斑、锈斑、胶渍、字迹洇染等污渍。开展修复工作之前,往往需要对这些污渍进行一些前期处理。清洗污渍可选择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渍时,能通过吹、扫、蘸、吸、刮等物理方式解决则无须用水,能通过水洗的去除就尽量不选择用化学溶液。在物理方式和水都无法清除顽固污渍,且严重影响后期保存的情况下,才慎重考虑使用化学试剂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方式,用水清洁较为温和,通过水洗不仅能够改善档案纸张外观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纸质档案的纤维稳定性。因此,对于经过评估和检测后对水不敏感的纸质档案,水清洁仍然是主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水清洁档案的方法包括:淋洗法、浸泡法、蒸汽清洗法、划水湿法、浮洗法等。一般来说,档案纸张上出现大面积污渍时,可考虑将书页全部浸泡在水中进行清洗,出现小范围的污渍则采用局部清洗法进行处理。

  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对清水淋洗法作了详细描述,更早时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和北宋时米芾在《书史》均提到,以皂荚水为药水浸泡后的书画不仅恢复了鲜明原貌,字迹的颜色也没有脱落的迹象,属于水洗书画的良方。书画的情况较为复杂,尚用此法进行清洗;而档案中字迹、印章的修复相对简单,亦可用此法进行清洁。

1.jpg

贵州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局部)水洗前后对比图

  常用的水洗档案与污渍处理方法包括:

  1.清水淋洗法。在现代的清水淋洗法中,以纯净水作为清洗介质最为广泛。该方法不仅能够去污,也是纸张脱酸较为传统的方法。与古代不同,现今多采用一定的温水进行淋洗,并辅以软毛刷轻刷和局部去污处理。为避免档案因破损严重,在冲刷过程中碎片被冲掉,会将档案夹在无纺布或抄纸用的细竹帘之中进行淋洗,直到流出的水不发黄为止。随后,要对淋洗后的档案进行检查,对未洗掉的污渍,需使用适宜的毛笔再刷洗,直到全部干净。最后用吸水纸、撤潮纸等对档案进行吸水、撤潮,压平干燥。

  2.清水浸泡法。在使用清水浸泡法时,若档案纸张机械强度足够,可预先在浸泡水槽中垫一层手工纸或无纺布,再将档案逐张错落有致地放置,7~8张为一层,以此方法累叠,但一次清洗不宜超过100张,全部放置好后,置顶覆盖一层纸或无纺布,并在其上压上木条。然后,用75~90°C的热水沿档案四周缓慢浇水,待水浸至顶部盖纸后停止,让档案在热水中浸泡至水温降至室温,便将污水放出,并轻轻用手或木条挤压,如若还需清洗,可重复以上操作。若档案纸张糟朽,则需单页处理,并用软毛刷慢慢处理污渍之处,最后洗净为止。清水浸泡法,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用作档案砖的揭开。

  3.水渍、泥斑的清洗。水渍是纸张局部受湿后,纸张内部的可溶性物质(发黄的纤维素和其他酚醌类等物质)随着水的扩展在纸张纤维的作用下,在局部区域堆积、干燥后在原潮湿处留下的痕迹。潮线是水渍外围的轮廓线,通常痕迹最重。一般情况下,水渍常伴有潮线的产生,在修复过程中,基本以纯净水多次轻柔洗净为止。处理泥斑,则是先刮除较厚的泥污,再用温热纯净水缓慢冲净。

  4.霉点、黄斑、铁锈斑的清洗。霉斑、黄斑主要由微生物形成,对化学试剂较为敏感,为防止不可逆现象发生,现多以温水(纯净水)作为清洗的主要介质,尽量避免化学药品的使用。当遇到顽固的霉斑、黄斑,且已经影响视觉整体效果,为避免大范围蔓延的情况发生,会先用尖利的快刀刮去霉斑,再用酒精进行消毒,然后酌情使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浓度低于3%)做局部处理,最后用纯净水多次洗净,确保化学药品残留最低或没有残留。铁锈斑目前也主要以温热纯净水清洗,若使用过氧化氢进行漂白,将会产生氧化反应,锈迹会更加明显,故要避免使用。

  5.油斑的清洗。若油斑状态稳定,可不必清洗或以温水清洗。若油斑有扩散迹象,应考虑在档案油斑下垫滤纸,使用棉球蘸取少许有机溶剂(酵素)进行多次轻擦,并经常更换滤纸、棉球,直至清除干净为止。

  作者单位:贵州省档案馆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