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展览筹办路径

发布时间:2025-03-18 08:11:13被阅览数:8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杨澜涛   吕青   杨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提到西迁精神,并于2020年4月22日考察调研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时发表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自2018年正式建成开放以来,以“西迁”为主题举办了近10个临展,成为面向社会宣传弘扬西迁精神、激励建功立业新时代的重要思政高地。笔者以2023年4月举办的“听党指挥跟党走—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展”(以下简称“西迁档案展”)为例,梳理相关办展经验,冀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览提供借鉴。

  展览之重:主题选定

  展览主题是展览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核心价值精神的具象表达,是展览的灵魂。作为展览的“总视窗”,展览主题的选定应考虑政治、历史、文化和艺术4方面要素。政治方面要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相契合,历史方面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基本规律,文化方面要考虑人类共同文明价值和未来进步取向,艺术方面要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有共情价值,以上4方面对于举办一场精品展览而言缺一不可。

  西迁档案展将主标题定为“听党指挥跟党走”,副标题定为“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展”。主标题“听党指挥跟党走”是西迁精神的精髓,其不仅从历史维度凸显了党在西迁创业中的政治引领、组织核心和坚强堡垒地位,也从政治维度彰显了党对领导实施诸如西迁部署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核心和中坚地位。副标题特指此次展览以2023年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西迁档案文献”为核心承载,旨在突出让档案发声,透过档案揭示西迁精神要义。展览选定在2023年4月22日开办,既是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西迁精神”重要讲话3周年,又是服务党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具体体现。

  展览之基:方案拟定

  展陈方案是展览主题的细化和系统化,其包含展陈目标理念、逻辑路线和展陈大纲等内容,对展览落地起着重要导引作用。

  1.展陈目标理念

  呈现传导一定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展览的独特使命和生命活力所在,确定展陈目标是展陈方案拟定首先要明确的任务。西迁档案展的目标定位是:立足档案文献,依据公众认知的“知情意行”一般逻辑,通过知史(什么是西迁,西迁历史过程及影响)、明理(为什么西迁,西迁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共情(西迁群体识大体、明大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笃行(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建设文化和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爱国奋斗精神)推动西迁精神中“始终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精髓的传承弘扬。为更好发挥展览育人成效,西迁档案展还呼应2023年党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深挖呈现西迁中与调查研究相关的多份档案,如“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的几条规定”,明确“领导干部一周有三天要深入教育生产一线”,为创新传承西迁精神提供更为生动、鲜活的参照。

  2.展陈逻辑路线

  展陈逻辑是展览有序展示的主导,也是档案实物“形散神聚”的凭靠。展陈逻辑主要遵循历史逻辑与空间逻辑,即事件进展与人物活动的时空顺序。西迁档案展的宏观办展路线是党中央决策部署西安交大西迁战略以及沪陕两地和西安交大团结一心联合落实的基本历程;与此相应,贯穿其中的则是基层党组织领导西迁群体“如何听”(准确把握领会党中央部署的核心精神)、“如何跟”(科学统筹安排搬迁建校诸多事宜,保证迁稳迁好)、“如何走”(系统保障全面落实,抓牢教师队伍与学科建设两个龙头,为扎根创业奠定基础)的微观路线。展览叙事坚持宏观微观结合与经纬交叉多维方式,依托72份珍贵档案,讲述西迁创业史中的历史片段和人物群体故事,如“党中央的良苦用心”“团结建校,如期开学”“党的领导和教师队伍是办好大学的关键”等。

  3.展陈大纲拟定

  展陈大纲是展览主题的系统呈现和展览内容的核心骨架,也是展览逻辑的具象呈现(如图所示)。大纲拟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宏观上,要求重点突出、事件脉络清晰完整、定位客观准确。重点事件的选取要有宽度和深度,人物群体选择宜全面与典型相结合。西迁档案展将“听党指挥跟党走”这个主题的“听”“跟”“走”细化,分设“听党指挥,向西而歌”“雷厉风行,建设西北”“国之所需,我之所向”3个篇章,对应阐释西安交大西迁创业“听得准”“跟得紧”“走得实”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坚持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视野下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视角切入,重点展示党领导下的西安交大坚定“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方向,扎根西北着力育人科研创新的事迹风范。如展览设有“西北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党的领导,依靠思想工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永恒的作风建设主题”等部分。微观上,展览注重对西迁历史的系统分层展示,如党团组织、教师、后勤保障等不同群体在西迁创业中的思想状态与独特贡献等。

1.jpg

“听党指挥跟党走—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展”展览大纲

  展览之实:设计实施

  展览是一个动态系统,是思想、内容与设计的完美结合。展陈设计包含内容(展柜实物)设计、平面(展板)设计、空间设计和灯光设计等。精品展览坚持立体式和平面式设计相结合,努力营造多样化、动态性展陈空间,让参观者能沉浸其中,引发碰撞共鸣。优质的展陈设计实施往往着重3个度:亮度、谐度和温度。

  1.亮度

  档案是展览的基础,将珍贵档案悉数展出是展览的亮点所在。判断一件档案的珍贵程度,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时代主题或是典型事件代表、采用质料的年代感和书写形式的艺术化程度以及在展览系统中所诠释历史精神的独特性等。西迁档案展在选择展品时首选能够体现中央决策的相关馆藏,如周恩来处理交大西迁问题讲话等档案。为体现档案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展出档案多与其所在卷(件)一体展示。为凸显精神旨趣,展览还强化了历史认知的学术性,如关于西迁方案由全体西迁到主体西迁变化中的争鸣,通过对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高校的文化教育性与社会历史性的梳理,引发公众对交大西迁方案调整的历史及实践价值的辩证思考,增进对西迁精神的情感认同。

  2.谐度

  展览本质上是人与展品和展览空间的互动,展览设计节奏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展效果。西迁档案展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区分详略、主次分明,空间走线选取直角折线走位,结合板块主题内容,分成4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篇章标题由红色、蓝色和棕色来区分过渡,分区展墙背景采用主题弱化色,以反映西迁重大历史事件节点的虚化照片为点缀。不同小板块的故事内容,依托档案挂框、图表挂板和展柜等组合呈现。灯光呈现明暗变化,对珍贵档案和重点内容予以适当光线凸显。此外,根据主题需要,展览还将近年采集的西迁口述档案通过多媒体手段予以呼应呈现。通过多感官、多渠道、多维度色彩传播途径建构,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西迁精神。

  3.温度

  展览的温度体现在观众对展览的共鸣度上。西迁档案展既注重宏观主线的处理,亦注重细部内容的直观呈现,以更好服务观众观展需要。在宏大或典型事件的呈现上,注重从贴近师生的视角切入、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如展出的“关于交通大学仪器设备编号、包扎装箱、存放交接、开箱验收”的档案材料,直观反映出后勤保障人员对全校仪器设备及物资搬运安装“严格、精确、科学”的态度,还以小见大凸显了学校严谨精致、卓越一流的工作作风。

  展览之思:成效思考

  西迁档案展社会反响热烈,受到文物陕西和文博圈等媒体的关注推荐,并荣获陕西省第二届(2021—2023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最佳创意奖、西安市第二届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最佳内容设计奖。其通过“展览+研究+活动+宣教+传播”模式,拓展了展览教育成效的力度和广度,很好发挥了档案资政育人功能。总结西迁档案展实践,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览策划,有以下经验。

  坚持让档案说话,建设更为丰富、立体、深厚的档案资源体系。资源体系是档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基础,新时代档案部门要广开思路,从多元性、立体性和结构性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入手,通过有组织的口述采集、多方联动资源共享以及广泛精准的社会征集等途径完善馆藏资源,建设更为优质的档案资源体系。

  坚持以档案开发为基础,强化集编研、展览、传播、教育于一体的档案策展理念。新时代档案展览要坚持系统思维,立足档案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贯通研究,从档案抢救、展览、研究、传播与资政育人的一体化发展入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和“展览+”教育课堂等多维内容,切实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应有价值。

  坚持以档案主题展为媒介,构建区域、行业等协同并进的文化共建共享发展格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数十种精神元素的系统集合,新时代档案场馆要坚持区域协同、行业协同、主题关联方协同等联合开发理念,集合众长,搭建共建共享的档案开发利用格局,推动档案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档案局课题“基于领域认知智能的西迁红色档案资源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3-K-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