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东盟档案开发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发布时间:2025-03-18 08:06:19被阅览数:7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蒋宏灵   范岐山   李坚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一直以来,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积极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友好交往,加强合作,共同树立了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立足区位优势,聚焦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历史,深入挖掘中老“六七”学校、中越育才学校、桂林南溪山医院、广西江滨医院、语言专科学校等历史档案开发,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档案精品,助力国家外交与文化交流。

  东盟档案开发成效

  2024年1月,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提出,要深化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广西积极挖掘东盟档案资源,通过出版档案资料选编、举办档案专题展览、编写档案资政参考、开发东盟文创产品、拍摄档案系列视频节目等形式开发东盟档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在立足馆藏的基础上,积极开发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老挝、越南等国学生在广西学习生活的档案史料,出版了以南宁“六七”学校、阮文追学校、广西南宁育才学校、广西桂林育才学校等为主题的系列档案选编成果,连续三任区党委书记为编研成果作序。编辑出版的《胡志明与广西》图册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越南地方政府、高校智库,为中越友好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及《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与老挝国家档案局、广西江滨医院合作,征集到一批当年在广西疗养的伤员和援外救治的医务人员的照片档案、口述史料等有关档案资料,共同编辑出版《中老友谊的历史见证—广西江滨医院援外史料选编》。老挝副总理为该书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和老挝内政部部长分别作序,采用中文和老挝文对照的方式出版,用档案资料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老两国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推动中老传统友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2.赋能服务大国外交

  2024年2月,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活动在北海市举行,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达成的系列重要共识,共叙友好情谊,共谋合作发展。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助推广西更好发挥连接东盟国家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深挖馆藏档案资料,以“胡志明与广西”“凯山·丰威汉与广西”“广西322工程”等档案史料为主题编报资政参考,通过文书、照片档案等史料展示广西与东盟国家交往的始末,为广西党政领导与越南、老挝等国交往活动提供档案支持。

  3.增强档案文化传播影响力

  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为讲好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背后的历史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秉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态度,主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等单位进行对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将相关档案接收进馆,特别是将一批珍贵的外事礼品接收进馆。在立足馆藏档案资源的基础上,举办“‘一带一路’广西风采—中国—东盟博览会档案文献展”,通过丰富的档案史料回顾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精彩瞬间,大批观众到馆参观打卡,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了解。在广西防城港,由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和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北港故里”历史文化中心,陈列着“筑港援越隐秘运输‘广西322工程’回顾展”。该展紧邻“海上胡志明小道”起点,展厅里展示了大量建港时的文书、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运用视频、数字沙盘等多媒体技术再现援越抗美物资运输的历史画面,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有关领导也到展厅参观,在见证中国与越南深厚情谊的同时,也增强了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4.不断满足社会大众文化需求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通过开发档案文创产品、拍摄档案系列视频节目等多种方式服务社会大众档案文化需求。在开发档案文创产品时善于将档案元素融入现代审美,如在挖掘越南赠送广西的馆藏礼品档案图案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制作成精巧的文化手提包,精美的图案受到大众好评。还与电视台合作推出《八桂珍档》系列视频节目。如选取馆藏《关于在南宁接受老挝病员问题的请示报告》等有关档案史料,通过“档案展示+读档”的方式,让工作人员为观众讲述档案中的故事,不仅进一步传播档案文化,还能更好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5.有效整合馆藏档案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通过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实现对馆藏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比如,通过梳理分析将保存于不同全宗的档案进行整合,建立“广西322工程”专题档案数据库。在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后,及时将征集到的“广西322工程”有关档案史料进行整理,完成数字化后将新增档案导入专题档案数据库,为后续研究利用打好基础。

  问题及对策

  在立足馆藏档案资源开发东盟国家专题档案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档案资源建设不完善、档案需求研判不足、档案开发形式不够丰富、专题档案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档案研究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

  1.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资源为王是档案开发的首要原则。目前,东盟档案的资源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征集到一批档案和资料,并且建立了专题档案数据库。但是从总量上来看,目前相关档案和资料还不够丰富,亟待进一步收集和完善。特别是遗散在民间的东盟档案和相关口述史料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整理,以“广西322工程”、南宁“六七”学校、滨江医院援外病房等为例,这些工程、事件距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很多亲历者已到古稀之年,收集工作较为紧迫。此外,还要将收集到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建立或进一步完善专题数据库,实现对东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2.加强档案需求研判

  开发东盟档案信息资源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因此在选题时要加强档案需求研判,寻找到最佳切入点,特别是围绕当前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的热点、重要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等方面谋划选题,主动配合外事部门活动,提前做好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将档案中零星分散的片段串珠成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在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丰富东盟档案开发形式

  东盟档案是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对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档案部门在开发东盟档案时应拓宽思路,丰富开发形式,可以通过制作档案宣传片、纪录片或微视频,以及开发社会大众喜欢的档案文创产品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档案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4.动态管理专题档案数据库

  专题档案数据库更新不及时会阻碍档案编研利用等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由于馆藏档案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建立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也要实现动态管理,及时将新收集到的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数字化,并及时导入相应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中,为后续利用提供便利。

  5.强化档案研究力量

  东盟档案的开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仅仅依赖档案编研部门,而应该积极协调档案部门中研究能力强、文字功底深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东盟档案开发工作中,可以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调动馆内工作人员,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表彰优秀个人与团队,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推动“档案库”成为“思想库”,开发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份,是国家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立足区位优势,开发东盟档案是档案部门主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档案部门应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热点,加强档案需求研判,梳理馆藏档案资源,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增强编研力量,开发出更多面向东盟国家的档案编研精品,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影响力,服务大国外交,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颖.档案展览的视觉展示与文化叙事:以“江南再造”系列展览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3(2).

  [2]归吉官,邵晓瑜.新时代我国档案资政服务体系:基本认知、内容框架及结构模型[J].档案管理.2023(1).

  [3]唐贞全.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策略[J].档案学刊.2023(3).

  [4]归吉官,邵晓瑜.新时代我国档案资政服务体系:基本认知、内容框架及结构模型[J].档案管理.2023(1).

  [5]徐辛酉.档案工作服务国外用户新思维:以中国—东盟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4(2).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广西面向东盟国家的专题档案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3-K-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