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档展史 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发布时间:2025-03-13 08:00:32被阅览数:8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林梅娥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福建省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依托革命烈士红色档案资源,在仙游革命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设置基本陈列展,定期更新完善展陈设置,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有效实现陈列展形式和内容的新突破。

  以档存史,守好红色档案

  1.收集与整理先行

  全面完整收集整理、科学系统建卡归档是丰富纪念馆展陈的基础。纪念馆近年来加强对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多类型红色档案的收集,特别是对革命口述历史进行集中采集、整理归档。通过《仙游今报》等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征集红色史料的启事,面向革命烈士后代、“五老”人员、仙游市民、文物收藏爱好者等征集历史资料、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共梳理出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各类信件、照片、革命文物、音视频等红色史料303件,及时科学系统归档,充实馆藏档案资源,为陈列展建设奠定基础。

  2.实体与数字同步

  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传统档案资源以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形式存储和利用。纪念馆深刻认识到科技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数字技术应用在档案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科技赋能红色精神的弘扬。建立红色档案数据库,将近期收集整理的185份音视频、49张照片、37封信件、32件实物档案等传统载体档案集中数字化,充实丰富红色档案数据库,以便满足陈列展利用需要。

  3.保护与管理并重

  红色档案资源是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材,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档案安全保护,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档案资源。纪念馆建立健全馆藏档案保管保护机制,实现实体档案和数字化复制件双保存。针对实体档案开展档案酸情检测和病害评估,综合运用智能化监测、调控、储藏、养护技术,实现对温湿度、光照、微生物等因素的动态调控,确定科学适宜的脱酸保护方法,推进红色档案保存环境达标建设服务。

  以档说史,讲好红色故事

  1.开展研究阐释

  统筹研究力量,强化革命历史研究和价值阐释,加强对红色档案资源的抢救和研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不断彰显红色档案的时代价值。纪念馆通过深入挖掘革命先辈的书稿、信件等珍贵红色档案,让许多过去被忽略的人物和历史细节得以呈现。编辑出版《仙游县抗日战争历史档案选编》《仙游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仙游英烈传》等书籍,依托馆藏红色档案史料,制成仙游县地方党史学习教育教材、创作英烈故事宣传视频,为办展积累更多素材。

  2.拓展展览内容

  精心策划展览主题,适时更新展陈内容,及时补充能够反映新时代精神、融汇新挖掘史料、展现新研究成果的展陈内容。近期,纪念馆在原有展陈的基础上新加入“山河经地·日月同辉”这一部分,分“忠于使命·垂范当今”“星火燃烧·标杆一方”“无尽追思·永远敬仰”3部分,运用诉诸共情的文化叙事手法,多维度展示党和人民不忘先烈功勋、沿着先辈足迹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进一步拓展展览深度。

  3.融合现代艺术

  注重突出政治导向、聚焦红色主题,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创新展品形式,推出红色档案文化精品,打造具有时代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红色精品展览。纪念馆借鉴各地档案馆、博物馆有益经验做法,依托革命“五老”回忆录、访谈录等档案资源,巧妙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国画艺术、雕刻艺术和工艺美术技巧,创作“仙游革命发展史”主题雕塑作品,呈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其中,雕塑本身融入了全县79处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遗迹,为观展者提供了高质量精品展陈和全新的参观体验。

  以档展史,唤醒红色印记

  1.规范办展程序

  纪念馆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举办和更新陈列展时要坚持历史性、整体性、真实性原则,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纪念馆在近期优化展览时,坚持政治性、思想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认真校核待展档案史料,及时修正、完善展览内容,大纲脚本做到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组织文旅、党史、档案、县志、宣传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全流程参与展览大纲和版式稿、讲解词的评审,增强展览的严谨性。

  2.注重技术赋能

  创新展览展示手段,采取数字化智能技术,设计互动体验区,利用全息投影、触摸屏、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布局科学、制作精良的陈列展。纪念馆基本陈列展最初于2003年开展,期间历经多次更新,在展陈上作出新突破。一楼大厅依托移动5G、全息投影、一屏多用等智能化技术,实现数字化互动展示,提供“云祭扫”祭英烈、革命史交互式学习环境。二楼依托VR体验室、红色讲堂等,打造莆田市现代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样本。

  3.灵活设置临展

  临时展览是为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活动而临时布设的主题展览、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等,具有专题性、话题性、创新性的特性。这些临时展览不同于基本陈列展,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灵活性,其主题单一、内容更新快,是基本陈列的有效扩展和重要补充。纪念馆结合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木兰溪壮歌—仙游英烈事迹图片展”“白鸽木兰—薛介民姚明珠英烈事迹图片展”等红色专题临时展览进校园、军营、企业、机关、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构建多样化展览体系,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以档育人,赓续红色血脉

  1.创新讲解服务

  针对不同观展群体开展特色化讲解,推出自助讲解、多语种讲解服务、特色方言讲解服务以及专家讲解和馆长讲解服务,打造“革命档案+讲解+剧情”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纪念馆与县内21所中小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小小讲解员队伍,在馆内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邀请烈士亲属、青少年学生等担任志愿讲解员,通过“示范+实训”的方式,宣讲革命历史文化与红色故事。

  2.拓宽展览矩阵

  采用“社会+”宣教传播模式,构建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宣传矩阵。通过云展览、云课堂、云讲解等多种形式,对纪念馆展览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宣传,提升纪念馆红色档案展览的宣传力度。利用馆藏档案资源制作的短视频《永恒的丰碑》《烽火中的大爱》在地方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参与制作的“百名馆长讲党史”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宣传。

  3.培根铸魂育人

  将红色档案展览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持续推进馆校深度融合发展,整合各地红色纪念馆的精品展陈信息,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云”展览传播体系,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让学生在参观和学习中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纪念馆充分利用馆藏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等红色档案资源,联合县委党校开展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关于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国防教育课,丰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让纪念馆成为学校红色教育的延伸场所。

  让历史发声、用档案说话,是“档案工作姓党”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新时代,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应坚持守正创新,用心、用情、用力、用功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档案资源,不断丰富纪念馆展陈的形态和内涵,努力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打造全域化、沉浸化、智慧化的展览,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