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3 07:55:38被阅览数:9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肖红 朱韬 鲍莹
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主的传统记录载体材料稳定性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发霉、磁粉脱落、磁粉粘连和感光材料老化问题,造成声像档案画面质量下降甚至内容损失,同时,这些档案所依赖的存储载体、数据模式、传递方式等逐渐落后,许多声像档案开始面临无法读取的困境。从长期保存的角度来看,如何抢救这些濒危声像档案,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研究。
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结合了当前的技术和管理策略,以应对传统声像档案载体的保存风险,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以及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实施,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安全的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及开发利用模式,以适应数字环境的挑战,同时确保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最大化利用。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档案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声像档案的“收、管、存、用”,着力实施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项目,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
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工作流程
1.关键过程梳理
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的目的是对存储在易损载体上的声音和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于长期保存和更广泛地利用。这一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过程。一是评估和选择。基于档案的历史价值、稀缺性、物理状况等因素,对现有的声像档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为重要和急需抢救的档案。二是清洁和准备。数字化前需要对声像载体进行清洁,去除灰尘、污垢和其他可能影响数字化质量的杂质。同时,确保所有数字化设备正常工作,如高清扫描仪、音频转录设备和视频捕捉卡等。三是数字化转换。使用专业的数字化设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一步骤需要根据档案的原始格式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四是质量控制。在数字化抢救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转换后的数字文件能够准确反映原始资料的内容和质量,这包括色彩校正、声音清晰度调整等工作。五是元数据创建和管理。为数字化抢救后的档案创建详细的元数据,包括标题、日期、地点、责任者、工作描述等信息,便于检索和管理。六是存储和备份。将数字化抢救后的文件存储在可靠的数字存储系统中并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存储格式应选择广泛使用且可长期保存的标准格式。同时,提高声像档案的存储效率和访问速度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可用性和管理成本,选择合适的存储格式和压缩技术可以在不损失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存储效率。对于视频档案,可以选择高效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减少存储空间。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建立缓存机制、优化数据索引和元数据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维护和清理、应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式,有效地提高数据存储和访问效率。七是共享和利用。通过建立线上数字资源库或利用平台,使公众和编研人员能够访问和利用这些数字化的声像档案。八是法律和伦理考量。在数字化抢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版权、隐私权和保密等法律和伦理问题,确保所有活动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相关技术应用
在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一是高分辨率扫描与采集技术。对于视频档案,使用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可以捕获更多的细节;对于音频档案,采用高采样率和高量化位数的音频接口和采集卡进行采集能够确保音质的清晰度和真实性。二是无损压缩技术。可以在不损失原始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文件大小,便于存储和传输。三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提高音频和视频信号的质量,包括降噪、去杂音、增强清晰度、色彩校正等功能。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修复视频中的损坏部分或去除音频中的噪声。五是元数据管理与著录。利用复杂的元数据管理系统记录和追踪数字化档案信息,确保档案的可追溯性和可检索性。六是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使用RAID技术、网络附加存储等存储解决方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云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系统提高数据的冗余性和可访问性。七是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数字化后的声像档案进行管理,包括档案管理、访问控制、数据统计等功能。八是防篡改技术。利用数据防篡改技术确保声像档案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为声像档案提供一个安全且透明的验证和追踪机制。
主要成效与思考
1.声像档案常态化接收方面
赣州市档案馆主动与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沟通协调,并争取赣州市档案局支持,建立了市级重要政务和重大活动声像档案沟通协调及长效工作机制。按照“统筹协作、分工负责”原则,两家单位共同做好市级重大活动和重要政务活动声像档案整理归档移交工作,现已完成2015——2023年度市级重要政务及重大活动照片1357张和音视频1987件接收进馆。此外,还向所有立档单位发送了《关于加强声像电子档案管理的建议函》,并通过印发年度接收计划、召开馆室协作组会议、主动上门服务指导等方式推动立档单位增强声像档案收集意识,提高整理标准。
2.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方面
2022年,赣州市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级重要政务和重大活动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工作,对1984—2014年赣州广播电视台建台以来形成保存的2716卷《赣州新闻联播》磁带进行抢救性修复和数字化加工,形成新闻和综合两类节目数字化副本总计时长3023小时。
3.声像档案开发利用方面
声像档案是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赣州市档案馆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数字化后的声像档案服务公众和研究。一是开发声像档案管理系统。为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馆藏声像电子档案资源,赣州市档案馆结合业务实际需求,与赣州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于2022年5月成功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已挂接照片15185张、40.18GB;音视频2631小时、12.92TB。系统具有标签设置、档案管理、数据采集、统计、下载、检索和播放等功能,能够对声像档案进行统一标准的编目、审核、修改等管理操作,支持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和标签设置,实现了对声像电子档案的系统化、有序化、条理化管理,方便用户更加快速地调取所需声像档案。系统还可以按年度、门类、时间、容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符合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年度统计报表指标,工作人员可以非常便捷地完成声像档案数据统计。二是建立易于访问的在线平台。利用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为公众和研究人员提供远程访问数字化声像档案的途径;设计用户友好界面和高效的搜索引擎,简化检索和浏览档案内容的流程;为馆内工作人员或查档用户提供高级搜索工具和分析功能,帮助其深入挖掘和分析档案资料。三是开放声像档案数据。鼓励开发者和研究者利用声像档案数据开发新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利用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互动体验,让公众能够以新颖的方式“走入”历史事件和文化场景;支持数据共享和协作研究,推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四是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在提供服务的同时,确保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和隐私保护规定,对敏感内容进行审查和适当的限制。明确声像档案使用条款和条件,保护声像档案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结语
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工作需要结合档案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支持。通过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抢救和保护珍贵声像档案资源。尽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更新迅速等。赣州市档案馆将继续做好数码照片、音视频等电子文件的采集、基本信息录入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档案定期移交、接收、归档等制度,做到声像档案应归尽归、应收尽收,确保声像档案得到有效的保管和利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