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对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03-11 08:13:49被阅览数:10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李世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四个好”“两个服务”的重要指示要求,是新时代新征程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南针”“金钥匙”。档案工作要紧紧跟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步伐,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档案部门必须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领悟“三个走向”重要论述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求解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领悟时代内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六个坚持”的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档案部门在谋划和推进工作时,必须深刻领会“六个坚持”原则,深入学习领悟“三个走向”丰富的时代内涵,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工作理念,准确把握档案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1.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依法治理

  坚持党的领导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决定》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依法治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坚持党的领导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条例明确“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档案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走向依法治理必须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确保档案事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向开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协同共建共享,推进档案工作走向开放。《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向开放,是档案工作发挥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向开放必须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加强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拓展档案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适应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在档案服务中的获得感、满意感。

  3.坚持以高质量发展走向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决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走向现代化,深刻阐明了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全面性、系统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档案事业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现代化,涵盖档案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方法和能力本领的现代化。走向现代化必须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坚持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加快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提升档案治理效能,强化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以业务建设全面现代化、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

  把握实践要求

  《决定》提出“三个更加注重”,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档案部门在“三个走向”新的实践中必须结合“三个更加注重”要求,更加注重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强化贯彻落实各项举措上下功夫、出成效,推进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更完善、开放更深入、现代化更全面,切实体现档案工作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1.系统规范,推进档案依法治理更完善

  强化档案法治思维。进一步健全党领导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把法治融入档案现代化的每个环节和进程,注重一体推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聚焦聚力档案重点工作,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完善档案法规标准。及时做好档案法规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工作,提高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调研,将经实践检验的成熟做法提炼上升为整体性制度规范,加大对不同业务领域的档案标准供给。保障档案法治实施。落实档案资源应收尽收、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推动形成依法、科学、高效的档案协商机制,提升协同共治效能;健全档案法治监督体系,加大档案法治宣传力度,提高领导干部档案法治素养,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

  2.优质高效,推进档案开放更深入

  加快推进向社会开放档案。国家档案馆依法依规、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档案,深化开放审核协同机制,以数字技术赋能档案开放工作,解决难点堵点;持续优化利用服务,完善档案查询“一网通办”的全国档案信息共享利用体系建设。推动档案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大档案编辑研究、开发利用力度,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作用,促进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让档案走近群众、走进基层。构建档案开放协同工作格局。站在全局高度谋划工作,主动与其他行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多方位的跨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积极开展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3.重点突破,推进档案现代化更全面

  实现工作理念的现代化。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战略思维、法治意识、系统观念以及标准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思维等。实现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开展常态化业务实战培训和技能竞赛,培养“工匠型”“专家型”档案专业人才,重点培育专业能力、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实现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深化提升“互联网+档案”模式,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适应新技术、新趋势的发展变化,推动档案管理迭代升级,更好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发展规划,逐步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探索实施路径

  《决定》提出“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档案部门必须聚焦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找准服务“七个聚焦”的切入点、着力点,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协同配合,探索创新“三个走向”实施路径,努力确保“三个走向”落地见效、行稳致远,全面推动档案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档案业务建设评价,进一步提升档案依法治理效能。档案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协商和合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业务建设存在问题和不足,结合实际制定改进措施,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强化档案“四个体系”建设。

  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档案部门应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经济社会民生重点热点问题,加强系统谋划,总结经验,拓宽思路,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真正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力,助推文化自信自强。

  聚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档案开放利用水平。档案部门应贯彻落实《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持续完善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不断优化业务指导服务,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统筹联动协作共赢,进一步构建档案合作开放格局。档案部门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沟通联系,健全档案工作协作机制,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拓展利用服务渠道,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宣传教育、项目合作、业务衔接等工作。

  聚焦示范引领数字赋能,进一步加快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档案部门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信息化驱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分级分类抓好档案馆和机关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推进档案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

  聚焦科技创新人才保障,进一步积蓄档案事业发展动能。档案部门应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导向,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不断优化档案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加大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培养、使用和宣传力度,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

  档案工作者必须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更加注重系统规范,更加注重重点突破,更加注重守正创新,更加注重发展质效,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努力以档案事业现代化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