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7 17:43:30被阅览数:15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山东省聊城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馆馆长 李保忠
去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档案馆聚焦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坚持守正创新,树立宣传“一盘棋”意识,构建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声势互动、总体推进的大宣传格局,不断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档案文化吸引力、感染力显著提高,档案工作引导力、影响力全面增强。
坚持凝心铸魂,档案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开设专栏、举办专题培训、开展学习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向深入。
二是丰富文化生活。将档案专业“一报一刊”作为全馆工作人员的案头书,组织开展深入研读,发挥档案独特优势,当好“记录者”、盘活“记忆库”、打造“宣传窗”。常态化开展“科长(主任)大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交流会、“聊档先锋·展厅我来讲”主题活动、红色经典诵读宣讲等特色文化活动,立足资源优势,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主动担当作为,宣传服务大局更加有力
一是聚力资政展作为。编印《档案资政参考》4期,撰写理论文章30余篇。编辑《聊城美丽乡村》《聊城档案中的黄河》《聊城历史上的今天》《聊城红色档案图鉴》等,4项编研成果获评省级优秀档案编研成果。
二是聚力特色开新篇。承办“全省档案服务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带建设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展现聊城运河文化特色。拍摄12集文献纪录片《“档”不住的记忆——聊城档案故事》。
壮大主流舆论,宣传载体媒介更加多元
一是搭建宣传平台。将聊城档案信息网、“聊城档案”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展示珍贵档案、普及档案知识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档案信息。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为基,打造“1条主线(存史资政育人)+6个主题(文明之城、大美之城、档载千秋、信仰之光、清风正气、两河明珠)”的宣传文化长廊,凝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强化档案数字平台建设,打造宣传“新基建”。依托“在鲁查档”平台,联合8个县(市、区)档案局、馆在全市设立575个档案查询点,覆盖72个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和136个镇(街道)、367个村(社区),构建起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利用体系。
二是丰富宣传载体。举办“传承·展望”“童心向‘档’”“红领巾遇见档案红”等系列主题研学活动,组织开展党外干部培训班现场教学,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三是推动横纵贯通。横向牵头冀鲁豫革命老区9个城市档案馆召开战略合作联席会议,组织大运河(山东段)沿线5市档案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聊城大学、市委党校、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院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市县联动、部门联合、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宣传合力。
拓宽宣传渠道,主题宣传活动更加精彩
一是创新开展特色活动。高标准、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好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如“档案馆开放日”现场直播、“档案馆里有宝藏”寻宝活动、微信小程序答题抽奖、“童心画黄河”主题研学、档案急救公益讲座、新闻发布会等,山东新闻联播、齐鲁晚报、聊城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国际档案日活动详情。
二是打造多元宣传矩阵。去年以来,在《中国档案报》、《山东档案》、山东档案信息网、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各级媒体平台发布宣传报道30余篇。聊城档案信息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多头并进,发表文章430余篇,连续多年被评为“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宣传走近群众。开发“黄河图书灯”“馆藏精品档案书签”等富有两河明珠城市特色的文创宣传产品,通过设置宣讲站点、发放宣传手册、赠送文创产品等方式,让档案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拍摄《聊城档案:千年古城的文明见证》《黄河记忆:档案里的历史长河》《在鲁查档——让查档服务更便捷》等系列宣传视频及法治动漫宣传片《档档进馆记》,向全社会普及档案知识及档案法律知识。积极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升档案工作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整理活化,资源开发利用更加深入
一是让资源“多”起来。2024年,接收各种门类档案20.5万卷(件),进馆数量为2023年的2倍、2022年的20倍。馆藏档案整体数字化率达95%以上,建有革命历史红色档案、“黄河故事”聊城篇章、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声像档案4个专题数据库,各类档案数据总量突破25TB,馆藏民生档案9000卷10.8万余件,为深度挖掘宣传素材、开拓宣传路径提供宝贵资源。
二是让资源“活”起来。以聊城历史为源,以馆藏档案为径,打造“聊城档案文献展”,通过飞屏聚集展示、互动屏展示、VR虚拟体验等,使得历史感与趣味性相得益彰。打造“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从档案视角回首黄河过往,展示聊城人民与母亲河相依相连的历史画卷。两个展厅于2023年初开展,2023年6月被确定为聊城市直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基地。2024年,与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五四图文展”,与市委党史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共山东百年历史图片展”。累计接待参观400余场次1.1万余人次。
三是让宣传“火”起来。及时宣传民生档案利用路径,有效回应群众档案利用关切,打造“聊档先锋”党建品牌,开辟“聊档动态”“聊档服务”“聊档故事”专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常态化举办公文写作、录音录播、档案仿真复制、档案开放审核、档案整理、档案修复保护等业务培训,既培养兰台工匠,又打造宣传队伍。举办“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讲红色故事 述初心担当”“学习英烈事迹汲取奋进力量”等主题宣讲,开展宣传宣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通过档案重温党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一是建强宣传工作机制。建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科推动落实的全链条全要素“大宣传”工作机制,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总结,长期有规划、短期有目标,实现宣传工作时时抓、常常管。
二是完善宣传工作制度。推进宣传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施细则》,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发布审批“三审三校”制度,对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加强管理和隐患排查,强化内容审核把关,确保宣传阵地不出政治性、思想性、方向性问题。
三是把握宣传工作方向。注重从档案视角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展示档案工作者新风采、新作为。建立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宣传思维,丰富拓展宣传工作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倾力讲好聊城档案故事,不断让档案走出“专业圈”,走进“大众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27日 总第4255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