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7 08:53:23被阅览数:13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娄秋月 彭飞
捷克国家档案馆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历史档案馆。其建设历程起源于中世纪,经过多次整合和演变,在2005年正式更名为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精心保护和系统整理,捷克国家档案馆为学者和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捷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独特窗口。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捷克档案工作研究甚少。国内成果多集中在捷克国际档案会议纪实、捷克档案馆资料摘译,且年代久远,均源自20世纪80年代。国外成果涉及捷克图书档案保管的历史和现状、国家档案馆数字转型等。已有研究主要聚焦捷克档案工作的局部特点,对其国家档案馆的整体工作特点缺乏全面的整体视角分析,更不足以进行总结和提炼启示。为此,笔者基于文献研究、新闻案例和实地调研,评析捷克国家档案馆的建设特点,以期为我国档案馆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捷克国家档案馆特色
捷克国家档案馆位于首都布拉格,下设4个研究室,每周开放4天,另在全国各省(地区)设立了8个分馆。捷克国家档案馆设有馆长1名,审计员1名,主任1名,分管部门具体事务。该馆共设10个部门,第一至八部门负责保管档案全宗和汇集,第九部门负责档案的保护和复制工作,第十部门负责档案馆的经济事务。除以上中央级档案馆外,还有州级、市级和县级档案馆。
1.历史之镜:以档案资源守护民族记忆
档案是构建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代替的要素。捷克国家档案馆高度重视捷克与欧洲以及捷克内部少数族群的历史记录,体现了档案馆对国家历史记忆的珍视和完整性的坚守。
(1)积极支持少数族群建档
2024年6月,捷克国家档案馆组织召开的会议展示了1945—2022年居住在沃伦的捷克人回到捷克定居、适应和融合的有关研究成果。该会议立足展出档案,从沃伦捷克人迁移的不同阶段进行探讨,并关注了有关移民外交政策以及回归捷克人融入社会的有关法律问题。会议回顾了与此相关的档案来源,以及在雕塑、纪录片和文学作品中沃伦捷克人回到捷克的有关经历及其生活。此举不仅有利于保存和传播历史记忆,促进民族团结和认同,更有助于支持少数族群政策制定和社会服务。
(2)主动置身于欧洲大背景下
捷克国家档案馆专注于捷克本土的同时,还将本国置于整个欧洲背景下,通过展示捷克与欧洲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互动,提升捷克国家档案馆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2022年捷克共和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捷克国家档案馆开办中欧的捷克土地档案展,是促进捷克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展览重点展示了捷克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珍贵图纸,这些档案不仅反映了捷克历史的各个方面,还展示了制图技术的发展。展览共有两个主题,其一探讨了捷克与欧洲的联系及差异,通过展示边界、森林、矿产财富、河流和水利工程、交通、建筑和城市化等方面,揭示了捷克与欧洲邻国的互动关系。其二展示了捷克对欧洲文化和教育的贡献。如捷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查理四世和扬·阿莫斯·夸美纽斯,国家种马场和水疗行业的成就,以及“巴洛克哥特式”独特建筑风格等,突出了捷克在科学、文化、建筑等方面的重要成就。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捷克在欧洲文化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其对欧洲发展的深远影响。
2.推陈出新:以数字创新引导档案馆转型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档案管理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各国档案馆积极响应这一变革浪潮,致力于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捷克国家档案馆作为东欧的代表,在数字化工作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主动性,率先立法保障电子存储项目开展,这表明其在数字时代变革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捷克国家档案馆的数字化工作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区域合作共创,有效借用区域合作资源。这种灵活有效的协同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字化工作效率,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数字档案的共同发展。
(1)政府引领国际合作
在20世纪90年代,捷克共和国的大型中央图书馆率先推进数字化项目,首要关注珍贵、稀有和濒临灭绝的手稿。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显著提高,在欧盟提倡“人人享有信息社会”的情况下,捷克开展“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VISK)”计划,旨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创新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为了推动数字访问和保护捷克共和国文献中的文化遗产,捷克国家档案馆启动了“波西米亚世界纪念系列(MMSB)”计划。早在1995年,该计划就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计划。2004年,MMSB推出了手稿馆,作为一个历史文献数字化的图书馆,免费提供捷克语和英语两种版本的历史文献。该图书馆囊括了43个捷克机构,并有40多个外国机构参与其中,自2007年以来,它成为欧盟创新中心(ENRICH)项目的一部分,覆盖了欧洲国家图书馆所存近85%的数字化历史文献。
目前,捷克拥有一个国家数字档案馆和国家档案门户网站。各省(地区)和其他档案馆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存储,并可通过各自的网络应用程序和门户访问数字化档案资源。2016年,捷克国家档案馆建立了一个电子档案平台,汇集来自各地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员,旨在通过多方合作解决数字归档的实际问题,与大学、科学院研究机构和其他存储机构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2)区域合作共享数字资源
分布在捷克各省(地区)的8个地方档案馆主要收藏具有当地特色的档案。地方档案馆有布尔诺摩拉维亚省档案馆、利托梅日采地区档案馆、奥帕瓦(奥洛穆茨)省档案馆、皮尔森地区档案馆、布拉格市档案馆、布拉格地区档案馆、特热邦地区档案馆、扎姆斯克地区档案馆。这些档案馆分别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档案资料,包括地方历史、行政文书、人口统计、地籍等方面的文件,其在保护、管理和提供档案利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术研究和公众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为保证国家档案资源的一体化检索和利用,捷克国家档案馆在其官网为研究人员提供地方档案馆馆藏资源,确保研究人员能够在线快捷地查询和获取档案资源。整体而言,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区域合作有效推动数字资源的一体化检索与利用。
(3)立法助力档案数字化建设
根据2004年的第11号政府法令,捷克国家档案馆开展了以数字形式利用和长期存储档案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不仅反映了国家档案馆电子档案处理工作的需求,还体现了档案、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国家性战略需求,旨在建立自动化、安全且可用的系统,用于管理捷克的数字遗产。与上述法令有关,2005年年初,捷克国家档案馆第五部门新增一个研究室,其任务为建立网络平台,并围绕电子数据长期存储进行研发。此外,国家档案馆第七部门制定了国家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规章,并与其他部门合作确保其实施。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档案馆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面临新的挑战。2021年,捷克国家档案馆和布拉格地区档案馆主办了一场名为“档案中的个人数据:信息时代的隐私和开放性”的会议,探讨了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的与监管相互冲突的公民权利问题。因此,档案实践和立法改革需要考虑保护档案中的个人数据和个人权利。整体而言,捷克国家档案馆在积极适应数字时代的同时,注重平衡社会利益和个人隐私权。
3.服务导向:针对群众需求开展多元服务
了解并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是档案馆的重要任务。多元化利用使得档案资源能够适应不同领域和层次的需求。研究者可以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将档案资源用于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创新和学术发展。面向大众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有助于将档案的信息传递给更大范围的受众,展览、教育活动等形式的利用使得这些文化遗产更具活力,吸引年轻一代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在数字化时代,捷克国家档案馆深谙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便捷的服务手段,彰显了其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卓越贡献。
(1)服务导向重视群众需求
作为一家专业的档案图书馆,捷克国家档案馆拥有来自档案学、历史学、辅助历史科学、行政与法律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46.2万卷书籍,每年订阅400种国内外期刊。公众可以直接使用存放在档案馆中的公开资料。根据规定,公众只需出示身份证并填表即可在档案研究室内现场查阅馆藏档案文件,如遇到困难可翻阅馆内提供的《档案指南》或咨询工作人员。此外,档案馆还为需要的公众有偿提供档案副本。如果查档人不方便前往档案馆,可以以书面形式申请查阅或复制档案文件,档案馆将根据申请人需求进行检索,提供摘要或副本等。
(2)多方合作开展档案活动
捷克国家档案馆立足馆藏资源不定期举办档案主题展览,主题包罗万象,最近的茶文化主题展览、女性形象主题展览受到公众的欢迎。自2001年以来,捷克国家档案馆多在布拉格霍多韦茨的档案馆展览厅举办展览。此外,还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展览。如与爱特纳马吉卡(Alterna Magica)摄影协会合作策划了一场摄影展览,旨在让公众熟悉摄影技术历史。
(3)私人定制创新档案管理形式
捷克国家档案馆不仅收集国家档案,还提供私人档案服务。第六部门管理非国家来源的档案,特别是个人和家庭档案,以及由政党、国际组织、协会、工会、专业机构等产生的档案。第六部门与指定的私人机构合作,向其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并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行档案复制。该部门还与国外组织合作,在组织发起人和档案所有者的要求下,帮助他们在国家档案遗产范围内注册,并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暂时或永久性地管理档案。
另外,捷克国家档案馆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展览等平台和形式,增强与公众的互动和连接,扩大档案传播和利用范围,提高档案资源的曝光度和社会影响力。
启示
作为捷克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捷克国家档案馆为助力全国实现数字转型、促进国家档案事业发展以及维护国家记忆完整性作出贡献,该馆在开展数字化建设、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以及多元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参考。
1.深化历史关注与国际化交流
捷克国家档案馆不仅关注主流历史,还积极支持和记录少数族群的历史,并将捷克历史放置于欧洲整体背景下展示,通过展览和研究活动强调捷克与欧洲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互动。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其精心策划的展览和积极的档案保护工作,展示了其在保护民族记忆和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可以通过加强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增强各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如合作出版跨民族历史研究成果,强化多民族社会的共同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在档案文化交流上可以借鉴这种国际化的视角,将自身放入亚洲甚至全球历史视野中,推动自身历史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展示,加深世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国际影响力。
2.区域合作与数字资源共享
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区域合作,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享和一体化检索。档案馆在数字化工作中,尤其是在面对大量档案资源时,可以通过区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建立数字化档案平台,整合各地档案馆的资源,不仅有助于统一检索和利用档案信息,还能够推动数字档案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档案馆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形成更具整体性和合作性的档案网络。我国应在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各地档案资源的互通性,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档案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鼓励各级档案馆共享数字档案。
3.多元服务与社交媒体互动
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展览、宣教等方式向公众开放档案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并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直接进行互动和沟通。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曝光度,还能够增强档案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我国档案馆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档案资源的可访问性,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广档案馆的数字资源,进一步畅通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档案馆还可以面向学校和社区组织在线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年轻一代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培养对档案资源、档案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沈丽华.一九八三年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档案会议纪实[J].档案学通讯,1984(5).
[2]沈丽华.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国家档案馆简介[J].档案学通讯,1985(3).
[3]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
[4]Nrodn archiv.Konference“Integrace volyskchech do eskoslovensk/eskspolenosti v letech 1945-2022”[EB/OL].[2024-7-10].https://www.denarchivu.cz/2024/05/05/narodni-archiv/.
[5] Nrodn archiv.esk zem uproste d Evropy[[EB/OL].[2024-7-10].https://vystava22.nacr.cz/o-vystave.
[6] Paulus Filip Paulus,rka Steinov.esk zem uprosted Evropy[M].Praha:Nrodn archiv,2022.
[7] Michal Severa.Pozvnka:N aaj do archivu,17.11.v Archivu bezpenostnch sloek[EB/OL].[2024-2-19].https://cesarch.cz/aktuality/pozvanka-na-caj-do-archivu-17-11-v-archivu-bezpecnostnich-slozek/.
[8] Michal Severa.eny v archvnych prameoch-XXVII. archvne dni v Slovenskej re publ [EB/OL].[2024-2-19].https://cesarch.cz/aktuality/zeny-v-archivnych-pramenoch-xxvii-archivne-dni-v-slovenskej-republike/.
[9] Michal Severa. Fotografick od kaz.Alterna Magica-alternativn fotograficktechniky. 20.4-31.5.2023 v Nrodnm archive[EB/OL].[2024-2-19].https://cesarch.cz/aktuality/fotograficky-odkaz-alterna-magica-alternativni-fotograficke-techniky-20-4-31-5-2023-v-narodnim-archivu/.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