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下储气库项目档案管理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27 08:49:32被阅览数:16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黄琥   王亚利

  地下储气库被誉为天然气“地下银行”,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国家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基础性设施。“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已陆续建成白9块、卫11、文13西、文24等多个储气库,不仅担负起区域调峰保供重任,还为京津冀、雄安新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是华北地区“国家级地下储气库调峰中心”。

  中原油田分公司档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档案管理中心”)是具有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服务单位,负责企业各门类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近年来,档案管理中心潜心研究中原地带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储气库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全程管控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档案工作高质量推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特点与难点

  1.来源复杂,收集难度大

  根据储气库项目建设规模,一个项目建设周期短则10个月,长则二三年,不但涵盖地面工程施工,还包括地下部分施工,单位工程多达几十个,各类参建单位40余家,主要管理人员、文控人员和专兼职档案人员多达300余人。随着储气库项目的陆续投产及一座座新储气库的开工建设,各类专项方案、行政许可、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竣工资料等源源不断形成,涉及单位多、形成数量多,档案人员要将每一份有价值的文件都收集进馆,其筛选、鉴定工作量艰巨繁杂。

  2.专业较多,管理难度大

  “十四五”以来,中原油田分公司每年都有储气库项目投产,仅2023年,就有卫11、文13西、白9块3座储气库投产。储气库项目建设是专业性极强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钻井、录井、测井、线路、站场、防腐等多项领域,各个专业、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项目文件,要想管理得井井有条、规范有序,档案人员不仅要懂档案专业,还要懂相关工艺流程,对档案人员的知识储备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3.载体多样,整理难度大

  储气库项目产生的文件来源广泛,形成文字、图表、影像、实物等多类型档案,与其他项目档案相比,具有载体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例如,重要活动、原始地形地貌、隐蔽工程等均需形成照片和音视频文件;地下工程施工中会形成标准图、成果图、分析图、综合图等大量图纸。档案人员在整理过程中,需钻研探索勘探开发档案与基建项目档案的一体化整理方法,在组卷方式上需要创新。

  主要做法

  1.统筹管理,明确责任分工

  针对储气库项目“项目管理部+建设单位”矩阵式架构特点,档案管理中心制定了“档案专班+专家组+工作组”的管理运行模式,形成责任清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中原油田分公司层面成立档案工作专班,由档案管理中心经理、油田档案专家和外部市场办公室主任组成,统筹项目的整体运行管理,同时选派3名档案工程师成立专家组,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项目组层面,由档案部门、建设单位职能部门及各参建单位选派技术骨干,成立由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职能部门兼职档案人员、参建单位文控组成的档案工作组,抓好项目档案日常管理工作。截至2024年4月底,先后有228人参与储气库项目档案工作,实现业务层面全覆盖。

  2.制度先行,明确标准依据

  为推动储气库项目档案工作高质量开展,从2021年开始,档案管理中心就组织开展相关制度建设研究。通过对储气库项目和其他行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调查,与部分勘探开发、地面工程、施工监理等专业工程师研讨,并经基建设备部、财务资产部等部门联合会审,编制完成《关于加强中原油田分公司储气库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原则遵循、归档范围、归档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档案管理中心先后印发《中原油田分公司储气库项目档案档号编制方案》《中原油田分公司储气库项目地面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编制规定》《中原油田分公司储气库项目地下工程施工作业文件编制规定》等,为推动储气库项目档案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指引和依据。

  3.抓住重点,确保整理规范

  根据《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DA/T28—2018)规定,建设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负总责,参建单位负责所承担工程的文件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档案管理中心逐年印发项目档案工作实施计划,对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的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并将建设单位各部门文件材料归档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各参建单位组卷情况由基建设备部纳入承包商考核。同时,督促建设单位针对各储气库项目特点,制定项目档案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档案业务检查、档案预验收,及时解决各单位项目档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推动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开展。

  4.全程管控,提高归档效能

  推行“管工程必须管档案”的理念,将文件材料归档嵌入工程关键节点,使项目档案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工程开工前,由档案管理中心针对各方责任主体实行档案管理交底制度,使参建单位工作人员增强档案意识。开工阶段,由档案管理中心组织开展项目档案工作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档案业务技能。施工阶段,由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对各参建单位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项目文件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生产准备与试运行阶段,由建设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基建设备部、质监站组织联合检查,通报项目档案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限时整改要求。

  工作成效

  1.全员档案意识增强

  参建各方逐步树立起“创优质工程,建精品档案”的思想意识,对项目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所有参建单位全部成立项目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分管领导统筹、职能部门组织、档案部门指导、相关下属单位配合参与的组织机制,形成档案业务横向到边、职责落实纵向到底的档案管理网络。特别是建设单位注重加强源头控制,在合同里明确各单位的文件管理责任,包括文件形成的质量要求、归档时间、归档套数、整理标准及违约责任等,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在工程质量验收期间,同步检查档案形成质量,通报各单位档案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各阶段文件可管可控。

  2.联动机制促进高效归档

  档案管理中心以“共同发力,合作共赢”为原则,建立“四个联合”的联动机制,基本实现储气库项目当年投产、当年档案验收的目标。一是联合工程主管部门基建设备部,在工程例会上及时汇总各单位在储气库项目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项目档案准确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二是联合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巡查工程实体质量的同时,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督促参建各方按照时间节点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三是联合项目建设单位,在参建单位中选树档案工作典型,对其承揽的单位工程进行档案标准化组卷,并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其他单位交流学习,推进项目档案组卷工作。四是联合信息部门,通过将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档案线上快速归档。如对立项文件、合同协议文件、征地移民文件实行即时审核、即时归档,对施工、监理文件实行阶段审核、集中归档,对设备文件实行随机资料开箱审核、成批次归档,保证每道工序同步形成施工记录,确保项目档案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3.信息共享助力科技创新

  依托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石化数字档案馆系统建立共享模式,相关授权人员可在该平台快速查阅项目档案资料,为办理行政许可、专项验收与竣工审计提高了效能。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合同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快速归档,为项目管理提供现场第一手资料,提高了科研信息服务能力。

  4.为企业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储气库项目档案记录了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通过查阅档案,用户可以了解项目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和实施细节,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被档案管理中心精心留存和保管,并通过专题展览、论坛讲座、制作微视频、编研成果等形式,多角度反映建设者风采,多形式展示石油企业文化,多层次呈现企业的责任担当,为中原油田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档案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档案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