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严控质量、优化流程——荆州市档案馆多措并举 高质量完成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发布时间:2025-02-25 17:52:08被阅览数:125 次信息来源:​荆州市档案馆 作者:孙玉林

  随着荆州市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恰逢大量单位完成机构改革,市档案馆面临巨量档案移交进馆难题。为尽快接收档案进馆,荆州市档案馆通过合理统筹安排、提升档案质量、优化接收流程,极大提高了档案接收工作效率,2023年、2024年累计接收93批次22万卷件档案进馆,档案接收数量创历史新高。

  一、开展需求分析,精排接收计划

  每年年底,荆州市档案馆对下一年度有档案移交需求的单位进行数据摸底,督促到期档案进馆单位开展档案整理、移交进馆工作。收集拟进馆档案批次、类型和数量等数据,做好库房排架预留,再结合本馆消杀设备负荷情况,对移交单位的顺序进行合理规划。年初组织有档案移交计划的单位召开专题工作会,公布接收计划、统一工作要求,明确档案整理标准,确保每年10月底前,完成全年档案接收计划;在11-12月,若有临时申请移交进馆的档案,集中接收进馆。

  二、坚持以质保量,做到量随质升

  荆州市档案馆坚持以质保量的工作理念,确保进馆档案整理质量。荆州市档案馆提前2~4周前往各立档单位,对拟进馆档案的收集范围、前处理、著录、扫描、装盒等各方面进行检查,填写进馆档案质量检查表,要求立档单位按规范进行整改。同时,荆州市档案馆充分利用数字档案馆系统“四性检测”功能,在档案进馆前,预先对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检测,便于各进馆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档案实体进馆后整改面临的出库、入库繁琐流程。通过保障进馆档案整理质量,极大减少了时间、人力、场地等资源浪费,极大提升了档案接收工作效率。

  三、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接收流程

  荆州市档案馆根据各单位进馆档案体量大小,对设备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荆州市档案馆按照“接收—除尘—消毒—清点(检查)—入库”的流程,滚动开展档案接收工作,除尘、消毒设备满负荷运转,对每批进馆档案进行3小时以上除尘除湿、72小时以上真空充氮消毒杀菌处理,为后续档案安全保管打下坚实基础。在人力资源分配上,通过安排专人负责接收、除尘、消毒、入库,全员参与档案清点、检查的方式,提升各环节工作效率,平均每周接收两批次档案移交进馆。

  荆州市档案馆将继续坚持以档案高质量进馆为基础,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作用,为荆州市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湖北省建成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