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5 17:45:59被阅览数:109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田安利
1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过赶年”活动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三房坪社区拉开帷幕,以独特的形式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和谐共生。自2023年起,驻社区帮扶单位五峰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已经帮助社区策划两届“三房坪·幸福里”的“过赶年”活动,不仅让传统年味在土家山寨越发浓郁,更是打造了文化赋能社区发展的生动样本。
小河街蜕变幸福里
2015年,五峰县城由五峰镇整体搬迁至渔洋关镇,作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的三房坪社区,融合了城区与乡村的双重特色。而小河街恰好坐落于县城边际,属于城乡交汇地段,两侧民居鳞次栉比,保留着往昔村落的质朴风情。
为切实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谋福祉,2023年,县档案馆决定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个文化振兴示范点、全域旅游打卡点。经过一系列考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小河街。馆长郭春雁介绍,“过去,包括小河街在内的三房坪社区大部分区域叫幸福大队。‘幸福’这个地名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是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里’即身在其中,又有故里、里弄的含义,与小河街的新定位相吻合,因此我们就给它命名为‘三房坪·幸福里’。”
如何有效推进幸福里的文化振兴工作?县档案馆采取了3项举措:弘扬传统优良家风,建设幸福议事厅,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街道周边环境。
县档案馆精心策划,动员干部职工广泛搜集家风家训的典范之作,馆长带队深入幸福里,挨家挨户走访68户居民,耐心细致协助他们挑选并确定各自独特的家风家训,并定制了一批古色古香的展示牌,悬挂在每户人家门前。
如果说家风家训辉映的是一个个温馨的“小家”,那么,幸福议事厅便旨在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家”。2024年,县档案馆帮助社区打造幸福议事厅。议事厅坐落于幸福里民居内,内部陈设着充满土家风情的八仙桌与木椅。墙边的博古架上,各类老物件和史志书籍错落有致,墙上的展牌标记着公开透明的议事规则。从环境美化到文化活动,从邻里纠纷到公益项目,无一不在议事范围内。此举推动形成了制度化的决策流程,践行了“大家事,大家议”的原则,让每位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共治村务、共享幸福。
在参与幸福里环境改造时,县档案馆巧妙融入文化元素,在入口处精心设计了门头。沿街漫步,靠外的墙面上和街道旁装饰着富有创意的墙画、标语、灯牌。紧邻幸福里的,是2024年改造的十二生肖广场。县档案馆深入挖掘十二生肖地名文化,为广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创意与文化底蕴。完成改造后的广场蜕变为周边居民竞相前往的口袋公园,去年11月,被评为全省“最美口袋公园”。
“过赶年”找回传统年味儿
“过赶年”是土家传统民俗,起源于明朝土家先民年前出征抗倭的历史。打造幸福里的同时,一场充满温情与活力的新时代“过赶年”活动也悄然酝酿。
县档案馆创新提议、制定方案,联合渔洋关镇、三房坪社区于2024年1月精心策划举办了首届“过赶年”活动,吸引上万人前来打卡。
有了第一届的成功经验,2024年10月起,县档案馆启动第二届活动策划工作。经过与社区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确定了活动开展总体意向,随后迅速行动,向全馆干部职工征集并汇总活动建议50余条,由馆长牵头主抓方案初稿制定工作,并就具体细节与社区逐条交换意见。至12月下旬,方案基本定型,同时成立了综合协调、会务服务、新闻宣传、节目编导、志愿服务等9个工作组,明确了16名干部职工及25名社区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12月底至今年1月中旬,县档案馆实地指导幸福里场景打造,深入居民家中收集反馈意见20余次,自主拍摄并线上推出微视频,对接部分商家进驻,走访非遗传承人及民间收藏家征集民俗文化展品等,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
1月17日至19日,第二届“过赶年”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童年回忆区的滚铁环、抓子等游戏,让成年人重拾童趣。扯麻糖、打糍粑、磨合渣等传统劳作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歇茶厅外,采花毛尖演绎着茶艺之道,宜红工夫茶被众人品鉴。非遗竹编大师与民间收藏家展出的竹编、老物件、古董,精心布置成“幸福有你”风情展区。鼓舞、山歌、打溜子、魔术等30多个节目在露天舞台轮番上演。舞狮子、划采莲船等传统民俗表演穿街走巷。南曲社团的非遗曲艺,以其独特的韵味,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夜幕低垂,百家盛宴启幕,“抬格子”等土家美食香气扑鼻。年味弥漫在幸福里的每一寸空间。
此次办会积极践行共享理念,大大降低了活动成本。低成本不仅撬动了活动的高质效,还带来了摊贩的高收益。活动通过积极招揽与特邀的方式,广泛动员居民与镇上商贩、商家进驻49个摊位,并统一提供印有幸福里logo的购物袋、包装盒。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扯麻糖摊主的营收高达1.8万元,生态牛肉摊主生意好到“一天就能卖出一头牛”,其他商家也纷纷表示收入高于平时。
小单位伸展大臂膀
从组织座谈会集思广益,到提供文化创意与历史文献资料,再到环境的精心设计与氛围营造,县档案部门全程策划参与,巧妙布局。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居民深切体会到文化赋能的魅力,对档案部门有了全新的认识与评价。
除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县档案馆还充分发挥“过赶年”活动的平台作用,主动联系多个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演绎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市生态环境局五峰分局牵头组织的小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幸福里解决了厕污问题,周边配套的完善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休闲空间,居民幸福感大大提高。统战部的“寻美五峰”活动也走进幸福里,住建局借助“过赶年”的平台宣传“双集中”购房政策,司法局、法院在此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图书馆推出了读书趣味打卡活动,科协将科技大篷车开进社区。通过这一平台,各部门的力量汇聚一处,产生了“1+1>2”的效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10多家媒体纷纷进行宣传报道,宜昌市史志研究中心还安排方志科拍摄非遗民俗专题视频在“史志宜昌”视频号播出。
如今,“过赶年”活动已然成为幸福里的亮丽名片,为社区工作注入强劲动力。社区书记李天红对此深有感触,“‘幸福里’IP打造和‘过赶年’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档案部门及各单位的共同努力,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过赶年’不仅是社区的文化标志,更建立了社区新的工作标准,即保持工作‘赶早’的态度,展现发展‘赶快’的态势,锚定跨越‘赶超’的目标,永葆清醒‘赶考’的坚定,带动社区居民画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24日 总第4254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