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后生”到“优秀生”——看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档案工作的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5-02-20 17:21:10被阅览数:14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宋萍萍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22年6月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重点打造“能源产业”“数字/科技”“民生健康”“产业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资本投资公司。截至2023年,集团连续20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连续6个任期获评业绩优秀企业。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7月,集团在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中央企业档案工作监督检查中获评“优秀”等次。然而,十几年前,集团档案工作却未能跟上企业经营发展的脚步,在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的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评价中,处于C级、D级的落后水平。那时的国投集团,档案工作力量薄弱、制度体系不完善、数字化工作尚未开展、监督指导能力较为欠缺。

  从落后到优秀的巨大跨越,从“学渣”到“学霸”的华丽蜕变,国投集团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来看成功逆袭的秘诀——

  坚持“党管档案”——完善档案工作体系的重要原则

  近年来,集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推动工作落实的根本遵循,档案工作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始终坚持“党管档案”原则,牢固树立正确政治方向,引领档案工作全面发展。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实施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内容纳入党组会议事日程,把握精神实质、领悟法规内涵,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确定贯彻落实举措及创新发展思路。集团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数字档案馆建设、人才库建设、资源建设等重大问题。

  在集团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2023年5月,集团总部进行职能优化调整,在集团办公室下设档案处,作为部门独立内设机构,归口管理集团档案工作。这既落实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国有企业档案机构设置的要求,又进一步强化了总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能力,有力提升了档案治理效能。

  集团业态多样,行业差异较大,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规章制度体系?

  自2021年起,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集团逐步建立了24项档案规章制度,涵盖工作规定、专项业务管理办法、各类操作规范。其中,“工作规定”“专项业务管理办法”两项制度,要求集团各级企业均须贯彻执行,为档案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而各类操作规范则在执行上留有空间,三级及以下企业可结合行业特点、单位实际参照执行,做到了既“管好”又“放活”,形成了具有国投特色的档案工作体系。

  此外,集团还将文件材料归档、业务系统文件归档接口建设等要求纳入会计、采购、合同、科技项目、建设项目、信息化项目管理等有关业务规章制度,将档案管理要求前置,为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健全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2019年,集团首次开展档案专家选聘工作,组建档案专家评审委员会,选拔13名集团档案专家,每两年开展续聘、补选工作,不断充实专家库力量。2023年,集团创新档案人才遴选机制,形成由16名专家、16名业务骨干及6名外聘专家构成的档案人才库。2022年底,集团5人入选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包括1名国家级档案专家、1名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及3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在规章制度编制、数字档案馆试点验收、业务培训等工作中,专家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示范引领成效显著。

  坚持数智引领——实现档案工作转型升级的制胜法宝

  2013年起,集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但仅覆盖总部及部分二级子公司,覆盖面小,推动集团档案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力度较弱。2022年,国家档案局启动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申报工作。集团积极申报试点,推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得到了集团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当年,集团认真策划建设方案,顺利被纳入首批试点单位。试点建设范围包括总部及134家所属单位,采用集团统建和单位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和全面推广。

  为推动档案工作与主营业务相融合,促进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接口建设,集团还制定了《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将电子文件形成、归档与管理要求纳入业务系统立项、开发、实施、监管、验收、交付、系统衔接等各个阶段,稳步推进“增量电子化”工作。协同办公平台、财务共享平台、电子采购平台、融媒体平台等7个统建业务系统及所属单位OA、ERP、BIM及质量验评、客户关系管理、合同审批管理等30个自建业务系统纳入试点建设,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占比大幅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总部及所属单位完成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超10万卷600万件,建成专题数据库321个。2024年4月至11月,总部分19批次完成全部所属单位验收工作。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真正让集团档案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投入。集团依托所属单位国投智能股份在电子取证领域的技术优势,申报了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单套制背景下自主可控的电子档案存取证方案及软硬件一体机研发”,对电子文件形成、整理、归档及保管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流程节点进行存证,以便必要时开展取证工作,保证电子档案凭证效力,以科研创新助推电子档案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并加速推进科研成果应用。

  坚持有的放矢——深化业务监督指导的锦囊妙计

  为打牢工作基础,集团连续多年对总部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开展档案工作评价,结合部门及子公司实际工作需要,制定2套评价指标。部门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管理、文件收集、文件整理等6大项15个分项,子公司评价指标包含组织建设、基础业务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使用等6大项55个分项,对档案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及时反馈问题清单,以评促改,实现管理闭环,提升工作质量。

  在沟通协作方面,自2018年以来,集团根据业务板块,组建电力、交通、生产加工、金融、服务和技术等多个档案工作协作组。各协作组每年举办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专业培训、实地调研等各类活动,构建了长期、稳定、顺畅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各单位间的工作联系,形成了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关系到项目投产运营,是服务主营业务发展的重要工作,丝毫不敢懈怠。2021年起,陆续印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积极做好建设项目档案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开展项目登记、过程监管及验收等工作。近年来,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建设项目、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建设项目、国投杨浦油储5万吨级码头改建项目、油储码头沥青管线等项目的档案相继通过验收,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集团鼓励各级企业结合本单位特色,踊跃参与档案宣传等各项活动。雅砻江水电、中投保、国投证券、国投洋浦油气储运等所属单位多次获得全国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全国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创新优秀案例、建设项目档案专题片、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等奖项,展现了集团档案工作人员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创新工作思路和有效举措,展示了档案工作人员刻苦钻研、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弘扬、传承了国投企业精神和文化。

  国投集团用自身经历证明了“差生”也能突破自我,实现“逆袭”。优秀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所有档案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过往的成绩已化作历史脚印,未来的征程仍需砥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集团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各项行动,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20日 总第4252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