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档案工作赋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发布时间:2025-02-20 08:42:56被阅览数:137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王小朋

  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是全国重点镇,位于沂南县城东南8公里处,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10.2万人。近年来,大庄镇以建立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基层政治生态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级档案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探索出一条档案工作赋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新路径,有效推动了基层政治生态的全面优化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梳理经济类村级档案资源,为“三资”清理提供凭证支撑

  村集体的“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否公开透明,是当前村民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护航清廉村居建设,彻底托清村集体“三资”家底是基础,只有将村内错综复杂的“三资”状况理顺清楚,将牵扯其中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掉,才能够有效恢复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庄镇充分发挥村级档案资源的凭证价值,助推村级“三资”清理工作迅速展开。在2023年专项清理行动开始之初,大庄镇党委政府充分意识到清理陈年旧账需要让档案来“撑腰”,白纸黑字胜过千言万语。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安排各村重点梳理经济类、议事类档案,将有关承包合同、宅基地权属、林权证、房屋产权证、各类惠农补贴发放记录以及历年的村两委会议记录等相关的档案材料进行整合,建立专题目录,方便随时查阅核实,为清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专项“三资”清理行动,共完善合同2731份,清收欠款1083.2万元。“三资”清理清出了群众的满意度,清出了干部的精气神,清出了村庄发展的后劲。

  将“归档”环节嵌入村级事务办理流程,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

  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是约束村级权力行使的重要着力点。大庄镇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根据市、县制定的小微权力基本目录清单,结合本地实际,印制了《大庄镇“小微权力”清单事项办理流程服务指南》,逐项明确各类村级事务的政策依据、操作流程、办理条件等内容,创造性地将“归档”作为履行各项权力运行的最终环节嵌入每一项办事流程中,真正实现了档案工作与村级其他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使归档环节成为各项工作的“最终归宿”。权力行使要记录,村级事务要存档,让“归档”成为监督利器,让村干部用权有了“戒惧”。通过流程再造,有效保障了村级各项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利用档案信息化技术,推进村务“线上+线下”双公开

  为有效满足村民对村集体“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需求,大庄镇不仅做好传统的“线下”公开,还充分运用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积极探索“线上”公开途径,形成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信息公开模式。一是“线下”公开模式。定期对村两委成员、村会计进行档案管理培训,要求安排专人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严把村级档案的“收集关”和“整理关”,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在村级事务公开栏按月进行公示。二是“线上”公开模式,将会计凭证档案、重要的党务档案、经济合同档案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后,上传到“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做到每月情况实时更新。为了方便村民线上查阅,大庄镇党委还将“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做成微信小程序,群众“扫扫码”就能查看到所在村居村务情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务公开模式,既利用了档案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又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源的原始凭证价值,规范了村级事务运转,强化了群众监督作用,倒逼基层村干部履职尽责,提升基层民主水平。

  建好村干部廉政档案,发挥档案“原始记录性”的震慑作用

  基层纪委监督不畅、难以发现问题是导致群众身边“微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类情况,大庄镇从2021年开始为新当选的88个村的村主职干部、两委成员共291人建立了廉政档案,并按照规定严把记录关和审核关,确保廉政档案严肃性、真实性。廉政档案基础内容包括村干部个人基本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情况两类,包括婚姻状况、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情况、本人受奖罚情况、婚丧喜庆报备等18项信息,同时还包括房屋信息和车辆信息等个人财产情况。提报材料由镇纪委审核把关,参考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实行一人一档、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统一编码,由镇纪委专库存放、专人负责管理。镇纪委根据村干部的日常表现、县委巡察村居反馈情况、群众信访举报线索等对廉政档案进行实时更新、动态监测。通过梳理、收集、整理村两委干部廉政档案,把握两委干部近亲属的信息和村干部财产情况。此外,还建立了基础数据库,通过信息比对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严查“蝇”式腐败、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行为,整治不正之风。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