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0 08:38:58被阅览数:13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覃善群
2020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牢记领袖嘱托,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践行“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全面记录留存毛南山乡各族群众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变化、新成就。
感恩奋进,全面记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奋斗足迹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档案清晰记载着,这个“受苦受难”的民族曾被称为“毛难族”,是党在1986年帮全族改了名,并批准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4%,全国70%的毛南族人口聚居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于2020年实现整族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关心厚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创建专题档案记忆库,收集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等特色档案44件(张),全面记录留存总书记的深切关怀。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既是政治嘱托,更是政治责任,积极主动融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全面记录留存毛南山乡脱贫攻坚历程。
一是精心谋划,建立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框架。县档案馆争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研究制定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精准扶贫档案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借力自治县出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党委第一书记、大村长”责任制实施方案》,把123个县直机关单位“一把手”放到定点帮扶联系村任“大村长”的措施,把“大村长”列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开展。
二是县档案馆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指导组,赴各乡镇、村(社区)指导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工作,召开业务培训会20余场次,培训1800余人。同时,重点指导毛南族聚居地下南乡的档案工作。县档案馆主要领导亲自抓,馆里业务骨干通过“一对一”“手帮手”的管理模式对重点档案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有效保障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真实反映了在扶贫工作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人民群众在脱贫之后的喜悦场景。
三是开展脱贫攻坚档案试点工作,为全县的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提供示范引领和经验借鉴。县档案馆作为思恩镇中兴村定点帮扶后援单位,与思恩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把中兴村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试点,规范整理了中兴村党建材料、“四合一”实地核查工作材料、巡察整改材料等文书档案共60卷80件,“一户一档”档案43卷,设立专门档案室,配备专门档案柜,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四是全力以赴,高效完成脱贫攻坚档案接收入馆和数字化扫描工作。首先,由县档案局牵头,组织召开自治县脱贫攻坚档案移交入馆工作会议,县档案局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脱贫攻坚档案移交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各项措施,确保县脱贫攻坚档案移交入馆工作按时完成。其次,由县档案馆带队到各乡镇开展脱贫攻坚档案督查工作。通过实地上门指导、现场演示,为相关材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高效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1年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档案接收入馆及数字化工作,其中,文书档案32696件,照片档案1008张,录音录像49.69GB,目录33704条。
此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还全面记录留存了环江干部群众的奋斗历程。及时将县党委、政府践行领袖嘱托,深入推进实施产业、交通、教育强县发展战略,县人大立法将每年5月20日作为“感恩奋进日”,全县干部群众学指示、见行动,感恩再奋进系列活动等相关材料及时收集归档。
担当奋进,全面记录“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奋斗业绩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也是时代重任的“担当者”。在时代前行中档案战线不仅有记录之责,更有担当之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县档案馆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新模式,提升档案服务质效。
一是聚焦塑造美丽乡村之“形”,拓展档案服务新空间。指导各乡镇(社区)围绕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现代特色农林扶贫产业园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等四个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档案+旅游”平台,助力打造“诗画山水”“休闲乡村”等旅游名片,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聚焦充盈乡村产业之“实”,激发档案服务新活力。以“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盘活档案资源,与相关部门联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方面为农户建立诚信档案,配套出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政策及相关实施细则,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全县145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30个村超过10万元。
三是聚焦铸牢乡村文明之“魂”,提升档案服务新效能。围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上找准档案工作切入点、发力点,建立完善档案信息数据中心,创新便民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破解农村治理难题。如指导下南乡波川村收集整理的“守法家庭”“致富能手”等村民自治档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团结奋进,全面记录“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奋斗奇迹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心怀“国之大者”,聚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记录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沐浴在党的春风里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民族团结籽籽同心,蓝天碧水相映成画,生动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毛南山乡的成功实践。
一是讲好毛南山乡红色故事。充分发挥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环江革命陈列馆、米洞抗日纪念碑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基地,通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宣传档案工作,县内各中小学运用希沃同步课堂举行“城乡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共成长”线上联谊活动,激励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二是讲好毛南山乡民族团结故事。收集整理“壮族三月三·环江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环江毛南家园城西安置新区“柳浪咧小镇”,以及非遗文化保护、文创产品开发等特色档案,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展示、创作影视作品、打造“云课堂”等多种方式,展现各民族团结进步美好景象,汇聚共创美好新生活的磅礴力量。
三是讲好毛南山乡发展故事。采取实物、照片、投影等形式对档案资料进行专题布展并向社会开放展览,用档案讲好总书记的关怀,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环江发展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奋斗历程,汲取“养分”和智慧,不断奋起拼搏未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超10%,2020年到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8%。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如今,站在县城思恩塔上望环江,到处都是一片建设产业强县、交通强县、教育强县的火热场景。“石榴花开满毛南、各族群众一家亲。我们过上好日子,永远不忘党恩情!”这首山歌表达了毛南山乡各族群众感恩总书记、感恩党的喜悦之情。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将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时刻记录毛南山乡各族群众幸福的歌声、红火的日子、和谐的家园,在八桂大地编织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篇章。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