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上“当好示范”

发布时间:2024-01-24 14:46:19被阅览数:35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陈林飞  庄里剑

  2006年1月,浙江省海盐县被赋予当好“三个示范”的重要使命,即“在提高县域经济实力上当好示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当好示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当好示范”。海盐全县上下牢记“三个示范”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在县域经济、新农村和党的先进性等各领域建设上都交出了高分答卷。近年来,围绕“醉美乡村·花园海盐”定位,海盐县实施全域美丽绿色生态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绩。同样,在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上,也努力做到真抓实干,全程竞奔、全面提升、全域出彩,走出了一条具有海盐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之路。

  提高站位、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力

  基层档案工作一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短板,普遍存在管理机制缺乏、管理较为分散,基础条件差、硬件设施不“硬”等问题,加之档案管理员部分为兼职,管档意识淡薄,队伍结构不稳定,导致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档案收集不齐全、归档率低、案卷质量不高等问题。

  针对基层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2017年,海盐县档案部门在全县争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域示范样板”之际,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汇报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遇到的困境与挑战,要求将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与各项事业同步开展。同时,海盐县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县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农村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纳入海盐县档案工作“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县、镇、村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明确镇对村应建立指导考核机制的要求,将每个村的档案工作情况列入镇对村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中,并引入加分激励机制,加强镇、村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海盐县档案部门还结合《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指导各行政村优化档案工作流程,制定符合村情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保管、数字化等规章制度,加强农民建房、土地流转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强经费保障。海盐县档案局、县财政局共同印发《海盐县农村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项目经费补助办法》,明确县级财政应为村级档案馆(室)完成档案数字化和密集架安装工作提供50%的经费补贴,应对开展镇级档案馆(档案管理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的乡镇给予奖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9个镇、115个村获财政补贴经费共计277.5万元。

  贴近民意、彰显特色,扩大影响力

  建立档案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贯彻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组织学习《“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主动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让群众在村里就能感受到可触可及的“档案味”。

  坚持档案文化贴近民意,展现精神富足。锚定高品质红色文化群众需求,海盐县档案馆协助浙江省档案馆拍摄制作《跟着档案去旅行》澉浦镇红色故事纪录片。充分挖掘海盐灶头画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三个示范”展示馆、“乡村振兴”主题馆等蕴含红色记忆、文化记忆、历史记忆的多个场馆提供600多件档案史料。充分利用村档案资源协助推动文化礼堂改造升级,通过“兰台嘉史”红色书柜进百家、海盐新时代文明实践直通车、文化下乡等专题活动向文化礼堂等专题学习区域赠送书籍累计1万余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拉进档案与百姓的距离。

  主动把展览送到村民家门口,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档案文化盛宴。近年来,海盐县档案馆先后与北京大学校史馆共同举办“朱希祖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并将展览送至状元故里、朱希祖出生地金星村展出;联合县扶贫办举办“海盐·景宁东西扶贫、山海协作图片展”,并在各乡镇文化广场展出;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力同心抗疫行—海盐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片展”,抗疫展在全县“七一”表彰大会上进行专题展出后在全县9个镇进行巡展,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新农村共同富裕示范样板贡献档案智慧与力量。

  综合施策、共建共享,提升服务力

  从2017年开始,海盐县依托农村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推进农村档案数字化工作。除镇、村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扫描等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以外,每年保证对2个镇及25个行政村的存量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截至2022年10月,全县115个村全部完成历年纸质档案的重新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全县村级数字档案室建成率达100%。目前已经形成镇村档案电子目录110万余条,条目著录率达100%;档案数字化扫描件858万余页,总量超过2355GB,其中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100%。

  着力推进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数字档案系统平台建设,实现村级档案信息“四化”管理,即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实体虚拟化、档案管理系统化、档案利用网络化。建立镇、村级档案数字资源安全备份机制,完成镇、村级数字档案室县域全覆盖,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档案归档、管理基础支撑,实现村级档案工作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大保障。立足打造数字档案体系,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馆室一体化建设、电子文件统一管理平台建设、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及档案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等工作,走出了一条县级档案馆利用技术探索数字档案馆(室)资源共建共享的新路径。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该项目于2022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遴选为成功案例。

  深化“便民查档”服务,在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档案共享查阅点”,为村民提供土地承包、农民建房、集体产权等需要的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村民共富中体现价值。村民利用各镇、村现有数字档案室系统平台,可实现在线查询利用全县档案,实现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跨区域“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浙里办”App掌上查档“一键通达”。目前,全县115个村全部设立“档案共享查阅点”,基本实现“档案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例如,2022年1月,浙江省将农村“双女户”纳入计划生育奖扶范围,农村“双女户”家庭成为奖励扶助对象。该项政策使许多家庭被纳入了共富帮扶范围,受到百姓欢迎。“档案共享查阅点”在此轮“双女户”婚姻档案查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本轮“双女户”奖扶政策相关的婚姻档案共查阅1210人次,其中各村通过“档案共享查阅点”在嘉兴市民生档案利用平台发起查档共计892次,远程查档占比73.7%。2022年,通过系统进行远程利用服务的档案查阅量同比增加233%。

  坚守底线、严控风险,确保执行力

  近年来,海盐县将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列入执法检查范围,每年依法开展现场执法和“双随机”掌上执法检查。现场执法只看档案实体、档案室管理实况,不看台账。“双随机”掌上执法检查重点围绕依法履职、档案管理、违法违纪3个方面集中展开,对检查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督促开展自查整改,发出整改通知书或问题反馈函。配合做好“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应用平台利用相关工作,在省监管平台执法检查通报中,全县档案执法检查事项监管率、覆盖率均为100%。

  加强村级档案数字化工作指导培训,以镇为单位确定重点、分期分批地开展上门培训和“一对一”指导,现场解决村级档案室数字化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培训和上门指导推进村级档案数字化规范建设。2020年,海盐县档案馆根据全县档案工作调研走访和各单位档案工作需求统计情况,与省档案培训中心联合,在海盐举办档案工作岗位培训班,培训采取网络教学和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县共147名档案工作者完成培训。2023年3月,县档案馆举办2023年度“走进百村,共推富裕”春训活动,围绕档案室省级业务评价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并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就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解答,提升村级档案室业务建设规范化水平。

  根据大力实施全县农村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要求,海盐县积极探索推动“村档镇管”建设,推进镇级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中心)创建,积极开展村级档案室提档升级转型。截至2020年11月,全县9个镇全部建成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服务中心)。2022年,根据《关于全面推进新时代基层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开展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创建工作。雪水港等16个村的档案室分别通过省级业务评价认定,北团村等16个村的数字档案室通过县级标准化数字档案室验收。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今天,乘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引领区、杭州湾北部门户的东风,海盐县档案部门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初心,强化局馆联动、镇村协作的体制机制,抢抓机遇,在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上继续奋力拼搏、勇担使命、乘风破浪。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