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档聚史四十载 启幕黄埔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2-13 17:32:11被阅览数:149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田 果 雷 瑶

  1984年,在广州东部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州开发区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应运而生、乘势而起,扛起了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探索重担,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一站一个目标大胆创新,40年风雨兼程书写下一部开拓创新的奋斗史,创造了从“蕉林滩涂”到如今“湾顶明珠”的奇迹。

1.jpg

逐梦——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档案文献展 田 果 摄

  在开发区建区40周年之际,黄埔区、开发区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史志资源优势,主动担当、勇挑重担,牵头举办“逐梦——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档案文献展”,为开发区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打造生动展示窗口,为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黄埔样板贡献档案方志力量。

  汇聚档案资源,夯实工作根基

  一是精心编排架构,再现创业历程。紧扣时代主题,以时间为线索设置“筑梦启航”“奋楫争先”“勇立潮头”“初心如磐”4个篇章以及“春华秋实”“不忘来时路”2个互动展区,精准对应开发区发展轨迹,凸显各阶段特征与成就,确保展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完整展现40年奋斗全景。

  二是锚定时代特色,突出重点档案。深度挖掘馆藏资源,全面梳理开发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字、图表、图片、视频、实物等档案资料,如广州市委向中央争取广州开发区“准生证”的关键手稿,精准溯源开发区发展脉络。

  三是广泛社会动员,丰富档案资源。多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区机关单位、重点企业、老干部与社会人士积极捐赠,极大丰富了馆藏,拓展了展览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展览形式,多维呈现历程

  一是珍贵档案首展,彰显历史价值。精心筛选84件档案文献资料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包含《广州市委关于兴办经济开发区的初步设想》手稿、黄埔区彩色航空摄影图、广州开发区第一个对外招商引资英文版视频等,以独特历史记忆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引领观众穿越时空,见证开发区萌芽发展历程。

  二是多元融合,创新观展体验。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将传统表现手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复原了广州开发区1986年建成的第一条商业街——旭日街的门楼以及广州开发区奠基仪式。同时,设置“亲历者说”板块,汇集众多参与广州开发区建设亲历者的采访视频。亲历者既有历任区领导,又有创业投资者,还有社会各界的建设者,让观众静静聆听亲历者的心声,深刻感悟广州开发区40年的栉风沐雨。融入数字化展示科技,在结尾处设置互动AR拍照打卡点,观众可选择广州开发区历年重要报刊的创刊号为边框进行合影留念。

  聚焦发展成效,再掀逐梦热潮

  一是扩大辐射范围,提升社会影响。目前,展览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及青少年了解区情、开展党建活动与休闲打卡的热门场所,吸引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开发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是传承奋斗精神,凝聚思想合力。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邀请老领导讲授区史,结合专业老师指导,通过实战演练,培养青少年从事展览志愿讲解服务的兴趣,增进对开发区精神的理解。发动全区党员干部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观展,开幕半个月以来线下线上累计参观人数超60万。

  三是立足全区大局,服务中心工作。配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政策研究室、区政协办公室等,在“潮起40年·亲历者说”、黄埔马拉松以及“光辉历程 黄埔墨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暨广州开发区建立40周年书画典藏展等活动中,推出系列编研成果,用档案方志讲好黄埔和开发区故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13日 总第4249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