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民间藏档的文化旅游价值发掘与社区参与式开发

发布时间:2025-02-11 08:06:09被阅览数:13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张蕾蕾

  摘要:民间藏档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数字时代,如何创新民间藏档保护传承模式,充分发掘其文化价值,推动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立足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剖析了数字时代民间藏档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探讨了民间藏档融入乡村文旅开发的多元路径,旨在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为民间藏档文旅资源的活态传承提供新视角、新路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民间藏档;文旅融合;社区参与;数字化;乡村振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深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掘民间藏档丰富的文化价值,推动其融入乡村文旅发展,促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间藏档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与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机遇。如何应对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形势,破解民间藏档活化开发的现实难题,迫切需要学界开展深入研究。

  现有研究虽已关注到数字技术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转机,但大多聚焦于整体性文化遗产,针对民间藏档的专门研究仍相对欠缺。已有成果或注重从价值认知、法规制度、保护模式等宏观视角进行研究,或侧重从技术层面探讨民间藏档的数字化实施路径[1],而在民间藏档独特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价值利用方面,尤其是其在文化旅游视角下的深度开发与传播,仍有较大研究空间。此外,社区参与理念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范式,乡村社区在非遗事业中的主体性作用日益彰显。但如何发挥群众力量,以社区为依托,推动民间藏档融入乡村文旅产业,促进其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针对上述研究缺口,本文拟从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视角切入,探讨数字化时代民间藏档的文化价值发掘与社区参与开发途径,旨在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为民间藏档文旅资源的活态传承提供新视角、新路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民间档案的概念辨析与价值探究

  1.1 民间档案的内涵与外延

  民间档案,是指散存于民间的、由个人或民间团体在从事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些档案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间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与正式档案侧重于反映国家制度和社会管理不同,民间档案更多体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内容涵盖了民间的社会习俗、生产方式、家族谱系、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种类丰富,题材广泛。从载体形式看,民间档案不仅包括文字记录,还有大量图像、声像、实物等多媒体形态的历史遗存。因而,民间档案的外延远比官方档案更为宽泛,呈现出鲜明的草根性和原生态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民间档案形式多样,来源广泛,但其形成主体始终是民间百姓和社会群体。

  1.2 民间档案承载的社会记忆

  民间档案虽然缺乏官方档案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其往往能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再现普通民众的生活画卷,展现时代变迁中的鲜活细节。正因为民间档案来源于民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因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社会底层民众的现实处境和心理状态。以福建侨批档案为例,海外华侨寄回家书和汇款凭证,从个人视角出发观察和记录侨居国的社会风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这些质朴而感人的记录,不仅再现了普通侨民跨越时空的生命历程,也生动刻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优秀品质。如此鲜活而动人的乡愁记忆,正体现了民间档案独特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民间档案蕴藏着鲜活的社会记忆,是研究区域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形态的重要依据。发掘民间档案所承载的社会记忆,对于重建民族文化谱系,传承文化根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民间档案的文化价值及时代意义

  民间档案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价值。从微观层面来看,民间档案真实记录了个体的生命历程。首先,在宏观视野下,民间档案是区域社会变迁和民族文明进程的缩影[2]。不同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文明成果很大一部分就以档案的形式留存下来。发掘这些散落于民间的文化遗存,对于梳理民族文化脉络、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民间档案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民间档案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民间档案的地域文化内涵,有助于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因此,挖掘民间档案的史料价值,有助于客观认知历史,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为当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  民间藏档的文旅开发路径探析

  2.1 民间藏档助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民间藏档作为民族历史的缩影,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传承和创新发展这些文化瑰宝,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民间藏档集中反映了民间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中不仅记载了宝贵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优秀品格。通过将民间藏档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以创新形式融入公众生活,对于推动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挖掘民间藏档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时代精神,用文创产品传播正能量,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发掘民间藏档独特的史料价值

  民间藏档是研究民族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史料。传统史学研究多注重正史文献,对民间视角的关注严重不足。由于官方文献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倾向,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重上层社会、轻底层民众的问题。而民间藏档则从不同角度记录了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尤其那些反映底层疾苦、揭露时弊的档案,更是洞察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因此,充分发掘民间藏档的史料价值,将其与主流历史书写相对照,既有助于我们突破正史局限,重新审视历史,也为深入剖析重大历史事件、分析社会阶层的结构演变等提供了全新的学理视角。

  2.3 民间藏档助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掘民间藏档资源,将其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能够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具体来说,民间藏档往往与特定区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入发掘这些散藏于民间的文化资源,将民间藏档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中,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创产品,既能丰富旅游内涵,又可为乡村注入文化新动力,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除了利用民间藏档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将其作为乡村旅游的创意素材外,还可以结合当地非遗资源,策划“寻访记忆”主题文化活动等,邀请游客参与档案文献的现场发掘、民俗体验等互动项目,亲身感受民间历史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游客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成为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社会参与者。此外,通过开发民间藏档主题文创产品,还能为村民创收提供新渠道。由此形成档案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居民增收的良性循环,真正将民间藏档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工程。

  2.4 数字技术赋能民间藏档价值开发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民间藏档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恰当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既有助于破解民间藏档传承中的瓶颈,又能极大拓展其价值空间,为民间记忆遗产焕发新生注入强大动力。长期以来,由于民间藏档大多收藏条件简陋,时间跨度大,许多珍贵档案面临着老化、虫蛀、破损等损毁隐患,亟须抢救。传统的档案抢救整理工作不但耗时费力,还难以满足海量档案的系统性保护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对濒危档案实施数字化抢救,既能最大限度保存其历史信息,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将档案数字化后,既方便长期安全存储,又便于检索查阅,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共享利用奠定良好基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能实现数字档案的智能检索、关联分析和知识挖掘,这为深入发掘档案资源的内在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民间藏档文旅开发模式构建

  3.1 社区参与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作为利益相关者,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社区力量,形成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社区参与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范式[3]。将社区参与引入民间藏档的文旅开发,对于保护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实现社区居民利益共享,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民间藏档植根于特定的社区语境中,与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让社区充分参与民间藏档文旅开发全过程,有助于唤起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进他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投身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来。此外,在乡村治理视角下,鼓励社区参与民间藏档的文旅开发,有利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3.2 民间藏档文旅开发的社区协同治理机制建构

  民间藏档文旅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社区营建等多个领域,需要政府、企业、社区、专家等多元主体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多元参与、各尽其能的社区协同治理机制,是推动民间藏档文旅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社区参与优势,实现多方共赢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应建立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民间藏档文旅开发工作机制。其次,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参与文旅项目的策划、研发、设计等工作。再次,要建立健全社区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尊重社区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社区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探索社区参股、合作经营等利益共享机制,让文旅产业发展惠及社区。当然,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完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社区自治、鼓励创新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尊重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推动民间藏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必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格局。

  3.3 社区参与的民间藏档文旅项目开发策略

  在全域旅游时代,文旅项目是文化资源创新开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民间藏档蕴含着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将其转化为优质文旅产品,既能丰富旅游供给,提升游客体验,又可以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社区就业增收。而推动社区参与民间藏档的文旅项目开发,则是发挥群众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文旅产品吸引力,实现社区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径。在民间藏档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中,要立足社区特色资源,传承乡土记忆。可邀请村民参与项目的创意策划过程,用他们的方式讲述社区故事,挖掘鲜活的乡土文化元素,使文创产品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民间藏档的文旅商品开发生产。众所周知,文创产品往往凝结着工匠们的巧思和智慧,而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有赖于民间艺人的代代相传。在民间藏档文旅项目的体验活动设计中,更要注重社区参与,通过引入沉浸式、参与式等新型业态,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白洁,马嘉悦.档案记忆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研究[J].山西档案,2022(6):74-80.

  [2]尹良鑫.数字人文视域下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生成逻辑、价值体现与路径选择[J].山西档案,2023(4):110-116.

  [3]陈建,丁越.档案众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新形式:以腾讯乐捐公益平台为考察对象[J].山西档案,2022(5):42-48.

  [4]张卫东,郭舒媛.面向乡村振兴的档案治理框架构建研究[J].兰台世界,2023(9):23-27.

  【作者简介】张蕾蕾(1980—),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商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