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 激活“档”建“一池春水”——且看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党建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1-17 17:23:27被阅览数:18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彭婷婷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扎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以“档心向党 逐梦兰台”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党建+业务”“党建+服务”工作模式,全力推动党建工作升级进位,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旗领航,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区档案馆党支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建设凸显档案特色的党建红色阵地,凝聚发展向心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为主要平台,采取专题研讨、辅导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共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召开支委会13次、党员大会4次,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45次,领导班子上党课4次,切实做到在政治上绝对忠诚,确保档案工作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二是彰显特色,完善阵地建设。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为目标,建成具备党建阵地、服务群众、组织活动、教育培训、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教育基地,建立“党建+档案”文化长廊、党建会客厅、灯塔书屋、红色档案文献展厅等阵地,为区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提供平台。2024年4月,被区委组织部授予“东昌府区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称号;6月,荣获“聊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党建特色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是立足馆藏,讲好红色故事。利用馆藏资源,拍摄以“追寻档案记忆 重温红色历程”为主题的红色革命历史教育宣传片,积极发挥档案在党性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档案讲好东昌府故事。

  深度融合,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突出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在办公室、查阅利用服务大厅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靠前作为,积极探索业务指导新模式。在线下“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电话、微信“一对一”“一对多”业务指导方式,全面推行“一对一”帮包指导。组建帮包小组,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与立档单位对接,采用“六步跟踪”法,摸清各单位档案底数和潜在问题,从收集、分类、划分保管期限、著录、纸质档案验收和数字化扫描等环节全程跟踪服务,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汇报,对其档案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出合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服务更加灵活、高效、全面,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充分满足各立档单位不同业务需求。目前,已累计开展现场业务指导80余次,涉及35个区直单位、14个镇街,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强基固本,认真抓好从业人员培训。以档案人员需求和工作实际为导向,聚焦当前机关档案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4月,组织档案进馆工作推进会暨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对“在鲁查档”系统操作和馆室一体化系统操作等内容进行培训,并开展现场答疑交流,83家区直部门(单位)及镇街150余人参加,为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及档案进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突出重点,深入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继续落实存量数字化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馆藏档案数字化,全文扫描8万余页。重点对涉及工龄核算、职称评聘、修史编志等查阅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加工、系统挂接,有效提升利用效率。动员信息技术室全体党员梳理核查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机读目录著录等情况并建立问题台账,着力提升数字化质量。积极推行增量电子化,完成进馆档案质检478.9万余页,接收电子数据783GB。协助进馆单位上传电子目录及数字化副本414卷4681件,归档文件1.15万件。建成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收录33.4万条数据信息。

  服务为先,激发工作内在活力

  聚焦“档案为民”,紧贴社会需求,开展多形式的档案服务,展现档案担当。

  一是端口前移,提升服务意识。指导征集室党员干部转变档案接收征集“坐、等、靠、要”方式,主动联系档案移交单位开展指导,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到期文书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等接收进馆,现已接收29个区直部门档案11万卷(件),区两会档案121件,图书资料139卷1016件,比2023年同期增长近5倍。

  二是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效能。组织保管利用室在职党员对馆藏各门类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跨全宗、跨门类整合档案数据,进一步完善馆藏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专题数据库建设等系统配置。依托“在鲁查档”平台,建成“六级联动”档案信息化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试点29个,覆盖14个镇街、6个区直部门、9个试点社区。简化查档手续,推行异地查档、跨馆查档服务,切实为群众就近查档、快速出证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优化流程、信息共享,构建到馆查档、自助查档、远程查档等多层次、多渠道服务模式,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党政机关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和群众证明工作经历、工龄、婚姻状况等提供了原始凭证和参考资料,全年服务群众1286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三是多措并举,发挥宣教功能。宣传教育室和编研开发室党员干部充分利用网上展厅、公众号等平台,记录工作动态、宣传档案文化、传播档案知识。2024年以来,在各级媒体平台发表宣传报道28篇,编发资讯信息74期。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组织“开放的档案馆欢迎你”“媒体开放日”专题活动,在展览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参与性、互动性,让社会公众“零距离”感受档案文化。活动期间,精心制作《档案人的一天》微视频,先后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500余人次。在“学习强国”推送“东昌读档人”系列专题片。区档案馆连续5年荣获“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下一步,区档案馆党支部将继续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充实完善人员队伍,深入探索实践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路径,不断开创党建引领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16日 总第4239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