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7 13:13:41被阅览数:143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胡秋实
摘要:奥运档案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的文化价值。立足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奥运档案文化的内涵、特点、建设策略与传播路径,为推动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奥运档案;档案文化;文化内涵;文化建设;文化传播
奥运会是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在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作为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在申奥、筹奥、办奥等各个阶段均积累了丰富的奥运档案资源。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还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蕴含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现有研究表明,我国奥运档案文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部分研究侧重探讨奥运档案文化内涵、功能与建设目标,缺乏系统全面的价值阐释[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奥运档案文化的传播带来新机遇,但也面临传播内容与形式创新不足等难题。此外,奥运档案文化传播的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也有待破解。因此,如何系统阐释奥运档案文化内涵特征、创新奥运档案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构建奥运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等问题亟须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在界定奥运档案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奥运档案文化建设,提出丰富馆藏、打造品牌、健全制度、完善体系等创新发展策略,并从主体合作、内容创新、平台建设、互动传播等方面探讨奥运档案文化的传播策略,以期为奥运档案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步伐。
1 奥运档案文化内涵与特征
1.1 奥运档案的多元载体与史料价值
奥运档案是指与奥运有关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在奥运会从申办到正式举办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这些档案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形式,内容丰富且系统。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北京市档案馆共接收、征集到的奥运档案有34.43万卷,其中申办期有0.2万卷,筹办期和举办期有33.67万卷,包含纸质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及资料。多元的载体形式为奥运档案的保存与传播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也为全面立体地还原奥运历史提供了扎实的史料基础[2]。这些档案不仅是单纯的历史文献,更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它忠实记录了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为奥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1.2 奥运档案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纵观奥运档案所记载的历史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北京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则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此外,冬奥会上各场馆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理念巧妙融合,彰显出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奥运档案所承载的不仅是体育精神,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奥运档案文化的价值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奥运精神,发挥奥林匹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档案是体现与传播奥运精神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并创新转化奥运档案文化,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同时,面对当前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交织发展的复杂形势,奥运档案所展现出的民族自信、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充分认识和发掘奥运档案文化的时代价值,能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1.3 奥运档案文化的思想认知维度
奥运档案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思想形态,其内涵体现在多个认知维度。一方面,奥运档案忠实记录了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坚韧拼搏、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深化了社会大众对体育的思想认知。另一方面,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人们对奥运的关注点也在悄然改变。金牌的数量已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更多人开始欣赏运动之美,从中感悟拼搏精神。这种价值取向的转变,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广泛传播、体育文化认知不断深化的结果。此外,奥运档案还从参与行为的角度影响公众的体育认知。通过全民健身、奥运城市志愿服务等活动,奥运档案文化已逐渐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由此可见,奥运档案所承载的不仅是一段体育历史,还是一种价值引领、精神塑造的文化载体。
2 奥运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策略
2.1 拓展发展路径,丰富馆藏资源
奥运档案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夯实档案资源基础,全面系统地征集和保护奥运档案。当前,我国各级档案部门高度重视奥运档案的收集与保管工作。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北京市档案馆接收、征集了大量包括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等在内的档案资料,为奥运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载体。然而,奥运档案的收集工作仍需进一步拓展。除官方形成的档案外,大量散存于社会的奥运档案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应将其纳入征集范围。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大量奥运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亟须加强对数字档案资源的采集与保存。档案部门应树立大档案理念,创新征集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奥运档案资源建设[3],为奥运档案文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2 打造发展品牌,彰显独特魅力
奥运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要充分挖掘和彰显这种文化特质,需要加强奥运档案品牌建设。精心遴选奥运档案资源,策划推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彰显奥运精神的档案文化精品,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奥运档案文化品牌。奥运档案中鲜活生动的历史瞬间和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等都是打造文化精品的宝贵素材。例如,聚焦奥运健儿拼搏的身影,讲述筹办奥运背后的故事,这些都能在档案中找到生动的历史印记。因此,档案部门应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发掘档案中的优质资源,运用现代传播技术赋予档案鲜活的时代表达,努力塑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奥运档案文化品牌。
2.3 健全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奥运档案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为奥运档案的征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环节提供规范指引,有助于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面对信息时代的新形势新挑战,奥运档案管理制度也需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档案部门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奥运档案管理的制度创新。例如,制定数字档案管理办法,规范数字档案的采集、存储、利用流程;建立档案大数据平台,促进跨地域、跨部门的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工作评估,并加强档案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强化档案部门的安全意识,为奥运档案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2.4 统筹协同发展,构建整体格局
奥运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档案管理、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首先,应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档案、体育、文化、宣传、教育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奥运档案文化建设。其次,应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奥运档案文化的区域协调与特色发展。加强区域交流合作,鼓励区域的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形成奥运档案文化建设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的发展格局。再次,应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奥运档案文化建设格局。奥运档案不仅是档案部门的事业,还是全社会的共同记忆。在政府主导下,鼓励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在奥运档案的征集、研究、传播等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开展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提升公众对奥运档案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3 “互联网+”时代奥运档案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3.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传播格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奥运档案文化传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档案工作者、网络管理者、社交媒体运营者、普通大众等群体都成为传播的重要力量。这种主体社会化的趋势,要求奥运档案文化传播必须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工作格局。首先,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利用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创新性地展示奥运档案,讲好奥运故事。同时,要加强与其他传播主体的沟通协调,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要重视发挥社会大众的作用[4]。档案部门要创新工作理念,尊重并包容大众的多样化诉求,鼓励社会参与,邀请大众分享奥运故事、参与档案征集,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大众对奥运档案文化传播的参与感,提升传播效果。
3.2 创新传播内容生产,提升传播质量
当前,奥运档案文化传播在内容生产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时代表达等,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在内容生产上做到精益求精,提升传播质量。具体来讲,首先,内容创新要立足于档案资源的深度发掘。档案工作者要善于从浩瀚的档案资料中发现闪光点,聚焦普通人参与奥运的故事,讲述鲜为人知的幕后情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奥运档案,展现时代变迁和精神传承。其次,要注重现代表达方式的运用,积极运用音频、短视频、全景展示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对奥运档案进行形式再创造。例如,制作档案微纪录片、开发奥运档案互动游戏等;利用VR技术,再现奥运赛场的热烈氛围,带给受众沉浸式的档案体验。
3.3 丰富传播渠道,构建立体传播网络
“互联网+”时代,奥运档案文化传播渠道日趋多元,从传统的展览、图册到门户网站,再到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其形态愈加丰富。档案部门要顺应这一趋势,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网络,实现传播渠道的多维拓展。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实体展览、图片展示等传统渠道的作用。立足于奥运场馆、博物馆等,策划推出系列档案展览,让档案重现活力,增进社会大众与奥运档案的直接互动。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例如,开发奥运档案网上展厅,打破实体展览的时空限制;在社交平台开设奥运档案专题,形成话题传播。此外,要积极嵌入相关领域的传播渠道,实现跨界传播。例如,与体育频道合作,开辟奥运档案专栏;与高校合作,将奥运档案纳入课程教学;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展奥运档案主题采访报道。同时,要注重发挥专业档案期刊、档案微信公众号等垂直渠道的作用,面向特定受众群体进行精准传播[5]。
3.4 注重供需互动,增进良性传播生态
“互联网+”为奥运档案文化传播主体和受众搭建了互动平台,实现了即时、便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因此,档案部门首先要顺应互动传播趋势,转变“单向传播”理念,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构建“双向沟通”的新格局,推动形成良性的传播生态。具体而言,档案部门要深入分析受众特点,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偏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内容和互动形式。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开发趣味性、互动性强的奥运档案游戏;针对专业研究者,可以搭建奥运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为其提供检索、利用便利。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才能产生共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其次,档案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受众反馈机制,认真倾听和采纳受众的意见建议。例如,通过在线调查、留言板等方式,广泛征集受众对奥运档案展示、传播的感受和建议;针对受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改进传播方式和内容,不断优化传播效果。再次,互动传播要注重跨主体协同。档案部门要主动联络体育、文化、教育、新闻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要积极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开展合作,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作平台。通过跨主体的密切互动与协同,集聚各方力量,形成传播合力,推动奥运档案文化传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建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24(2):109-112.
[2]李雨欣.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关键要点:以北京奥运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4(2):97-99.
[3]刘龙,刘小燕,牟燕.奥运档案遗产的智慧服务模式研究[J].山西档案,2024(2):106-108,144.
[4]周艳,梁恒睿.数智时代的档案文化:内涵、开发与传播[J].山西档案,2024(3):121-123.
[5]赵廷斌,兰慧杰.面向体育强国战略的奥运档案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24(2):103-105.
【作者简介】胡秋实(1986—),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体育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