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5 08:33:38被阅览数:216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黄永胜
摘要: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能够丰富高校思政实践资源,弘扬赓续红色革命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档案蕴含的育人功能,重视红色档案的时代价值,经过红色档案资源浸润的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红色档案育人与高校思政育人的双向交互。科学概括了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的育人价值、条件保障及其实践路径,提出红色档案资源的育人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档案资源;高校思政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资源,蕴含着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精神及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育人功能。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教师及课程必须强化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要积极运用红色档案资源,将红色档案资源的育人功能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相结合。
1 红色档案资源的育人价值
新时代要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红色档案资源能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机融合,“三用”红色档案资源即用好、用深、用活,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1.1 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下,红色档案资源的时代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铭记初心与使命,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也形成了众多革命遗址、图文影像资料,如中共一大、南湖红船红色档案资源。通过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实际运用,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党的坚定信念。通过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学习,有利于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激发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想追求[2-3]。同时,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展现了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和道德品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红色档案资源既是传承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激发大学生建功立业的热情。因此,深度挖掘和阐释红色档案资源中的育人价值,既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4]。
1.2 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
爱国主义的凝练和展现离不开红色档案资源,红色档案资源包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度契合。充分发掘红色档案资源的真实性与多元性内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传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想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让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图文影像和革命遗址,沉浸式体验红色档案的精神内核,回忆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激发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怀,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而构建起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5-6]。
1.3 培养新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方法,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与其他资源相比,红色档案资源在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红色档案资源在促进大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强化爱国主义信念及道德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它能够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和体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及意义[7]。重视红色档案资源对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充分发掘红色档案资源,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深刻领悟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档案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对培养拥护党和人民的“四有”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实践的条件保障
红色档案资源要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一定物质及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无论从资金、教材等资源要素出发,还是从学科交融条件、育人环境优化等角度考量,红色档案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必然离不开各方的支持。要多措并举调动政府、档案馆的整体联动性,共同为红色档案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
2.1 政府要发挥统领作用
政府要发挥统领作用就要促使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红色档案资源深度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过程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的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能够保障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参观红色遗址或者其他红色育人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自信[8]。
2.2 档案类场馆要发挥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作用
档案馆和红色场馆是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场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档案资源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支撑,如借助珍贵的纪录片、音像图文资料进行论文创作、舞台剧表演等,这些成果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性。档案类场馆要积极配合教师教学需要,例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场地支持。档案场馆拥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实物,VR、AR等先进设备,讲解人员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1]。
2.3 红色实践基地要发挥实践功能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要进一步优化红色档案资源的融入效果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要走出教室,采用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红色实践基地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档案资源建立红色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河北师范大学将西柏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延安大学将杨家岭革命旧址作为红色育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史实和红色育人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实践的现实路径
随着近些年“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外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其研究方法灵活多变、载体类型丰富多样。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着极大的育人价值,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科书和资源载体。红色档案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精神标识,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因此,必须要深刻探寻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寻求整体合力,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要整合政府、高校、社会在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方面的优势,形成协同合力,推动红色档案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首先,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商议出台相关制度和机制,明确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加强制度引领和资金支持。其次,持续推进红色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高校、档案馆、红色旧址要明确自身责任,对所蕴含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整理、挖掘、阐释等,切实促进红色档案资源的可视化、仿真化,做到有史可讲、有址可观,为学生呈现真实历史,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再次,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助力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积极运用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化媒体手段推动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立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整合红色档案资源,促进对红色档案资源的技术转化[9]。
3.2 强化思想政治课育人,使红色档案资源进入教材及课堂
思想政治课建设强调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把道理讲深、讲活。要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精神,要促进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首先,促进红色档案资源与教材的多元结合、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入心入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其次,将红色档案资源中的真实资料运用多元化手段呈现出来,通过其中生动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再次,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红色档案资源作为有效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悟真实历史及革命历史精神,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最后,要结合现场教学法,切实利用好红色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四史”,坚定大学生拥护党的信念。
3.3 强化实践育人,找准红色档案资源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就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首先,要促进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化,通过3D、AR、VR等新技术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生成,开展线上红色档案资源成果展览,创办红色档案资源融媒体平台等。其次,让红色档案资源“真”起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馆内馆外结合,举办红色文化及档案资源展览,邀请权威学者从学理角度阐释红色文化,加深学生对红色档案资源的认识[10-11]。再次,加大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例如,让学生参与到红色档案资源的整理和编纂工作中,从而体悟红色档案资源的真实历史精神;也可以在档案馆、博物馆和纪念馆教授思政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红色现场教学,教育者可以让学生明白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筑牢初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秦娟华,陈娜,谭春玲.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4):99-102.
[2]胡荣春.红色档案资源育人效果评估体系研究[J].山西档案,2024(9):69-71.
[3]李婕.红色档案资源赋能高校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探讨[J].山西档案,2023(2):82-86.
[4]赵义良,熊文景.红色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深化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4):4-9.
[5]蒋莹,陈勇.红色档案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山西档案,2022(6):84-91.
[6]施威岑,周林兴.档案讲好党故事:可行性、能动力及路径选择[J].山西档案,2022(4):64-68,54.
[7]迪昕.基于红色档案资源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2(3):76-80,27.
[8]朱伶杰,杨超.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兰台世界,2024(9):28-32.
[9]陈艳红,陈晶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22(3):68-75.
[10]孙大东,白路浩.心流理论视域下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向度与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1):15-22.
[11]朱琳,闫静.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档案叙事研究:以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2(3):68-75.
【作者简介】黄永胜(1988—),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