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3 08:42:26被阅览数:20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李明 董元 李轩 程洪滨 刘丹丹
摘要:档案大数据已成为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档案部门在长期管理与实践中积累了海量、权威的原始记录数据,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大数据的情报价值,对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阐释档案大数据内涵、特征与情报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档案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分析的创新路径,并提出该环境下决策支持服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档案大数据;情报分析;决策支持;档案服务
随着新兴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组织学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纵观当前,各行各业正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各自领域的创新应用,档案领域也不例外。《“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强调,要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档案全面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显然,档案大数据已成为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方向。
档案部门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海量、权威的原始记录数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档案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档案行业应主动适应大数据发展形势,以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推动档案大数据环境下的情报分析工作,深度挖掘档案大数据的情报价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其科学分析与知识转化,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和智力保障。
1 档案大数据的内涵、特征与情报价值
1.1 档案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档案数据是档案资源的新形态,是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转换后再数据化而形成的,以数据存在的一种新的档案文献形式[1]。档案大数据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以大数据技术处理、分析和利用为基础的新型档案资源,是在档案工作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样、价值密度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2]。档案大数据既有源自传统的档案文献资料数字化形成的数字档案,又包括各种原生的电子档案文件,以及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等。
档案大数据虽然与其他领域的大数据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它作为档案记录所固有的属性特征,又具备独特的地位和价值[3]。首先,档案大数据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档案是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还是数字档案、电子档案,都经过了严格的鉴定和审核程序,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档案大数据与一般数据相比,其数据源头更加真实可信、内容更加精准权威,能够为情报分析和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其次,档案大数据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档案是对社会活动进行系统、完整、准确、有机地记录,反映了社会组织运转和个人活动的各个方面。档案数据之间往往存在时间、空间、事项等多维度的内在联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档案数据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有别于一般大数据可能存在的孤立割裂、碎片化等问题。再次,档案大数据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与一般大数据相比,档案数据通常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特点,大量档案记录着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内容,对于相关主体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加之诸多档案受保密、授权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被公众广泛获取。这就使得档案数据成为稀缺性的数据资源,蕴含着独特的情报价值。
1.2 档案大数据的情报价值与知识洞察
在宏观决策情报价值方面,档案大数据忠实记录了国家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历程[4],其中蕴含着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信息,是揭示历史规律、反思政策得失、总结发展经验、预测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当前和未来的宏观决策提供情报参考。在产业发展情报价值方面,档案大数据涵盖了各产业发展变迁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国民经济、工商管理、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档案数据,可以梳理不同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产业升级转型的经验教训,揭示行业监管政策走向,预判产业发展趋势,为把握市场机会、优化产业布局提供情报支撑。在企业竞争情报价值方面,档案大数据记录了企业从创立、发展到转型的全过程。分析企业的重大决策、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档案数据,可以洞察企业的发展战略,总结成功实践的经验模式,发现问题短板的深层原因,预测行业竞争对手的动向,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情报利器。
2 档案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分析的创新路径
2.1 数据采集:拓宽档案大数据获取渠道
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应当顺应数据驱动的发展趋势,创新档案大数据的采集方式,拓宽档案数据获取渠道。要加快传统档案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扫描、识别、转换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数据;主动对接数字政务、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工程,采集各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生电子文件,纳入档案数据管理范畴;关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数据资源,通过购买、合作等方式,将具有档案价值和情报价值的数据纳入档案。
2.2 数据整合:优化档案大数据治理机制
档案大数据具有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格式不一的特点,但同时数据的异构性和碎片化问题突出,亟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机制,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具体而言,要制定统一的档案数据标准规范,消除不同来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间的互联互通、集成共享;要完善档案数据管理流程,明确采集、存储、利用等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操作规范,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要搭建档案大数据管理平台,运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数据的规模化存储、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检索;优化档案大数据治理机制,将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关联融合,使其成为结构化、标准化的数据资产,为情报分析提供高质量、易获取的数据支持。
2.3 数据分析:革新档案大数据挖掘技术
面对海量的档案大数据,亟须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革新情报分析模式。首先,要构建科学的档案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不同层次的情报需求,设计合理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分析范畴、流程和方法,并建立动态优化机制,确保模型能够持续完善。其次,深化数据挖掘算法应用。综合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类、预测等技术,从多源异构的档案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再通过关联分析发掘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聚类实现自动分组,借助分类技术进行智能整理,运用预测模型进行趋势研判。再次,强化数据的可视化呈现。采用图表、图谱等多样化可视化方式,将分析结果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呈现并注重可视化设计的交互性,持续提升情报产品的传播效果和应用价值。
2.4 情报生成:提炼档案大数据知识价值
档案大数据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价值,需要进一步加以凝练,形成有针对性、高附加值的情报产品。要聚焦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的放矢,从而生成决策情报、舆情情报、预警情报等多样化的情报产品,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强化情报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的知识情报;注重情报的解释、呈现和传播,增强情报产品的易用性和实效性,助力用户科学决策。
3 档案大数据环境下决策支持服务的优化策略
3.1 面向政府的宏观决策咨询服务
政府是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国家治理的主导者。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政府迫切需要客观、全面、权威的决策参考。档案大数据忠实记录了国家发展和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是政府决策优化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掘历史档案数据,为政府提供政策形成过程追溯服务。通过分析以往重大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决策机制、执行过程、效果评估等档案数据,揭示政策制定的规律特征,优化现有公共政策体系,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感知内外部环境变化,助力政府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综合分析经济运行、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档案数据,提前发现风险隐患,预判危机事件,模拟应对方案,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档案部门要注重宏观决策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紧密对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了解领导决策需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实施等方面,针对性开展档案大数据专题分析,形成高质量的咨询报告、政策建议,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
3.2 面向产业的市场机会情报服务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变革加速的大背景下,准确研判产业发展形势,挖掘产业转型机遇,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大数据全景式记录了产业政策、产业态势、产业布局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是产业决策不可或缺的情报源。档案部门要发挥大数据优势,为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提供产业发展态势分析服务。首先,深入分析产业规划政策、统计年鉴汇编、行业运行报告等档案大数据,总结产业发展历程,刻画产业生态图谱,预判产业发展趋势,揭示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帮助产业把握发展大势,优化升级路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再次,档案部门要关注市场准入、行业标准、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及时归集发布权威部门的产业管理档案数据,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解读、合规指引,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推动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最后,面向产业的情报服务要注重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档案部门与产业、企业联合攻关,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开展档案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
3.3 面向企业的竞争情报增值服务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迫切需要全面、深入、持续的情报支持,增强其核心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档案是记录企业发展变迁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数据源泉。档案部门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企业内外部档案数据,洞察市场趋势与用户行为,优化企业产品和服务。首先,要横向比较同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销策略等档案数据,指导企业及时调整优化经营战略;纵向分析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决策活动档案,总结经验做法,凝练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引领企业长远发展。其次,档案部门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分析行业政策、竞争对手动向等方面的档案数据,提供全景式情报分析。运用竞争情报分析模型,比较衡量竞争对手的战略规划、投资布局、研发创新等关键要素,刻画行业竞争生态,评估竞合关系,预判未来走向,为企业把握先机、赢得竞争提供有力支撑。再次,档案部门要注重增值服务创新,融合各类数据资源,综合政策、市场、技术、资本等多重视角,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情报服务。鼓励档案部门与企业合作,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周枫,吕姗姗,金波.高质量档案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研究[J/OL].情报科学:1-13[2024-11-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64.G2.20240126.1800.006.html.
[2]赵跃.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化的前景展望:意义与困境[J].档案学研究,2019(5):52-60.
[3]于英香,冯卉,添志鹏,等.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生态运行探析[J/OL].情报科学:1-16[2024-11-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64.G2.20240407.1443.004.html.
[4]金波,添志鹏,杨鹏.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治理运行机制建构[J].档案学研究,2023(4):65-73.
【作者简介】李明(197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保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董元(1983—),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李轩(198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程洪滨(1978—),男,汉族,河北唐山人,保定学院图书馆馆员,学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刘丹丹(1983—),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图书馆馆员,学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