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框架下档案学知识体系重构

发布时间:2025-01-13 08:33:56被阅览数:24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俞仙子

  摘要: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背景下,重构档案学知识体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多维度阐释了档案学知识体系重构的内在逻辑,提出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眼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前沿,从创新档案学基础理论、拓展档案学研究方法、重组档案学知识单元、提升档案学学术话语等方面入手,构建内容先进、结构合理、融通开放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以彰显档案学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的学科本位和学术地位。档案学知识体系重构要立足我国国情档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加强跨学科协同创新,推动中国特色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为档案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档案学;知识体系;学科更名;数智链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更名不仅带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重大变革,还为下设二级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学知识体系亟须进行重构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需要。

  档案学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涉及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还与历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相关。传统档案学知识体系主要围绕档案工作的业务活动和管理职能而构建,聚焦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与编研等方面[1]。然而,在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下,档案学知识体系有必要进行重构:要融入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关注从信息资源的产生、采集、加工到组织、存储、检索、利用的全过程 ;嵌入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面向“数智链资源管理”这一核心概念,关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链上各类资源在档案工作中的体现;拓展档案学交叉学科的知识范畴,与数字人文、数据科学、知识管理、文化遗产等新兴学科融合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重构档案学知识体系,有助于更新档案工作理念,优化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档案学学科体系,提升其理论研究水平,增强档案学知识创新能力,培育高质量档案学专门人才,推动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建设。

  1  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下档案学知识体系重构的推进逻辑

  1.1 融入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关注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利用的全过程管理,这一理念对档案学知识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启示。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类型。将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档案学,意味着档案管理不再局限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传统环节,而是拓展至档案信息内容的形成、组织、描述、存储、检索、利用、保护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这要求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内容要更加丰富和系统,需融入信息组织、语义关联、全文检索、长期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从而形成完整的闭环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以适应数字时代档案管理从被动保管向主动开发利用的转型发展需求。

  1.2 嵌入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

  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驱动发展已成为当下的时代共识[2]。档案学知识体系的重构需要嵌入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一方面,档案工作应更加重视档案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数据具有真实性、原始性、权威性等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凭证价值、现实价值。档案学研究应探索档案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发掘档案数据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档案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应借鉴数据科学的理念,将数据分析方法融入档案工作实践。例如,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等技术,对档案文本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揭示档案背后的隐性知识,为档案编研、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运用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档案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3 面向“数智链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将“数智链资源管理”作为核心概念,强调对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等资源的全面管理[3]。档案学知识体系的重构应紧扣这一核心概念,探索档案资源与数智链各环节的关联。数字时代的档案资源呈现出数据化、信息化、知识化、智慧化等多重属性。原生数字档案记录着海量的可供机器识别和计算的原始数据;经过编目、著录等方式形成的档案目录信息有助于档案资源的组织与检索;对档案内容的深度挖掘可以生成隐性知识;基于档案知识的推理、类比、创新则形成智慧成果。厘清档案资源的多重属性,探索档案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内在关联机制与转化路径,构建贯通数智链各环节的档案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重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使命。

  1.4 拓展档案学交叉学科的知识范畴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其知识体系是开放且动态演进的。重构档案学知识体系需要拓宽学科视野,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开放式知识创新格局。一方面,档案学要主动吸收新闻传播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用于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例如,引入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档案资源的数量规律、结构特征;运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与方法。另一方面,档案学知识可反哺其他学科发展。数字人文研究可以档案文献为基础史料,考察历史的发展规律;数据科学可借助档案大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知识管理可以档案知识资源为样本,探索隐性知识的萃取方法。因此,档案学知识体系重构要立足学科自身,主动对外辐射,加强与数字人文、数据科学、知识管理等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融通,拓展档案学研究领域与应用场景,实现互融互促的良性互动,共同构建人类知识体系的宏大背景。

  2  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下档案学知识体系重构的演化路径

  2.1 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

  当前,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内容陈旧、视角单一等问题[4],难以适应信息资源管理新形势下档案学发展的需要。档案学亟须结合信息资源管理理念,重新审视与阐释档案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基本问题。一是拓展档案学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传统档案学多将档案实体作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档案的物理属性和管理方法。在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下,档案学研究对象应从实体档案拓展至数字档案乃至档案数据,重视档案信息内容的语义关联、知识挖掘与智能利用。二是丰富档案学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延续档案收集、整理、编目、保管等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深化对档案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价值评估、安全保护、开放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强化对档案大数据分析、知识组织、情报服务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三是完善档案学学科理论体系。加强档案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系统构建,厘清档案学与文献学、历史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异同与联系,形成以档案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开放式理论框架。

  2.2 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拓展应用

  档案学研究须与时俱进,拓展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科内与跨学科相融合的新型研究方法,持续提升学科创新发展能力。传统的档案学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逻辑推理、实证调查等定性方法,定量分析方法运用不足。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为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新视角。一是借鉴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档案的数量、时间、载体、主题分布等进行统计与计量分析,揭示档案资源分布的规律特征。二是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对档案文本大数据进行语义分析、主题聚类、情感分析等,发现新知识、洞察新规律。三是引入可视化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信息图表、知识图谱、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直观呈现档案资源的内在联系和时空特征,为档案编研、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四是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在档案学中的应用,如历史学方法用于档案文献的考证辨伪,管理学方法用于档案工作流程优化,系统科学方法用于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

  2.3 档案学知识单元的重组整合

  档案学知识体系由诸多知识单元构成,各知识单元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传统档案学知识单元相对分散,亟须结合信息资源管理理念进行重组整合,实现从档案实体到数据资源的深度贯通。一是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相关知识。系统阐释信息资源建设中档案资源的采集、鉴别、评价、征集、登记、著录等,信息资源组织中的档案分类、编目、主题标引、元数据等,信息资源存储中的档案数字化、云存储、安全保护等,信息资源服务中的档案检索、利用、编研、出版等,从而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链条。二是融合数据管理与档案管理相关知识。深化档案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共享开放、数据伦理安全、数字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整合,将数据科学理念和方法嵌入档案工作全过程,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关联技术方法与管理实践相关知识。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创新知识服务、智库研究、文化传播等档案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技术驱动与管理创新的协同发展。四是贯通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档案学与历史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字人文等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工具的互鉴共享,打造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高层次研究平台。

  2.4 档案学学术话语的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交汇,档案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学术话语体系亟须转型升级,以回应时代需求。一是树立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发展理念。立足宏观视野,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生成新的学术话语内核。聚焦数字化发展、智慧社会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拓展数字治理、智慧服务等档案工作新领域,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坚实的档案保障。二是凝练档案学学科发展新范式的学术话语。适应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发展新形势,深化档案资源观念、大数据思维、交叉融合理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建构体系完备、富有时代特色的档案学话语体系。三是丰富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学术话语。紧扣档案强国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法治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形成一批有理论深度、实践高度、战略力度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传播档案价值理念,彰显档案智慧。四是提炼档案学原创性、学理性的学术话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大背景,立足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标国际档案理论前沿,创制本土特色鲜明、国际影响力大的原创性学术话语,提升中国档案学的国际话语权。

  3  结语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驱动知识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档案学研究者要积极主动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新形势,以开放创新的视角审视档案学,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档案学的研究视野和知识边界,推动档案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方法革新、知识体系优化、学术话语升级,为其知识体系重构提供持久动力。此外,档案工作者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档案事业发展实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档案资源建设、管理、服务模式,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彰显档案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档案信息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卜昊昊,张斌.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内涵意蕴、生成动因与构建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3(6):4-9.

  [2]李帅,陈定权.数据为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构策略[J/OL].图书馆论坛:1-8[2024-11-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40717.1049.004.html.

  [3]杨建林,梁继文.关于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情报,2023(12):3-13.

  [4]卢思佳,陈晓婷.守正与创新: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档案学科发展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4(1):4-11.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山东体育知识库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2DTQJ04)。

  【作者简介】俞仙子(198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知识组织、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