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3 08:03:06被阅览数:51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魏泰龙 吴泠茜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立足产教融合视角,聚焦高校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对其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进行系统研究。高校要着眼国家发展需要,立足档案学专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双创教育生态,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高水平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创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新时期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创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培养档案专门人才的主阵地,档案学专业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档案学专业如何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档案学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1]。产教融合为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既为档案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开辟了新路径[2],也对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挑战[3]。系统探究产教融合视角下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对于创新档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深入研究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有助于创新档案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要求高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眼行业产业发展前沿,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档案学专业要以产教融合为契机,以双创教育为抓手,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以更好地满足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二是系统探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有助于提高档案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档案学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有待加强、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有待优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推进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实践育人机制等举措,可以全面提升档案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系统总结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实践经验,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工作正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高校档案学专业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懂技术、善创新,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档案人才,为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 产教融合视角下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构建
1.1 构建“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档案学专业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树立“融合、创新、创业、发展”的现代档案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要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使学生的档案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二要彰显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创业实践、社会责任“四位一体”,重点提升学生的档案专业技能水平、创新思维能力、创业实践本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要体现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创业模拟、就业指导“四位一体”,重点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训练、创业项目模拟和就业创业指导。四要强调人才培养与档案事业发展、档案行业需求、区域经济建设“三业联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2 优化产学研用创“五维一体”的课程体系
档案学专业要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双创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要加强“五维一体”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实践实训教育“五维一体”的双创课程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二要打造“四课联动”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推进思政课、专业课、创新创业课、实践实训课“四课联动”,开发特色鲜明的示范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三要创新“三元驱动”教学模式。推行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元一体”,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模拟等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四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孵化项目等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搭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导向,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1.3 打造“校企政行”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
档案学专业要积极推进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学校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动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鼓励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引企入教、引教入企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二要加强校地合作。主动对接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积极参与地方档案事业规划制定和档案项目建设,开展档案人才定向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三要深化产教联盟。积极促进学校与档案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产教联盟,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平台,打造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成效显著的标杆性项目。四要强化科教融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与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在推动科技进步中成长成才。
1.4 建设“双师结构”高水平创新型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要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理实融通、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一要加强对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制定双创教师培养培训计划,通过培训进修、企业实践锻炼、教学沙龙研讨等,提升教师的双创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二要完善“双师型”教师评聘机制。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新进教师聘任和在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考评条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评聘、考核和管理机制。三要创新兼职教师遴选聘任机制。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成功校友、创投机构人员等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和评价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兼职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四要优化师资国际化培养机制。拓宽教师国际交流渠道,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研修,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教师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1.5 完善“过程—成果”双维度评价机制
档案学专业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完善双创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一要健全“五维联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对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方位、多视角评估。二要突出“两性一度”评价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引导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要创新“三评统筹”评价内容。统筹开展学校自评、第三方评价和社会评价,重点评估高校双创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践平台、教学管理、社会服务、条件保障等情况,引导高校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四要健全“四链贯通”评价反馈改进机制。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评价数据搜集、分析、反馈、公开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推动高校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
2 产教融合档案学专业双创教育的实现路径
2.1 持续强化顶层设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将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各环节。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特色课程,开发一批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搭建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次数、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等纳入学分管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档案学专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档案行业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及时将档案学前沿理论、先进数智技术、管理创新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方法创新上,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改革上,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完善创新实验、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科研立项等实践育人机制,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高质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2.3 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推进。各级政府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要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要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引导和支持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完善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的政策制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广阔平台。学校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院系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完善资源配置、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等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4 发挥行业企业作用,搭建校企高效合作平台
高校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档案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的交流互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领导要带头走访行业企业,了解档案行业发展现状,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要充分发挥行指委、教指委在产教融合中的纽带作用,积极促进校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要积极引导档案行业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发特色课程,开展项目实践,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等校外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广阔舞台。
参考文献
[1]曲春梅,赵爱国.档案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7(4):87-91.
[2]雷金火.“双创”教育中大学生学习优化:场域审视与惯习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22(Z1):67-74.
[3]徐守坤,李忠玉,王建慧.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国际经验、中国优势与未来图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3):109-1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式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路径研参”(项目编号:231005862095801)。
【作者简介】魏泰龙(1988—),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吴泠茜(199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文献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