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工作法”抓出确权档案移交进馆实效

发布时间:2025-01-02 17:29:04被阅览数:22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浙江省长兴县档案局、档案馆

  2016年7月,浙江省长兴县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乡镇(街道)15个、村(居)227个、村民小组4758个、农户11.6万余户、农民54.69万人,涉及地块28.47万块、实测家庭承包地面积44.46万亩,共形成确权档案11.74万卷、条目83.08万条、数字化成果145.25万页。2020年3月,全县完成确权各门类档案实体和数字化成果全部移交进县档案馆,进馆率达100%。何以100%?秘诀可概括为“三全”,即,全过程指导、全链条监管、全方位服务,以此抓出确权档案移交进馆实效。这些档案构筑起土地流转、美丽乡村建设的信息基石。

1.jpg

乡间花海骑行乐 陈海伟 摄

  全过程指导,高站位抓好归集“入口关”

  一是推进“三同步”。全县始终坚持确权工作与档案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验收。成立确权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件材料归档清单,组建4个工作专班,形成“专班+片区”的指导培训模式。累计召开确权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7次,制定相关标准5份,共指导762批次,开展专题培训18场次,形成检查意见238份,制作问题清单109份。

  二是落实“三级制”。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确权档案工作机制。县级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乡镇层面建立督查机制,测绘单位和村级层面建立收集机制。实施“周督查、月通报、季例会”的工作推进机制。共召开联席会议13次,协调解决问题38个,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9个,通报档案收集进度45期。15个乡镇(街道)的督查小组共督查2120批次,制作督查问题清单685份,测绘单位和行政村共收集各类文件材料70万余件。

  三是严把“三环节”。科学制定确权档案分类体系、组卷方式、档号编制方法,突出抓好收集、整理、验收3个环节。收集环节坚持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制定县、乡、村、测绘单位4个层面6张归档清单,细化归档内容86项。整理环节突出组卷规范化要求,坚持材料不齐不组卷、盖章签字手续不全不组卷、确权面积有异议不组卷。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项目,高标准完成整理和数字化,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2.jpg

抢抓农时插秧忙 陈海伟 摄

  全链条监管,高标准落实进馆“安全关”

  一是专班化接收。针对确权档案数量大、门类多、移交周期长的实际情况,县档案部门、农业部门和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三方加强协调,成立接收工作专班,下设5个小组,分别是统筹协调组、打包封装组、档案运输组、清点检查组和入库上架组。科学制定移交进馆工作方案,列出移交进馆进度表,把实体档案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作为重点,全程跟踪、全时紧盯、专人负责,确保实体档案不丢失、不损坏。经过近4个月高强度作业,2020年3月,7大门类确权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全面完成,共接收综合管理类36卷、行政村确权类239卷、农户确权类11.66万卷、矛盾调处类45卷、图纸类476卷、照片141张、视频25件。

  二是专业化保管。确权档案进馆后,将科学、安全保管作为重点,优化调整库房设置,新增一间56平方米的库房,专门用于确权档案保管,安装了4组11列智能密集架,档案排架长度约448米,存放档案容量约66立方米,配备除湿加湿一体机1台、高精度温湿度记录仪1台、门禁系统1台和监控摄像头5个。与局域网联通建立馆藏系统虚拟库房,将档案排架位置显示、温湿度情况和日常管理状况等实时数据纳入在线管理,实现全天候智能化监管,有力保障档案安全。

  三是专题化建库。第一时间按照重要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标准,对确权档案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进行检查审核和补充完善,在馆藏系统数据中心新增确权档案专题数据库,将7大门类档案布局于专题数据库下,形成案卷级目录数据11.74万条、卷内文件级目录数据71.33万条、全文数据145.25万页,数据总量约890GB,实现确权档案专题化数据化管理,进一步丰富了馆藏重要民生档案数字资源。

  全方位服务,高水平发挥档案“价值关”

  制定《长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查阅利用办法》,建立形成权责清晰、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运转高效、安全可靠的确权档案利用服务机制。

  一是打通共享通道。借助县域档案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共享利用模块,把确权档案纳入馆藏重要民生档案资源共享范围,上传行政村确权类档案目录数据1490条、全文数据5.25万页。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在县级部门、乡镇和村级档案室均可以浏览目录,全文数据利用则需按照查档申请、受理、审核和办结等程序,方能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向浙江省、湖州市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共享资源,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共完成农户确权类档案目录数据11.44万条上传共享。

  二是实现多域查档。打造“档易查”品牌,县域查档主要依托长兴县档案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该平台设有便民查档、机关查档、内部查档、馆际查档和共享利用5个利用模块。将确权档案上传至该平台,是探索构建县域标准化、现代化、均等化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打通县、乡、村三级网格化查档服务,实现“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的有力尝试。市域查档主要完成与湖州市档案管理一体化平台对接,实现与“湖档直通车”无缝连接。省域查档主要通过浙江政务服务2.0、浙里办APP等,实现省域查档百馆联动。长三角一体化查档主要通过浙江政务网与长三角区域各档案馆互认互通。截至目前,确权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共受理471人次,调阅档案858卷次,出证1701页(电子出证78页)。

  三是彰显“两个服务”。2021年5月,环太湖大堤后续工程(长兴县段)启动建设,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土地征拆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面广,尤其是涉及耕地征用任务繁重,需要查阅大量档案。县档案馆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县水利部门沟通,搭建档案查阅快速通道,提供高效查档服务。如,夹浦镇作为征拆任务最重的乡镇,由于档案查阅及时跟进,原本计划用时60天的工作,仅用了38天完成,共调阅档案223卷、出证1316页,涉及征拆行政村6个、农户192户、耕地约75亩,为项目顺利推进赢得宝贵时间。此外,在四至争议、面积调整、补发权证等工作中,积极为群众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特别在矛盾调处中,充分发挥档案凭证作用,共处置矛盾纠纷26起。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2日 总第4233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