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8:24:34被阅览数:197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康影
摘要:探究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功能,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档案影视剧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首先,剖析制约档案影视剧社会档案意识建构功能发挥的因素,如数量不足、内容肤浅、宣传滞后等。其次,从知识普及、形象塑造、文化传播三个维度阐释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积极功能。再次,从拓展数量、创新内容、加强宣传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档案影视剧社会档案意识建构功能的优化路径。未来应着力增加档案影视剧制作数量、创新档案影视剧题材内容、加强档案影视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档案影视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释放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巨大潜力,推动社会主义档案文化建设和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档案影视剧;社会档案意识;档案管理;影视制作
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承载着宝贵的历史记忆,也记述着鲜活的人物故事,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和精神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受档案工作专业性强、部门属性明显等因素影响,档案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公众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者职业形象模糊,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率不高,档案事业发展亟须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档案工作的日益进步,宣传档案、利用档案、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通过新媒体传播、影视制作等方式,不断推出具有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档案宣传方式,拓宽档案服务渠道,让档案资源“多”出来、档案工作者“亮”出来、档案精神“传”出来,进而提升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文化繁荣,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已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档案影视剧作为一种影视叙事方式,以其直观性、感染性、娱乐性等特点,为破解档案宣传困局、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2],但目前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作用仍稍显不足,亟须加以重视和研究。
1 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缺位原因
1.1 档案影视剧数量稀少,影响力不足
档案影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档案文化传播载体,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档案文化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然而,纵观我国档案影视剧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网络短视频,涉及档案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十分稀缺,目前的档案影视剧多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例如《清宫秘档》《南京大屠杀》等。由于档案影视剧总量严重不足,其传播范围和受众面十分有限,难以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档案文化影响力,更无法充分发挥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应有作用。
1.2 档案影视剧内容肤浅,缺乏深度挖掘
档案影视剧要打动观众,塑造档案意识,除了数量的保证,更需要内容的坚实[3]。一部优秀的档案影视剧,应该在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专业内容叙述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纵观现有的档案影视剧,大多存在内容肤浅、缺乏深度的问题。一方面,许多档案影视剧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依赖档案破案、谍战等热门元素,忽视了展现档案工作的真实面貌,使得档案场景沦为噱头,档案内容流于表面。另一方面,为档案影视剧提供文本支持的档案工作者往往缺乏影视创作经验,难以将档案的专业内容充分融入影视作品中,使得档案内容与影视表现形式出现割裂,削弱了档案元素的实质作用。由于缺乏对档案内容的深度挖掘,使得档案影视剧大多流于表面化宣传,难以对观众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无法真正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事业、档案工作的认同和尊重。
1.3 档案影视剧宣传不力,社会认知度低
纵观目前档案影视剧的传播现状,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缺乏对档案影视剧的有力宣传。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报刊杂志等,较少开辟档案影视剧专题,缺乏持续跟踪报道。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虽然不乏档案话题的讨论,但档案影视剧的相关内容却十分鲜见。由于缺少传播渠道和宣传阵地,许多档案影视剧在播出后很快就湮没无闻,难以在社会上掀起档案文化的话题热潮,严重制约了档案影视剧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公众虽有观看档案影视剧的意愿,但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公众根本不知道相关作品的存在,更谈不上通过档案影视剧来建构档案意识。
2 档案影视剧在社会档案意识建构中的功能
2.1 普及档案知识,提升公众档案认知
档案影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将档案知识通俗化、生活化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认知水平。一方面,档案影视剧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将晦涩难懂的档案专业术语、工作流程等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影视语言,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档案的基本概念、价值功能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减少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的陌生感和距离感[4]。另一方面,档案影视剧可以通过塑造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积极形象,引导社会公众客观认识档案职业,消除对档案工作的误解和偏见。与此同时,档案影视剧还能通过典型案例的艺术再现,揭示档案在个人生活、社会治理、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让社会公众真切感受到档案与自身利益密切关联,进而唤起公众亲近档案、爱惜档案的情感共鸣。
2.2 塑造档案工作者形象,提高职业认同感
档案影视剧在普及档案知识、提升公众档案认知的同时,还能够塑造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长期以来,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档案工作者在社会上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档案职业形象模糊,社会认可度不高。而档案影视剧则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档案影视剧可以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展现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专业素养和价值追求,让社会公众真实、立体、全面地认识档案工作者群体,消除对档案职业的偏见和误解。另一方面,档案影视剧可以通过情节设置,突出档案工作在社会发展、国家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彰显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尊严和社会价值,引导社会各界客观认识档案职业。与此同时,档案影视剧塑造的档案工作者正面形象,也为档案从业人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有助于档案工作者增强职业自信,提升职业认同感,进而推动整个档案职业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
2.3 传播档案文化,推动社会档案事业发展
档案影视剧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传播档案文化,推动社会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档案文化是一种以档案工作为中心、以档案精神为核心的专业文化,蕴含着机关、社会和个人在长期档案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作为档案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影视剧可以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生动诠释档案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方面,档案影视剧可以将档案使用、档案研究等档案工作场景艺术化呈现,展示档案工作的专业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彰显求真务实的档案工作精神,引导社会公众形成规范意识、证据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全社会的档案素养。另一方面,档案影视剧可以深度挖掘各类档案的价值内涵,通过档案故事的艺术化讲述,引导社会公众认识档案的历史价值、凭证价值、文化价值,唤起全社会珍惜档案、爱护档案的责任意识,营造爱档护档的浓厚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档案影视剧可以推进档案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档案事业,夯实档案工作的社会基础,进而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人民群众服务。
3 档案影视剧提升社会档案意识的路径探析
3.1 增加档案影视剧制作数量,扩大传播范围
提升档案影视剧的社会档案意识建构功能,首要路径是增加档案影视剧的制作数量,扩大其传播范围。一方面,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影视制作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档案影视剧的选题策划,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富的档案资源和鲜活的档案故事,以档案的特色内容吸引影视制作方投入档案影视剧创作。另一方面,影视制作机构要树立开发档案题材的长远眼光,加大档案影视剧投资力度,在影视剧类型、体裁、风格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档案影视剧精品,形成常态化、系列化的档案影视剧制作体系。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门等要将档案影视剧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总盘子,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档案影视剧创作营造良好环境。档案影视剧制作数量的增加,必将带动其传播渠道的拓展。除了传统电影、电视播放平台,还要积极利用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档案影视剧的受众面,让档案影视剧唱响档案主旋律、传播档案正能量,引领社会档案意识建设新风尚。
3.2 创新档案影视剧题材内容,提高吸引力
除了数量保证,提升档案影视剧社会档案意识建构功能,还需要在题材内容上不断创新,以优质内容提升档案影视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档案影视剧要立足丰富的档案资源,深入发掘各个历史时期、不同行业领域的档案故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个人档案、家庭档案、单位档案等多种类型,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档案在国家、社会、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档案影视剧要创新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纪实、写实、虚构等艺术处理方式,通过悬疑、探案、传记、励志等多元化影视创作类型,将档案故事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影视作品,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引发档案话题的社会共鸣。与此同时,档案影视剧还要注重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既要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严谨性,又要满足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审美需求,用思想深度赢得观众口碑,用艺术感染力叩响观众心扉。无论是现实主义力作,还是革命历史正剧,无论是都市生活档案,还是名人传记档案,档案影视剧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才能跳出档案圈子,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档案世界,激发全社会探索档案、了解档案、运用档案的热情,进而推动社会档案意识的普遍提升。
3.3 加强档案影视剧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
档案影视剧数量的增加、内容的创新,最终都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才能真正发挥提升社会档案意识的作用。因此,加强档案影视剧的宣传推广,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是提升档案影视剧社会档案意识建构功能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加强档案影视剧的立体化宣传,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有层次的宣传报道,培养档案影视剧的固定受众群[5]。其次,要创新档案影视剧的推广模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官方账号运营、名人推荐、话题互动等方式,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互动,提升档案影视剧的网络关注度和话题热度。再次,要拓展档案影视剧的传播渠道,通过举办档案影视展、发行档案影视光盘、开设档案影视专栏等方式,将档案影视剧推广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扩大档案影视剧的社会覆盖面。最后,还要注重档案影视剧宣传的实效性,及时收集观众反馈意见,优化宣传策略,增强档案影视剧宣传的互动性和针对性。通过立体化宣传、创新化推广、社会化传播、精准化互动,档案影视剧的社会影响力必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将通过档案影视剧加深对档案的认知和理解,档案影视剧建构社会档案意识的功能也必将获得更加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谢啊英,丁华东.社交媒体对社会记忆建构传承的影响与思考[J].山西档案,2021(1):14-20.
[2]毛华中.面向影视叙事的档案文化遗产活化的路径探索[J].山西档案,2024(3):138-140.
[3]曹欣恺,周林兴.数字创意产业视角下红色档案文化价值跃升路径[J].山西档案,2023(4):62-71.
[4]任越,路璐.数字创意产业融合视域下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路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1):97-102.
[5]林晓雯.全媒体视野下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20(12):73-76.
【作者简介】康影(199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画及影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