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3:47:40被阅览数:32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闫冬
峰会外交是最高级别的首脑外交,峰会外交档案是在筹备、实施、总结峰会外交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原始记录。峰会外交档案不仅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参与、推动、指挥重大外交活动的历史记录,更是中国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见证。当前,峰会外交档案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价值实现路径亟待研究。
认识价值基础,把握双重特性
峰会外交档案是档案业务与峰会外交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价值和特点兼具档案属性与外交属性。
1.峰会外交档案的价值基础
从理论看,档案价值扩展律证明,档案价值因价值主体扩展或档案作用性质变化而出现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的转化和过渡,从而扩展档案价值实现的领域、形式与可能性。
从实践看,峰会外交对举办城市会产生双重影响,一是因开展峰会外交而形成的场馆会址、会议用品、文宣产品等实物档案,优化了城市风貌,宣传了城市形象,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二是举办城市在落实峰会外交过程中提高了治理能力,提升了人文风貌,塑造了城市记忆和身份认同。
2.峰会外交档案的双重特性
从档案本身看,峰会外交档案具备内容与载体两大要素。内容上,峰会外交档案对峰会外交全过程进行多角度全景式记录,构成了峰会外交的核心记忆方式,可借助相关活动唤醒峰会记忆。档案文本内容亦在活动中以引用、翻译等方式与其他文本建立关系。载体上,峰会外交档案可为峰会外交的其他“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提供记录工具,进行“档案化”保护。
从外交实践看,峰会外交档案随之具备跨地区、跨领域、跨时代等特点。峰会外交,一是可由各国城市轮流举办,亦可以线上视频方式召开,并设线下分会场;二是涉及安全、宣传、文化等部门以及普通民众、民间团体、企业等力量,不同的形成主体构成不同的峰会记忆;三是受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家战略影响,其主体、议题和过程各异。峰会外交内涵的复杂性与外延的包容性,决定了峰会外交档案价值的复杂程度和衍生价值。
立足内涵外延,剖析衍生价值
立足峰会外交档案的价值基础和双重特性,可从要素维度(记录保存)、地区维度(层级渗透)、领域维度(衍生发展)、时代维度(传承创新)梳理,挖掘其衍生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7个方面:
一是固化外交知识。一者是峰会外交知识,峰会外交档案是峰会外交的内容固化与实操记录,凝结着政治统筹、礼宾安保、新闻宣传、网络安全等知识经验。二者是国际形势研判方面的知识,峰会外交反映了最高领导人对重大外交事件的态度、对双多边关系的把握等信息,丰富了峰会外交档案的知识内容和情报价值,为专业研究积累了一手材料。
二是贯彻公平正义。峰会外交签署的联合声明、条约协议等会议成果是贯彻公平正义的直接证明,也是未来解决国际纠纷的有效凭证。峰会外交中体现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礼宾方案、议程安排实践均记录在档案中以供保存查证。这些档案是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国外交理念的鲜活佐证,也是彰显大国外交风范和引导国际舆论的有力材料。
三是构建峰会记忆。峰会外交档案能够真实立体展现峰会外交过程、举办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情况,帮助后人理解、掌握、运用峰会外交的连续性、因果性和规律性特征,进而构建峰会记忆,并在其中推广和渗透中国外交理念,推动国家认同,促使峰会记忆融入城市记忆乃至“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人类共同记忆”,引发深刻情感共鸣。
四是引发民族情感共鸣。峰会外交档案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全球战略地位的强化,与民族情感引发强烈共鸣。峰会外交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相关舆论表达出国家自尊、民族自豪、复兴自信,是民族情感的外化表现。峰会外交档案经过历史积淀的、凭借原始记录事实性经验所具有的公信力,可用以推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五是实现国家认同。峰会外交档案中的实物档案产生于仪式性活动,兼具纪念性与实用性,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文化风范和民族特色。声像档案反映国家发展历程,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与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集体记忆形成深刻对比。这些将有助于实现集体记忆的再现、同构、共享,通过国家认知边界和国家话语暗示,搭建起从民族情感、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有效连接。
六是促进人文交流。峰会外交档案记录了峰会外交中的人文交流,承担起人文交流成果展示、宣传的使命,促进人文交流的纽带更加坚韧。同一系列的峰会外交可能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国家形成各种各样的档案材料,峰会外交档案可在人文交流的框架下在推动外交档案互证互补、打造“档案文献共同体”、探索“档案外交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七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峰会外交是中国凝聚国际共识、兑现国际承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这些具体经验将全部记录或固化于峰会外交档案,凸显、深化峰会外交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厚度。
基于衍生价值,探索实现路径
1.要素维度:“内容—载体”的开发利用
在专题编研、主题展览等传统形式基础上,研发专题数据库、文创产品,甚至通过资源聚集、技术赋能等手段,添加文化、艺术、科技元素,借鉴中国广东外事博物馆、美国外交国家博物馆经验,探索建设中国峰会外交博物馆;或者利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现有空间和展陈资源,建立富有中国外交价值内涵、构建峰会外交记忆、增添公众峰会外交参与体验的专题空间场域。一是以峰会“筹办—举办”为时间线,充分展现举办峰会外交活动在科技、经济、文化、城市更新等各领域的经验智慧,打造承载峰会外交的记忆场所;二是以峰会历史、知识、文化和精神为“面”,充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交相融,打造诠释中国外交理念的教育场所;三是以峰会外交档案为“点”,运用科技复述、还原出可视化、可感知、可触碰的峰会外交细节和外交过程,打造存史育人的休闲场所。
2.领域维度:“外交—超外交”的跨界融合
峰会外交档案的跨领域特性可转化为价值实现路径上基于网络思维的“峰会外交档案+”融合模式发展,深化峰会外交档案在相关领域的纽带支撑作用。一是宏观方面与国家战略、政策相融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可以探索利用峰会外交档案开展“中国外交记忆工程”建设,充分展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二是微观方面与社会相关行业相融合。一方面,峰会外交档案是落实外交方针政策的实践记录,可以作为知识载体、文化媒介,深入课堂思政教育与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峰会外交多以线上视频方式举行,华为、腾讯等中国科技公司为此提供了关键的软硬件设备和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彰显了中国科技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峰会外交档案记录了中国科技公司服务中国客户的方案、过程和效果,囊括了协议合同、演练方案等各类材料,是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开拓市场的有力证明。
3.地区维度:“中国—世界”的交流传播
峰会外交档案作为峰会外交的遗产,尤其是场馆会址、会议用品、文宣产品等实物档案,背后蕴含着中国的文化话语暗示,体现着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外交理念,可以为做好中国叙事、加强国际传播、展现国家形象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内以国家认同为立足点。从峰会外交档案中提炼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解读中国文化,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综合运用日常修辞、记忆修辞、互动修辞等手段,摒弃简单宣导、教化、灌输性的模式,汇聚认同意识、疏解对立情绪、客观反映舆情、实现理性沟通,在互动、对话等更具参与性、体验性场景中凝聚民心、塑造共识,进而催化国家认同。在国际上以提升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立足点。推动中国叙事体系与时俱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采用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外交故事和中国外交理念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凸显峰会外交作为中国与各国各党、国际组织共商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其间提出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有利于世界向前发展。
4.时代维度:“当下—未来”的联动整合
中国举办外交峰会的经验可以为国内外城市在举办合同、安保设计、外宣方案等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和经验参考。将在各个城市记忆乃至国家记忆中的历次峰会外交档案资源进行整合联动,可以建设中国峰会外交专题数据库,实现峰会外交档案的全面收集、集中管理和长久保存,也可以推动峰会外交档案中非物质要素(如知识、精神、文化等)在特定时间节点、特定空间区域以建筑、视频、场景还原等方式显性化呈现,实现立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服务北京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
外交档案是专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随着研究范式的转换,外交档案价值研究迎来新机遇。峰会外交档案体现了外交档案的一般特征,活跃的峰会外交亦为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笔者以“解构—再构—实现”为线,梳理分析峰会外交档案双重特性、衍生价值和实现途径,希望为外交档案价值研究进行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