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档案建设及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4 08:32:21被阅览数:34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李转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是引领高校办学方向、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政治保证。高校党建档案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党的建设、服务学校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深入阐述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档案建设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分析了高校党建档案所具有的政治性、机要性、综合性等特征。推进党建档案建设,要着眼于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安全保障、拓展利用功能等方面着手。同时,要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校党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个性化服务、特色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协同化发展。

  关键词:党建工作;档案管理;高校党建;创新模式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党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高校党建档案作为高校党建历史和发展的忠实记录,对于系统总结党建工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切实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力促进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等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价值[1]。

  新形势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高校党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如何深化对高校党建档案特殊价值的认识,推进高校党建档案的特色化建设,创新高校党建档案的管理模式,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深入研究高校党建档案的特色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厘清高校党建档案的本质属性和实践规律,丰富和发展高校党建理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党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发展高校党建档案的管理模式,可以推动高校党建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1  高校党建档案特色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要求。高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建档案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真实记录了党的建设历程,承载着丰富的政治资源、精神资源,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党建档案特色化建设,努力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有利于充分发挥档案的资政、存史功能,为高校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建设质量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只有高质量的党建,才能引领并保证高质量的发展。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党建档案管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大局。推进高校党建档案的特色化建设,就是要从完善制度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着力,实现党建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通过创新工作思路理念,丰富工作方式手段,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切实增强党建档案工作的科学性、时代性,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3 创新发展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应有之义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破解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高校党建档案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是创新发展高校党建的“富矿”。加强党建档案的特色化建设,深入挖掘党建档案的思想内涵、规律特点,对于总结提炼高校党建的成功做法、典型经验,凝练形成创新性理论成果,完善党建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党建档案的内涵特征

  2.1 档案载体的政治性

  高校党建档案真实记录了高校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开创辉煌的光辉历程。一方面,档案材料全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的贯彻执行情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校工作的政治优势。另一方面,档案文献揭示了高校党组织在带领广大师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中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高校党建档案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政治资源和历史见证。

  2.2 档案信息的机要性

  高校党建档案涵盖了党委会等重要会议的记录、干部选拔任用等敏感内容,涉及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机要性。一般而言,档案信息的产生、传递、交换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尚未完全公开,部分内容可能长期处于封存状态。这就决定了高校在党建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等环节,必须强化安全保密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切实维护档案的机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档案的认识、教育、资政等功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3]。

  2.3 档案资源的综合性

  高校党建工作涉及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诸多领域。这就决定了高校党建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包括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活动等常规工作,还涵盖意识形态工作、统战群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综合性特点。这使得高校党建档案的收集范围、整理方式等更加多元化,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高校要高度重视党建档案的特殊价值,不断丰富和拓展档案资源,做到全面系统收集、科学分类整理,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历史文献支撑。

  3  高校党建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3.1 注重数字化赋能,推进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

  第一,优化收集渠道,拓展党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党建档案信息资源是开展党建工作、服务师生、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深入总结和梳理各级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收集反映师生员工参与党建活动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丰富档案资源的内容形式。要完善档案收集机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收集平台,及时归档汇聚分散在基层的党建资料,扩大党建档案的覆盖面。要加强校内外各类党史档案、名人档案的征集工作,注重发掘党员先进事迹档案,不断拓展党建档案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建设数字档案馆,推进党建档案信息化。加快推进党建档案数字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整合校内外信息资源,建设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档案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党建档案进行扫描、著录、数字化处理,实现档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建立健全数字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明确档案的录入、审核、存储、利用等业务流程,规范元数据标准,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研发覆盖档案展示、检索、利用全流程的智能化应用,创新党建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3.2 提供个性化服务,突出党建档案主题化

  党建档案服务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档案信息服务。要面向校内党务工作者,提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用扎实的史料支撑党建工作的科学决策。面向广大师生开辟专题栏目,筛选师生喜闻乐见的档案素材,用鲜活的事例讲好高校党建故事,用亲切的语言宣传党的知识。要聚焦高校校庆日、国际档案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档案展,充分展示党领导下高校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还要针对校友、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党建档案咨询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3.3 创新方法路径,提升党建档案的特色化

  第一,创新整理方法,推进党建档案的规范化。党建档案的特色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整理方法作为支撑。要树立大数据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档案分类和著录方法,实现对档案的精准描述、智能分析和动态管理。要创新党建档案编研工作,深入挖掘档案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以编制大事记、工作手册、口述史料、专题档案等形式,充分展现党建档案资源的独特魅力。要探索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集存储、管理、检索、利用于一体的智慧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党建档案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第二,丰富利用途径,充分发掘党建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掘和利用党建档案的功能价值,是特色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要用活、用好党建档案资源,不断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通过精心遴选富有教育意义的档案素材,服务党史党课教育、思政课教学,讲好高校党建故事。深度参与学校重大主题宣传、校史校情编研等工作,提供权威翔实的档案资料,凸显党建工作成就,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统筹利用实体展览、网上展厅、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党建档案主题展览,并创新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档案文创产品,拉近党建档案与师生的距离,不断放大党建档案的社会效益。

  第三,强化安全保密,完善党建档案的安全体系。党建档案事关党的建设和学校发展大局,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敏感性。因此,加强党建档案的安全保密是特色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健全党建档案保密制度规范,细化明确不同层级档案的管理权限,做到分级管控、专人负责。要强化载体安全,定期对档案库房、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维护,并对重要档案和数字档案进行同步备份,以防范火灾、盗窃等风险隐患。要加强人防、技防,建立档案工作人员保密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保密教育,严防档案泄密事件发生。

  3.4 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党建档案一体化

  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建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协作。要建立党建档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档案部门与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衔接,确保党建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利用等各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并健全归档移交机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明确各单位的党建档案管理责任人,将党建档案管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以此调动全校各方力量参与支持党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完善党建档案与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联动机制,深入挖掘党建档案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创新开发融媒体产品,从而有效提升党建档案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3.5 开发共享平台,推动党建档案协同化

  加强校际党建档案交流合作,整合优质档案资源,对于拓宽工作视野、促进成果共享具有重要意义。要主动对接兄弟高校,建立党建档案协作网络,定期开展业务交流、经验分享活动,共同研讨党建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参与区域性、全国性档案文化建设活动,通过联合举办主题展览、开展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实现党建档案的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强与档案学专业的协作,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致力于打造高校党建档案管理的高端智库和人才高地。同时,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与数字技术企业的跨界合作,搭建线上党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党建档案的广泛传播和充分利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党建档案建设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而且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促进高校党建档案管理创新的时代选择。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把握高校党建档案的政治属性和专业属性,深入探究高校党建档案特色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挖掘高校党建档案的资政育人功能,完善高校党建档案的体制机制,构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另一方面,要从数字化赋能、个性化主题、特色化方法、一体化机制和协同化平台五个方面系统地构建高校党建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有效推进高校党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宝印,陶好飞,蔡永明.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评价探索及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4(5):138-143.

  [2]徐丹阳.高校智库建设中档案管理的交互式服务分析[J].山西档案,2019(4):128-131.

  [3]秦蔚蔚.“互联网+党建”模式下优秀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建设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41-43.

  [4]颜隆忠,李黄骏.数字党建:数字化时代党建工作新方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1-17.

  【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引领、凝聚共识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22RWT04)。

  【作者简介】李转(1984—),女,汉族,陕西绥德人,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