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4-12-02 08:10:52被阅览数:44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王成伟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撑和服务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高校档案工作在内涵式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面临的挑战,指出新时代档案工作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在理念更新、资源建设、服务拓展、方式创新、机制完善、能力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档案工作与高校内涵式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开创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档案工作;内涵式发展;档案管理;教育现代化

  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的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

  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础工作[2],是高校管理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肩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档案工作必须主动作为、与时俱进,在理念更新、资源建设、服务拓展、方式创新、机制完善、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档案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本文拟从高校档案工作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视角切入,分析档案工作在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全面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高校档案工作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要求高校从以往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在该转变过程中,高校档案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1   档案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

  档案是高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真实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改革举措、发展成就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一所高校的档案越完整、越系统,就越能够全面展现该校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沿革[3]。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这一宝贵的信息资源。透过档案,可以总结高校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高校未来的改革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此外,档案还可以为高校发展提供定量分析的数据支撑,帮助高校准确把握发展态势,从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1.2   档案工作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

  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而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持。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时,需要查阅相关会议纪要、决策备忘录等档案资料;在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时,需要参考历年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档案;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时,需要利用职称评审、进修培训等档案;在加强科研管理时,需要借助课题申报、项目管理等档案;在评估教学质量时,需要运用教学督导、学生反馈等档案。可以说,档案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

  1.3   档案工作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内涵式发展不仅要求高校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文化是凝聚师生、提升社会声誉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档案则是高校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校的重要文献、师生的代表作品、校园的历史照片、高校的纪念物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妥善保管并得以传承利用。档案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档案文化展、编写校史档案、建设数字档案馆等方式,充分发掘档案的文化价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档案中还记录着高校在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对高校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新时代档案工作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档案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校档案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1   内涵式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要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对档案工作的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各项工作要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对档案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内涵式发展中的各项任务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对档案工作服务的广度、深度、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亟须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

  2.2   档案工作理念和服务模式有待创新

  目前,高校档案工作在理念和服务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档案部门的工作理念相对陈旧,秉持“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对档案工作在内涵式发展中的定位认识不够清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在服务模式上,仍主要停留在被动式、事务性服务层面,缺乏面向高校中心工作、面向师生需求的主动服务意识,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意识不够。档案信息服务手段比较单一,信息化水平不高,远程服务、移动服务等新模式应用不足。

  2.3   档案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水平亟待加强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是提升档案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4]。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些高校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收集范围不够全面,现行文件材料归档不及时,珍贵档案抢救保护力度不足。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数字档案资源的规模化、系统化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2.4   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有待优化

  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关乎档案工作的活力和效能,是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但当前一些高校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在工作体制上,档案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发挥不够充分,与高校各部门间缺乏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在工作机制上,服务制度不够健全,服务流程不够优化,内控机制不够严格,服务绩效评估不够科学;在队伍建设上,档案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有待加强。

  3  新时代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的创新路径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必须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在理念更新、资源建设、服务拓展、方式创新、机制完善、能力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开创档案工作服务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

  3.1   更新工作理念,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观

  高校档案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觉将档案工作置于高校发展大局中谋划、置于服务师生中落实;要从传统的“管档观”转向现代的“用档观”,从被动的“重管理”转向主动的“重服务”,从简单的“信息守护者”转向复合的“知识服务者”;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观,聚焦高校中心工作,围绕师生的多元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切实增强档案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实效;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大势,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服务方法。

  3.2   强化资源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档案部门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根本,信息化是提升其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关键。高校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进一步拓宽档案收集渠道,扩大档案的征集覆盖面,加强对重要文件材料、高校史料、特色档案的抢救和保护,提高档案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要加快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强化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采集、规范化管理、网络化共享和智能化利用;要优化升级档案管理系统,促进档案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要创新发展数字档案馆,促进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共享,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网络化服务。

  3.3   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广度和深度

  高校内涵式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档案工作服务内容提出了更丰富、更深入的要求。高校档案部门要主动对接高校中心工作,深入了解高校发展战略和师生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主动服务高校重大决策部署,为高校编制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重大项目论证等提供档案信息支持。二是要主动服务教学科研活动,为名师名课、精品课程、重点科研项目等提供相关档案资料,推动优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要主动服务师生,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人事管理等高校工作提供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四是要主动服务高校文化建设,通过挖掘整理高校史料、开展校史陈列展览、编写校史档案专著等活动,在档案工作中传承高校精神、弘扬高校文化。

  3.4   创新服务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师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化,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模式。线下要根据师生差异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利用服务,如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查阅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档案鉴赏活动等。线上则充分依托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网上咨询、网上预约、在线查档、远程利用等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服务;加强档案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建设,创新推送档案信息方式,增强档案宣传;积极构建智慧档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检索等技术,为师生提供精准高效的知识发现和智能决策服务。

  3.5   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档案工作与高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档案部门要主动适应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服务协同模式。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横向联系,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用的协同工作机制。如与校史研究室合作挖掘并整理校史档案,与宣传部门合作开展档案宣传活动,与信息化部门合作推进数字档案建设工作等;完善档案工作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档案安全保密和过程管理,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健全档案开放利用制度,拓宽档案服务渠道,促进档案资源的充分共享;创新档案鉴定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将服务质量和师生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强化档案部门的服务导向和责任意识。

  3.6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档案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工作队伍是提高工作水平、拓展服务功能的人力保障。高校档案部门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档案人才发展规划,优化档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高校联培”“人才特聘”等方式引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完善档案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岗前培训、业务培训、能力培训,切实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强化档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档案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建立档案人员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实绩与职业发展挂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02-24(1).

  [2] 郭文平,迪昕.近十年我国高校档案研究的特征分布与热点分析: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9(2):25-30.

  [3] 鲁昆洪,毛菊.面向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校史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3(6):119-127.

  [4] 赵爱国,樊树娟.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定位与功能浅探[J].档案学通讯,2018(2):96-100.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研究——以哈罗德•拉斯韦尔5W模式为视角”(项目编号:2021SJA1816)。

  【作者简介】王成伟(1987—),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