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26 08:04:29被阅览数:16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房媛

  摘要:档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历史文化遗产,是地域、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与积淀,它不仅是积累与贮存历史文化的工具,而且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在数智时代,基于移动终端的在线社交成为主导,移动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新型数字场域,社交媒体环境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合与梳理,深入探究档案文化传播路径,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可实施策略,以提升社交媒体下档案文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文化;档案文化传播;传播路径

  在数智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极大地颠覆了社交方式与社交媒介的形态,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在线社交成为主导。移动社交媒体以其即时通讯交流、多重社会身份聚合、全民参与记录、信息虚实融合、交互通用便捷等特点而著称。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其功能愈加丰富多样、交互逻辑更加人性化,逐渐构建起一个新型数字场域。档案作为具有厚重价值的社会历史文化遗产,是地域、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积淀与真实记录,还是积累与贮存历史文化的工具,更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媒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档案文化的传播是展现档案资源价值、推动档案建设事业发展、实现档案公共服务目标的现实路径。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新时代下,依托社交媒体开展档案文化传播,不仅是铭记历史发展、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档案文化公众认知度、促进档案利用与教育的有效途径。

  1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文化传播研究现状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路径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交媒体环境中档案文化传播的新机遇与挑战、影响档案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多样化的传播模式以及受众身份认同的构建等。

  1.1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社交媒体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杨茉[1]展示了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对清代玉牒的传播,并基于内容分析提出了融媒体视域下历史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建议,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记忆延伸,而且激发了公众对历史档案的新认识。胡琨[2]则从“立”与“困”的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档案文化传播的定位问题,并探讨了社交媒体时代给档案文化传播带来的新挑战,特别是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以及档案文化真实性与可信性所面临的挑战。

  1.2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模式与影响因素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主体、媒介、内容以及外部环境。例如,张静等[3]通过构建多向与轨迹式循环模式,深入剖析了在社交媒体环境中传播效果的多元影响因素。而苏君华等[4]则通过对纪录片评论数据的情感分析与主题挖掘,揭示了传播渠道的广泛性、内容的独特性以及公众需求的多元性在提升档案文化传播影响力方面的重要性。

  1.3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主体选择与受众身份认同

  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档案文化的传播主体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每种机构在传播中都扮演不同角色,郑慧等[5]结合具体案例对3种文化场馆在档案文化传播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旨在为用户选择提供参考。王向女等[6]以CAPS理论为研究框架,深入探索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档案文化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反应”的理论模型。

  2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在社交媒体的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路径变得多元化和互动化,本研究从现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短视频3个视角分析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

  2.1  基于短平快的微博平台

  官方社交媒体因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更容易获得社交媒体用户的信赖和关注。档案资源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档案文化知识,从而有效开展档案文化传播活动。微博作为一种短平快的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广、交流互动快等特点,成为档案文化传播活动的得力助手。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系列专题形式为公众系统地科普档案文化知识,如聚焦于某时期某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专题,或介绍某地区的英雄人物志。基于微博的即时互动功能,社交媒体用户可以自由发表评论、分享个人见解,而官方媒体则可以参与互动回答,从而实现高效的双向交流与线上文化传播。

  2.2  基于融媒体的微信平台

  同样作为拥有亿级用户的国民社交平台,微信集成了社群、企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以及短视频等多种功能,能够实现全场景一站式深度赋能档案文化传播。档案管理机构通过开通官方公众号或与主流媒体公众号合作,不仅可以像微博平台那样发布档案文化相关知识,将用户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感受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评论区,还可以精准地把文章推送给所有关注公众号的用户。此外,档案管理机构还可以开发微信小程序,并利用企业微信创建兴趣社群,搭建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为用户分享、讨论和学习档案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

  2.3  基于视频流的抖音平台

  相较于文本和图片这两种文化传播媒介,抖音短视频平台能以视频的形式更生动地传播档案文化。从文字、图片的阅读方式转变为影音协同的视频流,这种呈现方式不仅更加生动具体,还降低了社交媒体用户的感知成本。档案管理机构的专家可以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交媒体用户展示历史图片、讲述历史事件,甚至直播历史档案资源修复过程,提供档案公共馆藏资源云展览服务等。在直播过程中,专家可以实时互动与解答,让社交媒体用户深入了解档案故事,从而提高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度与体验感,满足社交媒体的情感需求。此外,全民参与和全民记录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显著特征,每个社交媒体用户都是记录和分享的主体。抖音短视频平台降低了用户参与档案文化传播的门槛,让更多具有丰富档案知识和浓厚档案兴趣的用户参与到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档案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3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困难与挑战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档案文化传播的方式,并提高了传播效率,使得档案文化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最终实现全民参与。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平台档案文化传播活动的日益增多,一些困难与挑战也随之浮现。

  3.1  信息质量与真实性验证

  全民参与、全民记录是当前社交媒体平台的显著特征,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极大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扩大了传播范围,使得更丰富、更多元的声音得以被记录,展现出更深入的思考。但较低门槛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导致信息在流动中更容易受到噪声干扰。信息内容真实可靠是社交媒体平台与社交媒体用户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散布与传播不仅损害了这一基础,还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社交媒体用户通过自身认知辨别信息的真伪时,如混入虚假、错误、低质量信息将会导致用户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对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3.2  隐私与版权合规

  隐私保护是互联网时代一直被热议和重视的话题。互联网在加快信息流通、提升交互效率的同时,由于信息流通环节多、信息要素采集广,也面临着大量的隐私泄露风险。档案作为真实的原始记录,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在档案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和落实隐私保护的相关问题。

  社交媒体平台汇聚了大量原创作者,他们凭借优质的创意和创作内容吸引爱好者,积累粉丝数量。然而,对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创作而言,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特点显著也导致平台在审核与监管方面存在疏忽,对原创内容保护力度不足。侵权作品传播迅速,侵权行为的鉴定与追责流程繁琐复杂,版权认定的界限模糊等。问题最终导致偷盗、抄袭以及非法获利的现象与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3.3  地域差异与文化认同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档案记录内容与档案文化传播具有显著的区位差异和地域特色,这使得档案文化传播中的地域差异与文化认同问题变得不容忽视。基于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的定向推流与多重曝光功能,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社交媒体用户都能在社交平台上接收到与档案文化知识相关的信息流。因此可能存在因地域差异或文化认同问题而导致档案文化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

  3.4  社交媒体接受度低

  社交媒体平台种类繁多,用户基数庞大,信息传播范围广泛。但是由于社交媒体用户往往倾向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些特定的领域,因此在大数据和智能计算广泛应用基础上,社交媒体平台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更倾向于定向投放流量,依据用户群体画像量身定做内容推荐。种种原因给档案文化普及与大规模传播带来了挑战。如果档案文化传播仅局限于知识性与科普性的内容,缺乏新颖性与创意度,将难以在社交媒体上获得高认可度,进而减少其获得流量曝光的机会,导致档案文化内容难以频繁进入社交媒体用户的视野,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4  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

  有效的档案文化传播需综合考虑传播主体的选择、内容的创新、受众的参与度以及社交媒体的特性。通过利用社交媒体广泛覆盖和易于互动的特性,可以有效促进档案文化的广泛传播,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1  内容为王,精益求精

  提升社交媒体对档案文化传播效果,需要解决档案文化资源的内容问题。内容为王的原则不仅强调要确保创作内容的质量可靠与真实可信,还要注重作品的新颖性与趣味性,以降低社交媒体用户的认知负荷,并激发他们的持续阅读与浏览兴趣。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兴趣,应在创作中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以此缓解用户的倦怠情绪。例如,可以通过特定档案记录的历史场域搭建元宇宙,以实现沉浸式体验,让社交媒体用户在切身感受现代数字技术魅力的同时增长档案文化知识。

  4.2  矩阵推广,跨界联动

  不同社交媒体平台都拥有大量的非重叠用户,因此多平台多端口并行仍然是在社交媒体获取曝光和积累用户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灵活的矩阵式运营,可将众多垂直领域构建成一个互补、协同的传播网络。用户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偏好自主选择垂类内容,不仅满足了社交媒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实现了对社交媒体用户的精准划分。在此基础上,地域差异与文化认同等问题也能得以解决。

  跨界联动是当前网络热门的营销方式之一,社交媒体上的档案机构往往面临粉丝积累缓慢、流量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档案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以“跨界联动”的形式和知名社交媒体用户、知名机构或者主流媒体平台展开合作,以更高曝光扩大档案文化传播范围,从而提升档案文化传播效果。

  4.3  强化监管,赏罚并举

  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监管是维护平台健康稳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激励创作者坚持独立创新、积极创作的必要措施。首先,应完善侵权认定规则与处罚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将这些内容纳入社交媒体用户使用准则之中,做到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倡导“人人都是版权卫士”的理念,鼓励用户积极举报侵权等行为,平台及时核准后根据既定规则,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再次,平台应根据用户的信用状况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推流,给没有侵权行为的高质量原创作者更多曝光机会。此外,作为服务商,社交媒体平台应自觉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与义务。这要求平台主动加强平台创作内容的监管与审核,建立专业的监管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一旦发现侵权或违规内容,应立即下架并依法追责。

  5  结语

  档案文化传播在数字技术与社交媒体的双重赋能下,展现出无限活力与广阔发展前景。通过探析档案文化传播路径,利用主流社交媒体的高效传播渠道与独特的互动机制,开展档案文化传播服务,这样不但扩充了档案文化的受众群体,还拓宽了档案文化传播范围。然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信息质量与真实性验证、隐私问题与版权合规、地域差异与文化认同、社交媒体接受度低等,需要通过加强创作内容质量、提高创新水平,搭建矩阵式平台,积极跨界联动,以及加强平台监管与完善奖惩机制等措施来优化解决。未来,应继续发挥社交媒体优势,为档案文化传播和发展打造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茉.融媒体视域下历史档案文化传播研究:基于某清代玉牒相关微博的分析[J].档案学研究,2022(5):89-93.

  [2] 胡琨 .“互联网 +”时代档案文化传播的“立”与“困”[J]. 档案学研究 ,2017(5):82-85.

  [3] 张静 , 李佳亮 , 孙宝辉 , 等 . 我国高校校史档案文化传播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 : 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 [J]. 情报科学 ,2019,37(7):56-60.

  [4] 苏君华 , 宋帆帆 . 基于情感分析的档案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 : 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分析对象 [J]. 档案学研究 ,2023(1):91-99.

  [5] 郑慧 , 梁艳 . 档案文化传播主体及其选择 [J]. 档案学通讯 ,2016(3):38-42.

  [6] 王向女 , 葛帅敏 . 基于CAPS理论的档案文化传播中受众身份认同建构研究 : 以哔哩哔哩网站《档案》节目为例 [J]. 档案学研究 ,2024(1):93-101.

  【作者简介】房媛(1981—),女,汉族,河南安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