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资源建设与地质项目实施的“双向奔赴”——以河北省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25 17:37:12被阅览数:2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梁其华 谷梁玉 范会婷

  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认识积累和客观记载,合理利用地质档案资源对于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下简称省监测院)在石家庄、保定、衡水等地相继开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地质档案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为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提供了数据支撑,保障了项目顺利完成。

  聚焦问题 勇于担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地下水环境监测被列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每5年为一个实施阶段。进入21世纪,该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调整、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正常监测和维护,成为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省监测院多年来持续加强地质档案资源建设,目的就是服务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的完成。通过对环境动态及地质的监测研究,保障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正常运行,获取水位、水质动态数据信息,为合理保护利用环境资源、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建立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站网点,完成环境监测任务需要依据历年监测井的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污染情况等地质档案资源数字信息。然而,省监测院多年来虽然积累了大量地质档案资料,但在2009年以前实行的是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导致无法快捷、高效地提供利用。因此,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历年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创建地质档案资源电子资料库,是更好服务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的重要举措。

  守正创新 多措并举

1.jpg

档案人员在监测现场记录留存相关数据

  建设“一类一档”原始地质档案资源库。为助推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完成,省监测院档案人员到全省各市监测分院及项目施工现场,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研究,建设“一类一档”原始地质档案资源库。首先,编制《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操作手册》,对所获得的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等,把环境监测资料分为10个类别。其次,编写《原始地质档案文件级目录》,包括各类别文件题名、类别、单位、数量、比例尺、密级、载体形式和备考表等。最后,根据文件级目录调取项目所需地质档案。包括地下水动态观测、水位统测、试验场观测、机民井调查、水质分析等记录报告,以及经整理、计算、分析汇总等形成的图、文、表等。通过系统整理开发,建立了9个阶段所需10个类别2.1万件地质档案资料库,为工作利用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建立全省地质档案信息系统。针对项目任务重、工作量大,档案资料借阅频繁,以及手工查阅给工作带来的不便等实际情况,把地质档案信息数据进行专题、专项分类,开发建立河北省地质档案信息系统。系统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基本信息资源层、平台支撑层、业务查询层4个部分组成,有力保障每项数据的独立性,且便于维护和扩充更新。录入1.2万件地质档案信息,根据项目需求把档案数据分为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年鉴、标准规范、图书、原始资料、地形图和参考资料等类别,并提供了按类别、档号、地质成果名称、关键词、作者、编写单位、形成日期等多要素检索服务。

2.jpg

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点水位校测现场

  建设开发地质环境图系档案。针对项目所需和各市地质环境图类不系统、不完整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对20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图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归纳,综合研究后重新调整和编制、补充及汇总数据信息。包括在图面上对精度调查、分类方法变化、界线变化、称谓变化等予以补充表达或修编表达,对原图错误详细说明并予以修正等。通过开发建设实施,编制建成《河北省地质环境图系》,涵盖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和地下水等内容。

  建立数字化地质档案资源。编写《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格式编制操作手册》作为开发建设数字化地质档案资源技术文件指南。按照行业标准和技术文件指南要求,将纸质档案扫描成相应格式,并进行整理、分类、组织、命名、建立文件标引等以备利用。通过开发电子数据地质档案资源,提高了服务便捷度和利用效率。

  提升影响 创造效益

  保障项目顺利完成。近几年来,省监测院依托原始记录、成果档案、环境图系档案等资源,建设了地质档案信息系统,项目技术人员可在短时间内查询各类别档案信息数据,提高了地下水监测项目的工作效率,既节省时间,也节约经费开支,保障了项目顺利完成。

  应用于雄安新区建设。开发建设的地质档案资源在雄安新区总体规划、部分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详细规划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新区地质调查将重点转向地下水、土地质量、地热、地面沉降等要素综合监测,不断更新新区资源环境条件数据。

  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依托地质档案资源支撑,河北省建成了3000多眼监测井,建成了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专业自动化骨干网络、雄安新区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等,开辟了环境监测和技术支撑服务的新领域。

  监测网络的建成对全省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水温,以及环境污染、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地面沉降防治等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监测数据能够深入分析研究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动态,系统梳理和总结地质环境动态规律,客观和科学地研判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随着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生态补水工程实施,全省地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水环境40余年持续超采状态下的动态变化特征。该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所形成的系列监测成果对全省地质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顺利完成,得益于地质档案资源的有力支撑。同时,以项目为牵引,开发建设的地质档案资源实现了档案服务利用价值质的飞跃。两者的双向奔赴,是一次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尝试,为环境保护,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1月25日 总第4217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