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眼光看 以历史担当做——浅谈对中国式现代化和档案工作服务推动作用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4-01-19 08:49:38被阅览数:42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段文锋

  现代化是社会由相对不发达状态向相对发达状态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持续进行、没有穷期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入,现代化的内涵会不断更新、丰富。

  最近我翻阅了晚清时期的两部小说,一部是吴趼人先生的《新石头记》,主要讲贾宝玉在幻想的清朝复活后的所见所闻。故事里,中国有潜艇、无线电话、能飞天的车等等,在我国举办的万国和平会上中国皇帝还做了会长。在作者的构想中,清朝之所以能够变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清朝,原因在于“立宪的功效非常神速,不到几时,中国就全面改观了。”具体路径是,宪政局每日把考察来的宪法相互比较,“这条英国的好,便用英国的;那条日本的好,便用日本的。还有不合中国用的,便删了去。”另一部小说是梁启超先生的《新中国未来记》,开篇就是1962年中国举办万国太平会议,各大国首脑纷纷前来庆祝,并决定在上海开设博览会。在作者笔下,宪政党是“再造中国第一功臣”,中国的强大在于实行了民主共和。

1.jpg

吴趼人著《新石头记》

1.jpg

梁启超著《新中国未来记》

  这两部小说都流露出对再现中国历史上九合诸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国气象的强烈愿望。从内容上讲,至少摆出了三个观点,第一,现代化是强国的重要路径,也是基本表现。第二,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民族复兴。第三,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是向西方学习。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潮和社会现实,针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源于无比艰辛的探索

  中华民族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我们的制度广为借鉴,学说远播海外,技术领先世界。广阔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数量,给我们的现代化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中国最有底气走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但是在工业化浪潮中,我们走了岔路,“打了一会儿瞌睡”,就步步落后,以致山河破碎、任人宰割。存亡绝续的历史关头,先贤们苦苦探寻各种方式救亡图存,怀揣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叹,像飞蛾一样,扑向葬身的大火,为旧时代唱响了最为悲壮的挽歌。旧式农民起义、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提供了反面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我们党经过百年奋斗,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我认为,人口规模巨大是基本国情;吃饱饭是第一位的,所以要共同富裕;仓廪实而知礼节,就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这一过程中,环境优美必不可少,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处理好内政的同时我们国家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方面的特色,既有立足本国的独特实践,也有放眼人类千年历史的宏阔视野,是对“三大规律”的深刻把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进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倾力贯彻。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根本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所以第一个根本不同,就是不同于近代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所推动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概括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历史性重大贡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作了系统论述。关于这一历史过程,具体来说,我认为,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政治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启了工业现代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开启了军队和国防现代化,改革开放开启了经济现代化,新时代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的纵深的布局,创造性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这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完全无法做到的,所以也就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所以第二个根本不同,就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我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掠夺。历史上,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给他们的原住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进入现代社会后,西方国家又通过挑唆国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以及研发各种金融工具等,攫取世界资源和财富,俨然就是国际社会版的“高启强”。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始终是建设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充分的世界意义,是维护本国人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本利益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档案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大有可为

  如何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以档案工作自身现代化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面对的也是要答好的一个崭新命题。我翻阅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原副馆局长刘国能写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其中专有一节讲“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包括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工作、缩微复制、电子公文归档、建立全国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这些工作延续至今,而且得到了深化拓展,主要都是技术层面的。在2023年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陆国强馆局长对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作了宏观、系统的论述,明确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根本、主题、路径、关键和支撑,提出了“三个统筹”,提出了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档案强国的战略任务。

1.jpg

刘国能著《中国当代档案事业史》

  我明显感觉到,近年来社会档案意识显著增强。比如《狂飙》《扫黑风暴》等很多影视作品都出现了档案、档案库房的镜头。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有很多大事可以做。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来看,人口规模巨大就会有大量的档案和档案利用需求产生,需要我们做好服务供给。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调研时多次强调要实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程需要我们记录,可以想象,10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过去后,我们保管的历史史料必然是后来人翻阅的光辉篇章。人民生活越富裕越需要精神的滋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深挖档案资源、弘扬档案文化,特别是要把红色档案利用好,教育党员干部砥砺奋进,永远奋进。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开启了绿色档案馆建设,2023年1月,杭州市城市档案中心获评二星级绿色档案馆,业内同志认为2023年是绿色档案馆元年,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我们还能走得更远。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求我们在档案领域发挥作用,服务外交工作大局。现在我们党的外宣工作提出要争夺话语权,我们档案部门也提出了要争夺话语权的目标,很有针对性。在大国竞争中,没有话语权就会很被动。过去,我们对西方的话语、西方的标准曾有过近乎偏执的追求,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实际上,我国档案领域的很多做法领先世界,我们有底气在国际档案业务交流中拿出中国方案。

  舞台无比广阔,我辈都需努力。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