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14:52:05被阅览数:30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苏津
摘要:档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立足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系统探讨档案赋能基层治理的机制与路径。阐明档案在支撑基层治理决策、监督执行、评估绩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档案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创新机制、档案服务供给的保障机制等内在机理;提出优化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进程、拓展服务渠道、加强队伍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层治理;内在机理;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档案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创建基层档案管理新模式,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要重点提升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的档案质量,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创新基层档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资源性作用,成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2]。本文以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探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厘清档案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揭示档案赋能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三是系统探索档案参与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力求为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1 档案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1.1 档案对基层治理决策的支持
科学民主的基层治理决策有赖于翔实准确的信息支撑。档案记录了党委政府在基层治理中制定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规划计划等重要决策的形成背景、依据和过程,是基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制定、调整治理决策的可靠参考[3]。通过查阅相关档案,决策者能够充分了解治理工作的历史沿革、基本现状、主要问题等关键信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作出科学决策,从而提高基层治理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此外,档案还为基层群众参与治理决策提供了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各类议事协商档案,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民主决策机制,使群众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诉求,反映所思所想,进而参与到治理决策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1.2 档案对基层治理执行的监督
有效的基层治理执行离不开严格的监督制约。档案忠实记录了基层各项治理措施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开展执行监督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通过查阅重大决策执行档案、专项治理工作档案等,上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基层各项治理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和纠正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此追究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严密的监督问责机制。档案信息的公开利用也是加强基层治理执行监督的重要抓手。依托政务公开信息、权力运行流程等档案,群众能够充分了解基层治理的具体情况和办事程序,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行为,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反映有关问题。这种“群众监督 + 档案佐证”的模式,有利于遏制基层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推动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合力,切实保障治理执行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1.3 档案对基层治理绩效的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绩效评估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档案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原始记录,能够从制度执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等多个角度,为治理绩效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通过梳理分析相关文件材料、会议记录、工作报告、统计报表等各类档案,评估者可以全面掌握基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治理能力、工作实效等关键指标,客观评价基层治理绩效,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与此同时,绩效评估档案的规范管理和充分利用,还能够为后续评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将评估方案、实施过程资料、结果运用情况等档案归类保存,有助于建立完整规范的评估工作台账,为优化评估体系、增强评估实效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动态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绩效评估档案,也能进一步明确基层治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治理水平演进的总体趋势,从而为持续改进基层治理工作指明方向。
2 档案赋能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
2.1 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
档案资源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信息来源。然而,由于管理体制分割、部门利益藩篱等因素,基层档案资源分散、封闭、割裂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档案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构建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促进基层党政机关、服务单位、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沟通协作,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整合与集成利用。档案资源开放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制度、技术、机制等多方面因素。从制度层面看,要健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治理主体在档案资源开放共享中的权责边界,为协同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从技术层面看,要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互联互通的基层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为各治理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协同服务。从机制层面看,要创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档案使用过程中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积极性[4]。
2.2 档案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创新机制
大数据分析是支撑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海量的基层治理档案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挖掘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价值。然而,基层档案管理中仍普遍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变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档案大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推动档案大数据向治理效能转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档案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创新机制,赋能基层治理模式优化和实践创新。档案大数据治理应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治理决策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大数据专题研究,形成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是发挥档案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例如,针对基层“三务”公开的档案数据,开展工作覆盖面、群众参与度、民主恳谈质量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找出短板弱项,优化流程,提升基层事务管理水平。针对城乡社区治理的相关档案,系统开展居民结构、需求变化、矛盾纠纷等内容挖掘,形成对策建议,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2.3 档案服务供给的保障机制
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供给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基层档案工作还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倾向,档案服务供给不足与群众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转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供给体系,建立与基层治理相适应的档案服务供给保障机制,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新时代档案为民服务体系,需要在服务资源配置上下功夫。要合理设置服务网点,向基层倾斜服务资源,优化档案查询利用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拓宽档案开放主题,丰富开放内容,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档案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档案基层治理需求。要建立重大政策档案、应急管理档案等专题数据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风险防控等治理行为提供档案支持。
3 档案赋能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
3.1 优化基层治理档案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基层档案管理制度是发挥治理效能的基石。当前,基层档案管理还存在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档案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破解这一困境,要立足基层实际,加快构建务实管用、开放共享、注重实效的基层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档案管理制度,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的原则。针对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要重点突破档案收集难、整理难、利用难等瓶颈,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以破解档案管理的顽固问题。针对基层群众的利用需求,要积极回应网上查档、跨地区调档等新问题,创新档案查询利用的方式渠道,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针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成效,要强化绩效考核评估方式,将档案质量、开放共享、服务水平等指标纳入基层治理综合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提升基层档案管理的整体效能。
3.2 推进基层治理档案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提升档案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推动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基层档案工作信息化进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应用驱动。要立足基层治理实际,聚焦群众办事堵点、治理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发适用、管用的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持续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例如,开发“互联网 + 档案利用”服务平台,为群众网上查询、网上申请、网上调阅档案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又如,建设“数字档案馆”,运用3D展示、VR体验等新技术,创新档案资源的展示传播方式,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档案需求。再如,探索档案大数据在辅助决策、风险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强化数据融合、模型构建、情报生成等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3.3 拓展基层治理档案服务渠道
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供给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当前,基层档案部门的服务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与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破解这一困境,要树立大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努力实现档案利用从“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走进群众”的转变。拓展档案服务渠道要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群众需求。要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和部门的服务创新实践,广泛吸收借鉴驿站式服务、延时错时服务等经验,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例如,建立重大政策档案查询服务专区,开通热线,及时解答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档案难题。又如,推行“档案服务包”制度,针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收集、帮办代办等暖心服务。再如,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开展档案政策解读、档案故事讲述等服务,提升档案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只有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畅通服务渠道,才能让档案工作真正走进群众、贴近民心,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彰显价值、体现作为。
3.4 加强基层治理档案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档案人才队伍是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坚实支撑。当前,基层档案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紧缺、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要加快构建高水平档案人才培养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档案人才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基层档案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5]。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育用结合、多元培养。针对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大力开展档案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专题培训,提升档案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专业培养,引进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为档案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又如,鼓励档案人员与信息专业人员开展交叉学习、联合攻关,在实践中提升档案大数据治理的能力水平。只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档案工作者,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档案工作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N]. 人民日报 ,2020-11-04(001).
[2] 叶明亮 . 档案治理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机制探讨 [J]. 山西档案 ,2024(3):45-48.
[3] 谢诗艺 , 谢亚彤 , 孙悦 , 等 . 双元价值论语境下档案助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的路径 : 基于张家港基层实践经验的思考 [J]. 档案学研究 ,2024(1):37-43.
[4] 丁华东 . 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湖州经验”[J]. 档案学通讯 ,2022(4):110-112.
[5] 陈苏东 . 乡村档案管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2(5):108-111.
【作者简介】苏 津(1985—),女,汉族,陕西商洛人,中共商洛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室讲师,在职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