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双创教育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4 18:56:39被阅览数:5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张颜梅

  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档案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深入也对档案知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深刻阐述了数字化背景下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以数字化发展为背景,从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大学生双创教育档案服务创新模式。在探索服务模式创新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5项具体策略举措,以指导实践。这些举措旨在推动档案服务模式向互动化、嵌入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创教育档案;数字化;档案服务模式;高校档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与服务模式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期。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双创教育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及其档案机构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服务双创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为双创人才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国家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要。因此,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利用档案资源服务双创教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需要重视并落实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学界关于高校档案机构参与双创教育的研究尚不多见,缺乏从服务模式创新视角切入的系统探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双创教育的持续深化,亟须结合数字化趋势和双创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2]。本研究以数字化为背景,结合双创教育需求,提出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档案事业理论建设提供新视角,推动档案学理论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但他们往往面临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不畅、针对性不强等困境[3]。高校档案机构作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在此方面将大有可为。通过构建互动式、嵌入式、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新模式,可充分挖掘档案价值,精准对接双创教育需求,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

  1  数字化背景下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新要求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对双创教育的信息资源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创新创业实践需要丰富的案例素材、经验总结等知识型资源的支持。在双创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文件资料,需得到及时收集、整理与长期保存,以便为后续的学习借鉴和创新应用提供参考[4]。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过程是开放的、动态演进的,需要档案部门与之同步互动。被动式、事后型档案管理服务无法适应双创教育的发展节奏,需要主动融入并服务于创新创业全过程。

  1.2 档案服务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纵观当前,高校档案部门在服务双创教育方面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服务意识有待增强。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观念陈旧,未能充分认识到服务双创教育的重要意义与重大影响,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档案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开发利用的档案资源与双创教育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资源和服务供给与双创教育需求难以精准匹配[5]。最后,服务方式亟待改进。档案查阅利用仍以被动响应为主,缺乏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良性互动,信息资源推送的时效性、便捷性有待提升。

  1.3 数字化技术为档案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也推动了档案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6]。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分析挖掘海量档案数据,洞察双创人才信息需求,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精准推送。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构建双创人才画像,为其提供更加贴合需求的知识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赋能智慧档案建设,通过智能识别、自动分类、语义分析等手段,提高档案管理与利用效率。在服务环节,引入人机对话、智慧问答等功能,可显著提升双创人才获取档案知识的便捷性。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完善档案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档案资源安全与共享并重。区块链技术因其分布式存储和不可篡改等特性,既能有效防范创新创业档案泄密风险,又能便利各方权威认证与可信数据共享的实现。

  2  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双创教育档案服务模式

  2.1 基于用户参与的互动式服务模式

  互动式服务是数字时代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用户参与有助于营造开放、共享、协作的双创档案服务生态。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用户参与平台,与双创教育用户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同时,要树立开放理念,将用户视为知识生产的主体,而非被动的资源接受者。在互动交流中及时捕捉用户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服务策略,以优化服务供给。此外,鼓励用户参与档案编研开发,不仅有助于充实档案资源,还能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档案的整体质量。通过与用户良性互动,实现档案服务与双创教育同频共振,构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发展格局。

  2.2 基于知识转移的嵌入式服务模式

  档案知识服务要融入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确保知识能够直达双创一线。主动嵌入是提升档案知识服务精准性的有效途径,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知识转移机制,精准对接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要聚焦双创教育核心业务,针对创意形成、项目立项、研发设计、转化应用等环节,量身定制知识服务方案。实现从“等上门”到“走出去”的转变,将知识服务前置,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与双创教育各环节深度融合,提升档案的知识供给能力,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彰显档案资源的独特价值。

  2.3 基于价值共创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价值共创理念强调供需互动,共同创造服务价值。在大数据时代,档案价值由档案人员单向传递转变为与用户协同创造,因此,需从“千人一面”走向“千人千面”,根据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知识服务。菜单式服务模式有助于用户按需索取,提升知识转移的针对性。用户反馈则为服务持续改进提供方向,有助于形成档案部门与用户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服务价值最大化。个性化服务应贯穿创新创业全过程,不断增强用户黏性,将档案机构打造成创新创业活动的“孵化基地”。

  2.4 基于技术赋能的智能化服务模式

  智能化服务是数字时代档案价值释放的新路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深入挖掘双创人才多元化、动态化的知识需求,为精准用户画像和智能推送等提供支撑。构建创新创业知识图谱,形成全局性、关联性的知识导航体系,实现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检索、智能问答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能,结合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匹配、调取信息资源。此外,基于VR、AR等技术,可打造沉浸式创新创业主题档案展览,生动再现校友创业历程,弘扬创新精神。通过数字孪生、智慧场馆等新技术的应用,构建数字双创档案展厅,让双创档案“活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联动,以档案智慧点亮双创梦想。

  3  大学生双创教育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的策略

  3.1 强化全局意识,提供政策保障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将服务双创上升到战略高度,需用改革创新精神打破惯性思维,强化制度供给,夯实发展根基,为档案服务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要将服务双创教育纳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加强统筹谋划,明确目标举措。二要结合高校实际,制定服务双创教育的实施意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要健全法律法规,厘清数字档案产权归属、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为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四要探索并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双创教育档案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格局。

  3.2 建设数智平台,夯实技术基础

  档案部门应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档案数字治理能力。一要构建双创教育数字档案馆。围绕学校双创教育积累的各类文书档案、实物档案、口述档案等,实施档案数字化加工,建立主题档案数据库,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双创教育知识库,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二要优化档案业务系统。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及安全性和可信度。三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原则,完善等级保护、灾备管理、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为数字化服务保驾护航。

  3.3 更新服务理念,重塑服务流程

  要增强为双创教育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双创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吸引用户广泛参与。强化协同合作意识,实现与双创教育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等机构的无缝衔接。具体来说,创新服务流程要植根用户需求,依托数字化手段,实现一站式服务。前端,通过网站、移动端等渠道,为用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一站申请、一键获取。后端,要打通数据壁垒,整合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实现一网通办、并联审批。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协议、服务指南,细化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响应速度。

  3.4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能力

  数字时代对档案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新要求,亟须创建和培养一支既懂档案知识又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重点提升档案数字化加工、大数据分析、知识组织等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创新意识,鼓励探索数字环境下服务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广泛吸纳具备计算机、管理学等背景的专业人才,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创新绩效作为关键评价指标纳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之中,激发内生动力。

  3.5 加强多方协同,构建服务生态

  档案部门要加强与教务、科研、创新创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项目对接的常态化机制。积极引入行业专家、创业校友等外部资源参与双创教育档案建设工作,丰富服务内容。此外,营造开放包容的服务生态,需要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引入真实创业项目和案例,提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增值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双创档案数据标注、编研开发等工作实践,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多方共赢局面,推动双创教育档案服务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波 , 杨鹏 .“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 : 话语转向、范式变革与路径构筑 [J]. 档案学研究 ,2022(2):4-11.

  [2] 魏楠 , 刘潇阳 , 郝伟斌 . 档案信息服务中的数智嵌入 : 过程模型与驱动路径 [J]. 档案学通讯 ,2023(4):39-48.

  [3] 刘明敏 , 徐海静 . 价值共创理论下公共档案馆创新服务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3(3):80-86.

  [4] 牛力 , 高晨翔 , 韩小汀 . 模式与机制 : 知识工程视点下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 [J]. 档案学研究 ,2021(2):96-103.

  [5] 刘怡瑶 , 李姗姗 . 档案事业现代化视域下档案馆服务价值共创机制与路径 [J]. 山西档案 ,2023(6):70-77.

  [6] 魏亮亮 . 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识服务模式转型探析 [J]. 档案学研究 ,2021(4):72-79.

  【基金项目】 2024 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河南省高校校地协同双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SJGLX1100)。

  【作者简介】张颜梅(1978—),女,汉族,河南柘城人,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