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档案挖掘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2 07:39:20被阅览数:4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张静

  摘要: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校史档案作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校史档案在反映学校红色基因、展现学校发展历程、承载学校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功能与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史档案挖掘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的具体路径:一是充分挖掘校史档案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二是利用校史档案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三是加强校档案部门与学工部门的协同育人。旨在通过将校史档案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校史档案;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校史档案挖掘;课程思政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重要论述和政策文件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校史档案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校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学校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其中不乏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素材。另一方面,许多学校都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凝结在校史档案中,校史档案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校荣校情怀的丰富资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史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校史档案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将校史教育纳入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统设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外协同配合,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推动校史档案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1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1.1 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进展

  国内一些学者对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在宏观层面上,研究普遍认为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发挥档案育人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档案人才。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主要聚焦档案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实施路径等方面。一些学者还就不同类型档案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与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如红色档案、名人档案、校史档案等。总体来看,档案学界已经基本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要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的共识,但研究深度有待加强,亟须形成可落实、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2]。

  1.2 档案学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及价值阐释

  档案学课程思政是指将立德树人融入档案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档案学课程思政具有政治属性鲜明、育人导向突出、文化底蕴丰厚、实践特征鲜明等特点[3]。开展档案学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档案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1.3 高校档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模式研究

  高校档案部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研究者从高校档案服务全局的高度,提出了高校档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有“资源供给型”“服务嵌入型”和“场域支持型”等多种基本模式[4]。“ 资源供给型”是指档案部门通过加强档案资源的整理开发,为授课教师提供思政元素丰富的档案素材;“服务嵌入型”则强调档案工作者需要转变服务理念,主动融入教学全过程,为一线教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档案知识服务;“场域支持型”是指发挥档案馆育人阵地作用,通过展览、讲座、实践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研究成果深刻体现了从“档案为本”向“教学为本”的理念转变,但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深化。

  1.4 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

  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融入”二字,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一是课程规划层面,要将思政教育目标、思政元素挖掘与提炼纳入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二是课堂教学层面,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三是课后实践层面,要把档案利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家国情怀中升华人生境界。在保证思政内容与专业特色深度契合的同时,注重教师思政素养的培育和评价激励机制的完善。

  2  校史档案的思政教育功能与优势分析

  2.1 校史档案反映学校红色基因与精神内涵

  校史档案完整记录了学校从创建伊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其中蕴含学校特有的红色基因与精神内涵。一方面,许多高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在创建初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学校创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革命历史在校史档案中都有原始记载,从中可以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无数师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坚定理想信念,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奋斗不息,各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爱国奋斗精神、艰苦创业精神等,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校史档案见证了这些历史史实、凝结了这些精神内涵,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校史档案展现学校发展历程与办学成就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众多高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校史档案如一部鲜活的编年史,真实记录了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展现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成就。通过校史档案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学校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切身感受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几代人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校荣校的责任意识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2.3 校史档案承载学校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熏陶和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校史档案承载着学校特有的人文精神,记录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治学理念、育人理念、价值追求等,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品格和文化个性。例如,校训、校歌、校徽、校庆等,都蕴含着学校的文化基因,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符号。校史档案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了保存,其展现的学校文化传统对于涵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 校史档案蕴含广阔育人空间与多样育人形式

  校史档案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独特而丰富的素材资源,在育人空间和育人形式上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育人空间来看,校史档案的教育感化作用既可以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又可以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育人环节。从育人形式来看,校史档案可以被加工成案例、专题片、微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形式,以讲述故事、情境体验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党史、国史、校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校史档案挖掘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的具体路径

  3.1 融入教学 : 挖掘校史档案,设计课程思政

  要将校史档案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首先要全面梳理本校现有的校史档案资源。档案部门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分散在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团委、校报、校史办等部门的校史档案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按照内容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档案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革命先烈事迹、英雄校友风采、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廉政勤政故事、师德师风楷模等,为后续将档案融入课程思政奠定基础。

  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校史档案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以档案学专业为例,在讲授档案收集与征集时,可引入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征集校史档案的事例;在讲授档案编目著录时,可展示学校在抗战、建国、改革开放等重要节点产生的珍贵档案。通过将校史档案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的洗礼。此外,还要注重发挥校史档案直观性强、故事性强的特点,采用案例式、情境式、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3.2 搭建平台 : 开展主题教育,落实社会实践

  以国家和学校的重大事件纪念日为契机,精心选择档案素材,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校史档案宣传教育活动。如一二 • 九运动、五四运动、建党节、建军节、校庆日等,都可以从校史档案中找到学校师生的参与过程。围绕这些素材,档案部门可与校团委等合作举办档案展、事迹报告会等活动,用校史档案生动再现光荣历史,引导学生感悟历史、缅怀先烈、继承遗志。

  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形式。定期举办校史档案展,集中展示学校各个时期的重要档案史料,再现学校走过的非凡历程。紧扣立德树人目标,策划多类型主题档案展,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传统和优良校风。通过沉浸式参观体验和志愿者讲解,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学术品格。

  利用校报、校园网、新媒体等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史档案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利用档案资源撰写师生先进事迹、办学成就、校园变迁等方面的文章。在搜集档案、解读档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从优秀师生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

  3.3 加强合作 : 多元主体联动,深化协同育人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档案部门要主动与学校思政课教师协作,为其提供丰富的校史档案素材。可邀请思政课教师到档案馆挖掘校史档案资源,了解学校的光荣传统;协助思政课教师设计校史档案专题教学,用学校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提供校友档案资料,用先辈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

  学工部门要将校史档案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可在新生入学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环节,有计划地开展校史档案专题教育。积极争取档案部门配合,将档案元素融入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

  学校的校史馆、档案馆不仅是珍贵档案的收藏地,更是面向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档案育人阵地作用。合理布展校史档案,讲述学校的红色故事,让历史照进现实。创新教育形式,通过情境再现、互动体验等,吸引学生走进档案、亲近历史。建立档案大学习机制,组织师生围绕校史档案开展学习交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校史馆成为学生自觉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周林兴,黄星 . 新文科视域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J]. 档案学通讯 ,2023(4):4-13.

  [2] 陈瑞娜,李宗富 . 挖掘、融合、创设 : 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探索 [J]. 山西档案,2023(2):87-93.

  [3] 裴佳越 . 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档案功能的拓展与实现 [J]. 山西档案 ,2021(4):64-71.

  [4] 李星玥,张斌 . 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的基本模式与建设策略 [J]. 档案学通讯 ,2023(2):25-3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Y515);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重点项目“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云南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SZ202302)。

  【作者简介】张静(1987—),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在读,研究方向 :教育领导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