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档案治理的中国方案:框架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4-11-11 07:40:22被阅览数:4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周菲菲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构建并阐释了由“五大体系+三大支撑+五大要素”共同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档案治理框架,从多维度、多视角剖析并探讨了推进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策略举措。展望未来,需要从多学科视角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理论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档案治理;档案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档案治理框架;档案治理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原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1]。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档案事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2]。然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相比,当前档案事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构建和完善档案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档案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进程[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中央关于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指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4]。系统总结中国档案治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档案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体系,对于加快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进程,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要求,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策略举措。具体研究内容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的总体框架。在总结提炼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路径与原则,从五大体系(即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档案人才体系)、三大支撑(即档案信息化,档案科技创新,档案标准规范)、五大要素(即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的法律法规,高素质专业队伍,先进的管理技术,科学高效的服务)出发,提出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架构。二是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档案治理的策略建议。紧扣党的领导这个根本,聚焦法治化、数据化、精细化、智慧化、特色化等关键路径,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举措,以推动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1  中国式现代化档案治理框架

  1.1 总体框架

  一是档案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和完善党管档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统筹各类档案资源及各项档案工作,推动形成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大档案治理格局,从而提升档案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及法治化水平。

  二是档案资源体系现代化。要树立大档案观,强化档案收集的全面性、系统性,优化档案资源的结构布局,构建覆盖各门类、体现时代特色、突出专题集成的档案资源体系。着力破解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档案资源“应归尽归、应收尽收”。

  三是档案利用体系现代化。要坚持开放利用导向,不断拓展档案开放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提升档案编研、展览、鉴定等利用服务品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档案利用新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利用体系,以充分发挥档案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档案安全体系现代化。要以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档案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物理安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档案安全宣教培训,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强化过程监管,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查处的一体化档案安全体系,筑牢档案安全防线。

  五是档案人才体系现代化。要优化档案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结构优化的高素质专业化档案人才队伍,为档案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除“五大体系”外,中国式现代化档案治理还需要“三大支撑”的有力保障[5]。一是档案信息化支撑。应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统筹建设国家档案大数据中心,完善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和开放共享机制,推动档案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档案管理新跨越。二是档案科技创新支撑。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改造档案业务流程,加大档案装备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建设一批档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培育档案核心技术产业,增强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动力。三是档案标准规范支撑。系统梳理并完善档案工作标准规范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统一档案治理尺度,规范档案治理行为,推动档案治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档案治理体系的科学性。

  1.2 关键要素

  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档案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完善党领导档案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重要制度基石。要加快推进档案法治建设,形成功能完备、层次清晰、配套衔接的档案法律规范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档案治理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增强档案工作法治化水平。

  高素质专业队伍是核心竞争力。要紧密结合档案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加强档案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精准施策,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家国情怀、职业操守、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锻造新时代档案工作主力军。

  先进的管理技术是有力技术支撑。要立足档案工作实际,统筹推进传统技术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建立健全技术攻关创新机制,加强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科学高效的服务是价值功能的体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思路、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确保档案治理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让档案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档案治理策略

  2.1 坚持和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要全面落实贯彻党管档案原则,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建立健全党委 ( 党组 ) 领导下的档案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完善档案工作中涉及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时的请示报告制度[6]。同时,要加强档案部门和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注重党员干部在档案工作领域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广大档案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此外,还应建立党建与档案业务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2 加快法治进程,健全法律制度

  推进档案治理法治化进程,关键在于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档案法律规范体系。应尽快出台档案法的配套实施细则法规,做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同时,需明确档案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执法办法,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针对生态环保等特定领域的需求,应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档案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法治意识。要深入贯彻依法治档、科学管档的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档案事业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3 加强数据治理,夯实数据基础

  档案工作应树立大数据思维,全面推进档案数据治理,以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档案数据资源的获取、存储、管理、利用流程。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整合、共享、开放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同时,应统筹推进国家档案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推动档案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深化档案数据的挖掘与利用,以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此外,应科学编制档案数据开放目录,逐步扩大向社会开放的范围,充分释放数据带来的红利。在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的同时,要不断完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形成互联互通的全国档案数据一体化格局,为构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4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理效能

  当前,档案资源总量不足且结构不优,已成为制约档案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推进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而言,需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档案工作投入力度,改善基层档案基础设施条件,以有效缩小区域、行业间档案事业发展的差距。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拓展并重,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补齐档案资源短板。在优化档案类型结构方面,需加强口述、实物、音像等多元载体档案的征集工作,以丰富档案资源的多样性。同时,深化与文博、党史等部门的合作,推动馆藏资源与档案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主题鲜明、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源体系。此外,还需完善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档案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通过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可以更好地发挥档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2.5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智慧治理

  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档案治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系统规划前沿技术在档案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档案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推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充分运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等技术,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水平。同时,需加强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组织开展档案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此外,还应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档案科技创新体系。

  2.6 立足本土实践,彰显中国特色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革命文化、红色档案的发掘利用,讲好红色故事,确保红色基因得以有效传承。为提升档案文化传播影响力,需不断创新档案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拓展网上展览、数字体验等新型传播渠道。统筹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强化专题开发,致力于打造一批反映中国发展进程、展现中国精神风貌的档案精品工程。此外,还应完善档案文化阵地建设,包括规划建设国家档案文化博物馆,以及打造多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档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档案工作在服务大局、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进以及全社会对开放共享需求的增长,档案治理正加速向现代化变革。然而,当前档案治理在体系构建、能力提升、方式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将档案治理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进行系统审视和战略谋划。通过对档案治理框架体系的前瞻构建以及推进策略的创新设计,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档案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档案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强劲动力。一方面,档案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数智技术的变革、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持续深入以及全社会对开放共享需求的日益增长,深刻影响和驱动档案治理的转型升级,为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展望未来,应积极推动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理论体系,不断优化档案治理结构和功能,提升档案工作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档案治理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鹏 , 金波 . 数智时代智慧档案建设的逻辑理路与运行线路 [J]. 档案学通讯 ,2023(2):48-56.

  [2] 常大伟 , 邢富娟 . 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生成背景、实践特质与发展路径 [J]. 山西档案 ,2023(3):29-35.

  [3] 蔡盈芳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 [J]. 档案学研究 ,2023(3):4-8.

  [4] 杨杰 , 马海群 , 邹纯龙 . 档案数据敏捷治理体系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4(1):25-32.

  [5] 金波 , 杨鹏 .“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 : 话语转向、范式变革与路径构筑 [J]. 档案学研究 ,2022(2):4-11.

  [6] 李涵 , 倪代川 . 国家治理背景下我国档案治理研究进展分析 [J]. 山西档案 ,2022(2):56-68.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家精神系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豫教〔2024〕05780)。

  【作者简介】周菲菲(1987—),女,汉族,河南渑池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