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8 11:37:35被阅览数:10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赵艺
摘 要:社交媒体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源,蕴藏着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然而,社交媒体平台的迭代更新以及数据形态的多样性,给数据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挑战。基于数字持续性理念,分析社交媒体数据在存储容量、语义组织、版权隐私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采用分布式存储、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长期归档保存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通过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强化隐私保护、突破关键技术、培育数据市场等路径,深化社交媒体数据在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产业创新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持续性;社交媒体数据;归档保存;数据价值
在当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社交媒体已然成为人际交往、信息传播和公众表达的重要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在用户生成社交媒体文本数据的过程中,用户表述信息的口语化、随意性和语义模糊化的特点,导致这些数据中所包含的领域知识信息呈现出专业化、异质性和语义关系表达的复杂性[1],增加了社交媒体数据归档保存与社交价值开发的难度。
数字持续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强调在技术变革中保持数字信息的可用性、可理解性和可解释性。将数字持续性的理念应用于社交媒体数据的长期保存中,不仅能够确保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还能为未来的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然而,社交媒体数据的特性为其长期保存带来了独特的挑战。数据的海量性、异构性、动态性以及隐私敏感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数字保存方法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此外,如何在保存过程中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何平衡公众利益与个人隐私[2],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归档数据的社会价值,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聚焦数字持续性视角下的社交媒体数据归档保存与社会价值开发,旨在探索一种兼顾长期保存和价值挖掘的系统性方法。
1 社交媒体数据面临的多维度挑战
1.1 社交媒体数据爆炸式增长引发的存储容量瓶颈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社交媒体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已达到45亿,平均每个互联网用户拥有7.4个社交媒体账户。这些用户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产生海量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样化数据。以推特为例,2022年其日均发帖量已超过5亿条。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对存储容量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架构已难以满足社交媒体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一方面,单台存储设备的容量有限,需要不断扩容,导致存储成本高昂。另一方面,简单的数据备份策略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且数据恢复的效率低下。因此,社交媒体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其数字持续性的关键瓶颈之一。
1.2 社交媒体数据高度非结构化特征引发的语义组织难题
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大部分为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形式,如文本、图片、视频等,且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型和元数据描述标准。以微博为例,一条微博通常包含文本内容、话题标签、图片、视频、转发评论等多种异构信息。由于松散的异构信息之间缺乏明确的语义关联,导致其缺乏有效的数据系统化组织和管理。非结构化社交媒体数据因其缺乏显式的语义信息,难以直接应用于数据检索和场景分析挖掘。传统的基于关键词匹配的检索方式难以准确理解用户意图,检索效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社交媒体数据的非结构化特征严重制约了其语义组织和智能处理的效果和效率,阻碍其数据的持续性保存。
1.3 社交媒体数据分散传播模式引发的版权与隐私问题
不同于传统出版物,社交媒体数据的产生与传播更具分散性和隐蔽性。社交媒体的高自主性和低成本性,使任何人都可能是数据的生产者,而这些数据一经发布便以极快的速度广泛传播,因此很难追溯其来源和版权归属。同时,许多社交媒体用户在转发、二次创作他人内容时缺乏版权意识,无意间侵犯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此外,社交媒体数据中可能包含大量涉及用户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如真实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等。这类隐私数据的无限制公开不仅会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用户财产与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缺乏有效隐私保护机制的情况下,社交媒体数据的归档与利用很可能侵犯用户隐私,引发法律纠纷与道德争议。
1.4 社交媒体数据的应用场景拓展引发的伦理困境
社交媒体平台利用技术优势和制度漏洞,在数据采集、共享等环节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用户虽是数据的产生者和所有者,却无法掌控数据流向,沦为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数据提供者”。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损害了用户对个人数据的控制权,使得数据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真正落实。数据时代,“谁控制了数据,谁就掌控了话语权”。社交媒体数字足迹所反映的个体行为习惯、情绪取向等海量信息,为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基于数据分析识别社会情绪的多发点和爆发期,并有针对性地散布虚假信息,不仅会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还可能被用于谋取不正当的政治利益,进而危及国家安全。
2 基于数字持续性的社交媒体数据归档保存策略
2.1 构建面向社交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针对社交媒体数据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亟须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分布式存储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可有效突破单台设备的容量限制,实现存储空间的弹性扩大。同时,分布式存储采用多副本容错机制,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设计社交媒体数据分布式存储架构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几点:数据分片策略、数据副本策略和数据一致性策略。合理的数据分片可有效平衡各节点的存储负载,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根据社交媒体数据的访问热度和更新频率,动态调整副本数量和分布位置,能够兼顾数据可靠性与访问效率。采用适度的数据一致性模型,在保证数据最终一致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响应速度。
2.2 引入知识图谱实现社交媒体数据的语义化组织
社交媒体数据的非结构化特征严重阻碍了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语义提取。知识图谱旨在将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的实体、概念及其语义关系转换为基于图的语义网络[3],可以显示、表达数据间的语义关联,为社交媒体数据的组织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构建覆盖社交媒体领域的本体知识库,并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实体、关系等语义要素,即可将社交媒体数据映射到知识图谱上,从而实现数据的语义化组织。构建社交媒体知识图谱的关键步骤包括:社交媒体本体构建、实体关系抽取、知识融合与推理。首先,围绕社交媒体数据的特点,定义合适的类别体系、属性集合和关系类型,形成领域本体。其次,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社交媒体文本中识别出实体、属性、关系等关键语义信息。最后,整合多源异构的社交媒体数据,通过消除实体歧义,挖掘隐含的语义关联,并基于知识图谱建立语义索引,以支持复杂的语义检索和智能问答。
2.3 探索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媒体数据版权保护机制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为社交媒体数据提供可信的版权确权与维权机制。通过将社交媒体数据的元数据、版权信息等上链,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版权证明,可有效打击侵权行为。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媒体数据版权保护主要包括数据存证、版权登记和授权追踪等环节。数据存证,即将社交媒体数据的指纹特征、签名时间戳等元数据写入区块链,证明数据的存在性和完整性。由内容创作者申请区块链版权登记,能够将权属信息与数据绑定,从而形成唯一的版权记录。授权追踪,即将数据的授权、转载、衍生等操作上链,以实现版权使用情况的全程可追溯。
2.4 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规范社交媒体数据利用
社交媒体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如何在合法合规利用数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隐私,保障数字持续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需坚持“最小够用”原则,从收集源头控制可获取的数据类型和粒度。敏感数据在存储前应进行加密、脱敏等处理,并严格限制访问权限。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制定清晰严格的隐私政策,规范社交媒体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行为。隐私政策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数据收集声明、数据使用规范和用户权利保障等,以明确告知用户数据收集的目的、方式、范围,并界定数据使用的范围和形式。
3 社交媒体数据的社会价值挖掘与应用创新路径
3.1 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制度,夯实数据应用基础
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应加快构建数据资源管理制度,明晰数据权属,完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将社交媒体平台纳入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社交媒体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为数据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政府应制定社交媒体数据归档指南,明确数据汇交范围、保存期限、利用方式等,引导社交媒体平台规范开展数据归档工作[4]。鼓励社交媒体平台与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数据长期保存技术,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同时,适度开放社交媒体归档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和使用规范,促进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利用。
3.2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营造安全可信的数据利用环境
社交媒体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用户个人信息,必须强化隐私保护意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严格规范社交媒体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环节,明确各参与方责任与义务。社交媒体平台应增强数据安全意识,采取加密、脱敏等技术措施,最小化数据使用风险。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多元合力,共同营造规范有序、安全可信的数据利用环境。加强全民数据隐私教育,增强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形成理性、审慎的数据使用观念。
3.3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数据要素赋能作用
大力发展数据科学,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深化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多媒体内容分析等技术的研究,强化对社交媒体非结构化数据的语义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优化分布式存储、区块链等数据存储技术,提升社交媒体海量异构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可靠存储水平。建设国家级社交媒体数据资源库,汇聚不同领域、不同时间维度的归档数据。研发数据资源管理与分析平台,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关联整合、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加快推进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对数据利用类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数据价值挖掘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3.4 探索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模式,催生数据驱动型新业态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亟须构建合理的市场配置机制,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通、高效利用。积极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易规则,保障数据交易安全,维护数据产权。鼓励社交媒体平台、数据中介机构等开展数据交易服务,为数据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产业发展,充分释放社交媒体数据红利。支持各行业利用社交媒体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精准营销策略等,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鼓励创新创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提供数据标注、清洗、分析、可视化等专业化服务,促进数据价值高效转化。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杨鑫禹,厚继承,等.社交媒体文本数据知识发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 ,2019(11):89-93.
[2] 陈一 , 李斯 . 社交媒体用户同意自己的数据被用于研究吗?——基于用户接受意向的伦理反思 [J]. 图书情报工作 ,2021(15):120-129.
[3] 林泽斐 , 欧石燕 . 多特征融合的中文命名实体链接方法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1):68-78.
[4] 王丹丹.面向科学研究的社交媒体数据共享问题研究: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案例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8(2):101-106.
【作者简介】赵艺(199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新媒体传播、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