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8 11:30:02被阅览数:4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苏会灵
摘 要:在推进数据资本化进程中,面临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风险挑战,亟须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此外,如何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数据资本化的积极性,也是需要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梳理档案数据资本化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控的策略与措施,并从利益共享、差异化分配、弹性分配等角度构建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基于委托代理、风险收益、激励约束等理论探讨了档案数据资本化激励机制的设计路径,以期为安全、规范、高效推进档案数据资本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档案数据资本化;风险防控;利益分配;激励机制;数据价值
数据要素化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特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并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资源价值。要充分体现数据要素价值,关键在于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数据要素资本化,实现数据资源的保值增值。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数据资源聚集地[2],应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档案数据资本化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然而,档案数据资本化并非坦途,如何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档案数据资本化须着力攻克的难题。与此同时,多元利益主体错综交织,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为档案数据资本化带来阻力。此外,如何调动档案管理者、数据开发利用者、最终用户等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档案数据资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也是一个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鉴于此,本文拟在梳理档案数据资本化面临的风险挑战的基础上,探索设计档案数据资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力求为安全有序、高效规范地推进档案数据资本化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
1 档案数据资本化的风险防控
1.1 档案数据资本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数据安全风险。在档案数据资本化的过程中,大规模的档案数据被数字化、网络化,这给数据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数据面临着被非法访问、篡改、泄露等多种风险。黑客入侵、内部人员泄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档案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严重威胁,给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个人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隐私保护风险。档案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信息、财产状况、社会关系等敏感数据。在数据资本化过程中,如果隐私保护措施不到位,就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非法买卖、滥用泄露等问题。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3]。
知识产权风险。档案数据资本化过程涉及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析、应用等多个环节,其中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一方面,若档案数据的知识产权归属不明晰,则可能出现多方主体交叉重叠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数据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倘若知识产权归属不清和保护机制不健全,就可能引发法律诉讼,给参与各方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1.2 风险防控的策略与措施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档案数据资本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风险防控的根本保障。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严格规范数据采集、使用、流通等各环节行为,为风险防控提供明确的行为规则和裁量标准,如对数据产权、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内容作出原则性规定。
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档案管理部门要把数据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构建严密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对敏感数据重点保护;完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安全技术措施,提升数据自我保护能力;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强化隐私保护机制。档案管理部门要树立“隐私至上”理念,将隐私保护作为数据资本化的基本原则,强化隐私保护的制度建设。坚持“最小够用”原则,减少非必要的隐私数据采集;推行隐私数据脱敏技术,防止隐私数据过度公开;严格实施隐私数据授权使用制度,防止隐私数据被滥用;畅通隐私投诉维权渠道,保障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决定权和救济权。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档案管理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数据资本化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明确界定数据采集、加工、应用等环节的知识产权归属,避免权属纠纷;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和运营机制建设,规范数据要素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强化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2 档案数据资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
2.1 利益相关方分析
档案数据资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包括档案管理部门、数据服务企业、最终用户等[4]。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如何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是档案数据资本化面临的重大课题。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数据供给方,追求数据资产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成本最小化;数据服务企业作为数据运营方,追求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最大化;最终用户作为数据需求方,追求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最优化。3类主体既存在利益共享的合作基础,又存在利益冲突的博弈风险。
2.2 利益分配的原则与模式
利益共享是实现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数据资本化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必须坚持利益共享理念,在利益分配格局中突出各方的合作属性,而非竞争属性。基于此,要求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合理评估各方的贡献度,科学测算利益分配份额,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沾”的利益共同体,激发各方参与数据资本化的内生动力和长期热情。
差异化分配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式。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在数据资本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贡献各不相同,因此在利益分配上也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即区别对待、按贡献分配。这一模式旨在让参与各方的利益期望得到合理满足,同时防止平均主义、“搭便车”等问题的滋生,彰显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设计理念。例如,对档案管理部门可采用“基础分成 + 绩效奖励”的利益分配模式,既保障其基本利益,又激励其释放数据红利;对数据服务企业可采取“风险抵押 + 效益分成”的利益分配模式,既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又调动其数据开发应用的积极性;对最终用户可采取“差别定价 + 优惠补贴”的利益分配模式,既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利益诉求,又引导形成良性消费习惯。
利益分配机制必须与数据资本化的发展阶段和环境变化相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利益分配模式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弹性利益分配模式是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利益均衡的现实选择。具体而言,初期可侧重激励数据供给,采取对管理部门进行利益倾斜的策略;中期可侧重激励数据开发,适度向数据服务企业倾斜;后期可侧重激励数据应用,从用户利益出发调整利益分配份额。同时,利益分配机制还要预留弹性空间,通过利益返还、利益让渡等柔性措施,动态调节利益分配关系,从而有效化解利益分配矛盾。
3 档案数据资本化的激励机制设计
3.1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档案数据资本化是一个复杂的委托代理过程,涉及委托人 ( 档案管理者 ) 和代理人 ( 数据开发利用者 ) 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委托代理理论为构建档案数据资本化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视角。该理论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代理人的行为可能背离委托人的预期目标。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必须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利益绑定、风险分担等方式,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在数据资本化过程中,如何平衡好档案管理者与数据开发利用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设计符合双方利益诉求的激励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
风险收益理论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即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该理论为档案数据资本化激励机制的设计提供了平衡风险收益的理论依据。在数据资本化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和数据开发利用者均面临各种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但也存在获得相应收益的机会。科学的激励机制必须合理匹配风险与收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参与各方获得与其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调动其参与数据资本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激励约束理论探讨的是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激励的最优化,强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理论为档案数据资本化激励机制的设计提供了优化路径。档案管理者要在政策、资源、技术等约束条件下,综合运用奖惩、晋升、认可等多种激励手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设计差异化的激励方案;数据开发利用者要在市场、法律、伦理等约束条件下,平衡短期收益与长远发展,探索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只有在约束中优化激励,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引领作用。
3.2 档案数据资本化的关键激励要素
技术创新激励。数据资本化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全流程开发利用,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数据资本化的水平。因此档案管理者要聚焦技术创新这一关键要素,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基础设施,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从项目支持、成果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多措并举,调动数据技术人员的创新性、积极性,为数据资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应用场景激励。数据价值需要通过特定的应用场景来实现,找准痛点和需求点是数据资本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档案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应用场景激励,引导数据开发利用者面向政务、商务、民生等领域,聚焦行业管理、企业决策、公众服务等具体应用,探索数据资本化的实际应用价值;要搭建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完善应用成果评价机制,以典型示范和优秀评选等方式,表彰和激励优秀的数据应用项目,以需求为牵引推动数据资本化走深走实。
市场主体激励。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对加速数据资源市场化、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档案管理者要着力加强市场主体激励,鼓励引导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数据资本化进程;优化准入管理和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市场壁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数据服务市场培育做大增量;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关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接市场、融通市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3.3 档案数据资本化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
完善法律制度供给。一方面,要制定专门的档案数据资本化管理条例,明确界定数据权属、隐私保护、交易规则等核心要素,为数据资本化提供基本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配置、产权保护、流通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高效规范、公平有序的制度环境,以法治力量为档案数据资本化保驾护航。
创新政策工具组合。一方面,要在规划引领、财政投入、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优惠、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政策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促进不同政策工具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共振,在制度设计、政策执行、评估反馈等环节做好政策统筹协调,以灵活多样的政策利器激活数据资本化的强大动能。
健全多元评价体系。要以建立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为重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原则,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合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评估数据资本化效果,并将评价结果与激励措施紧密挂钩,以评价体系引领档案数据资本化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波 , 杨鹏 , 刘娟娟 . 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内涵要义与生成机理 [J/OL]. 档案学通讯 :1-17[2024-06-26].https://doi.org/10.16113/J.cnki.daxtx.20240530.001.
[2] 何思源 . 档案部门参与数据管理研究综述 [J]. 山西档案 ,2023(2):177-188.
[3] 白银 . 档案数字化转型中隐私保护的理论优化与制度完善 [J]. 档案学通讯 ,2024(3):19-28.
[4] 杨曈 , 司雯 , 蒋冠 . 档案数据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 基于活动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J]. 山西档案 ,2023(5):25-3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协同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平台内涵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B2023179 )。
【作者简介】苏会灵(1984—),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