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镇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6 08:31:31被阅览数:15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贺升杰 骆荣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新时代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梳理分析乡镇档案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基础条件、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健全乡村档案治理体系、创新档案资源建设机制、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强化档案利用与服务等角度,提出加强新时代乡镇档案管理的主要对策,力求为新时代乡镇档案管理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借鉴,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档案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档案管理;治理体系;创新发展;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弱项。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信息资源,乡镇档案在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维护农民群众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做好新时期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新形势下乡镇档案管理问题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聚焦乡镇档案管理现状,指出档案意识淡薄、基础设施落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档案事业发展。有些学者探讨了加强乡镇档案管理的对策,提出要转变理念、创新体制、强化保障等建议与措施[2]。另一些研究对档案如何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利用档案资源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用活档案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等[3]。但是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在档案资源的全面性、管理手段的科学性、服务方式的精准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乡镇档案管理如何主动作为、与时俱进,构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治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呕待深入探究的现实命题。本文拟在梳理乡镇档案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同时立足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从健全治理体系、创新资源建设机制、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利用服务等方面探索创新乡镇档案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新时代乡镇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当前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乡镇档案资源日益丰富,收集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化,乡镇档案的收集范围也日益扩大。除了传统的文书、会计、基建等文本档案,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代化档案也不断增多,极大丰富了乡村档案的内容和种类。一些地区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档案收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乡镇档案收集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部分乡镇对档案收集的重视度不够,存在内容不全面、质量不精良等问题,尚未形成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科学、完善的档案资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资源及其管理工作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1.2  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整体水平却偏低

  近年来,各地方基层高度重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数字档案室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山东等省份在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实现了档案采集、整理、保管、利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业务流程。但受基础设施滞后、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乡镇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仍然偏低。对应的档案数字化成果相对较少,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利用不充分,远程异地查档等服务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

  1.3  档案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广度、深度仍显不足

  立足服务乡村振兴,乡镇档案部门不断创新利用方式,持续拓展服务功能,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对村史村情、村容村貌、乡村产业的档案采集,建立健全涉农档案等活动,为农村精准施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此同时,部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传统村落充分挖掘红色档案、家谱档案等资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注入了活力。但总体来说,乡镇档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人才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大有可为,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1.4  管理体制渐成体系,治理机制有待健全

  依托国家层面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各地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当地实际,积极完善乡镇档案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明确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建立“乡为主、村配合、县指导”的档案三级管理网络,推动乡村档案事业长足进步。此外,一些地区在乡镇设立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员,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当前乡镇档案管理体制总体上还不够成熟,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机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基层档案治理能力有待全面提升。

  2  制约乡镇档案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体制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健全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是做好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不少地方的乡镇档案工作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清晰等问题。一些乡镇未设立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工作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处于“散、乱、弱”的状态。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网络尚未有效建立,县级主管部门指导乡村档案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不强。一些地方重档案收集保管、轻监督指导,导致基层档案部门职能发挥受限,缺乏履职尽责的外部推力。体制机制和责任落实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2.2  专业人才匮乏,队伍建设水平驱待加强

  拥有专业档案知识的人才与村干部能够提升乡镇档案的核心管理能力。根据对基层档案部门的实地调查,目前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紧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许多乡镇没有设立专职档案员岗位,档案工作多由其他人员兼任。基层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数字素养有待提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知识更新、能力提升渠道不畅,导致熟悉档案业务、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由于乡村的特殊性,档案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难以为档案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3  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滞后

  受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制约,乡镇档案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缺乏专门的档案库房等设备设施,一些地方甚至存在“无设备、无库房”的现象,档案保管条件十分简陋,安全隐患较大。此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制约了档案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较多乡镇尚未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缺乏数字化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虽然有些地方档案机构存有数字化档案资源,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标准规范缺失,跨地区、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面临诸多制约。

  2.4  服务融合不够,资源利用率不高

  从档案服务层面来看,当前乡镇档案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还不够,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有待提高。例如,部分乡镇对档案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认识不足,未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档案管理工作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工作的紧密结合度不高。档案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服务方式不多,档案查询利用的便民化程度还比较低。大量珍贵的农业农村档案资料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服务乡村振兴的效能未得以充分释放。新时代档案工作要立足服务大局,主动融入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3  新时代加强乡镇档案管理的主要对策

  3.1  完善治理格局,推进管理规范化

  健全完善的乡村档案治理体系是做好乡镇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做到“四个强化”。首先,基层档案机构要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其次,要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乡镇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系统完备、层次清晰的规划体系。再次,要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实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最后,要强化档案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2  夯实资源基础,实现档案有序可控

  在创新乡镇档案资源建设机制方面,要实施“两个拓展”。其一,要进一步拓宽农村档案收集渠道,构建分类科学、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的档案资源体系,聚焦粮食生产、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将乡村振兴各环节形成的文件材料系统归档,确保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其二,要拓展档案载体类型,创新档案征集方式,大力征集反映农村发展变化的音频、视频、实物等特色档案,保障档案质量,统筹做好档案安全与利用工作,分级分类管理档案,确保档案资料的永久安全和有序利用;规范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提高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4]。

  3.3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在推动乡镇档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着力于“两个提升”。其一,要提升数字基础建设,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覆盖。例如,加强乡村智慧档案馆建设,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档案管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其二,提升数字档案开发利用能力,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档案数据开放共享,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数据汇聚融合,同时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档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3.4  优化服务供给,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使命,要做到“一体化”服务。首先,档案部门要立足乡村发展需求,强化政治站位,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发挥红色档案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并利用家谱、契约等特色档案,服务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其次,依托档案资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提供基础性支撑。最后,要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打造集服务、体验、传播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档案综合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李春云,新时代我国乡村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23(5):46-53.

  [2]蔡锦明:乡村档案数据治理研究:以滨州市某乡镇为例[J].山西档案,2022(6):148-150.

  [3]丁华东,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湖州经验”[J].档案学通讯,2022(4):110-112.

  [4]张熙,倪丽娟: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22(5):92-99.

  【作者简介】贺升杰(1989一),男,蒙古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骆荣(1993一)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平顶山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研究。